建构学习共同体,化解合作学习不良现象
2019-03-06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博白镇第七小学易小琼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博白镇第七小学 易小琼
在制定教学形式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身心特点,由于小学生依赖心理较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多引导加以帮助,才能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这也就需要学生与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以教师的亲身指导为载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一些不良现象,需要构建好学习共同体,化解这些问题,实现更好的合作学习模式。
一、深度探究,实现转换
在实际的共同体合作学习进程中,一般由教师担当共同体的促进者,这显然是很正常的选择。但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会出现设计教学内容不深入,无法传达除了书本知识以外的内容,如情感目标、思维模式等。为了避免这种的状况出现,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以发展其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解三年级上册的“24 时计时法”这一小节的内容时,就需要引导学生们深入探究两种不同的时间显示方式的区别以及其相互转换的方法,不能只是可以分别读出两种方式就结束。首先讲解12 时计时发的读数方法和对应的时间表示,在读钟表上显示的时间时需要根据时针和分针读出此时的12 时计时的时间,然后根据具体是出于上午还是下午加上相应的表示,比如上午8:00 上课,下午5∶00下课。然后讲解这种方法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这种普通计时中会出现两个相同的数字来表示不同的时间,这样就可能导致表述不清楚,所以就有了24时计时这一更准确的计时方式,这种方法将一天分为24小时即0∶00~24∶00,这里面的0∶00就对应12时计时方式中的凌晨零点或者午夜12点,具体的就是上午表示为AM0∶00~12∶00,下午表示为PM0∶00~12∶00。之后应该根据讲解的内容给出几个习题要求写出对应的24 时计时格式:下午6 时即18∶00;凌晨2点即2∶00。
由此可见,针对共同体构建中出现的这样的教学误区,教师应注重加强引导学生深度探究的能力,在学生们学会的基础上增大问题思考的难度,多多设计一些能够开发他们情感和过程的教学内容,使他们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出数学的核心素养,也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共同体的优势和特色。
二、全程参与,积极引领
在学习共同体的运用中,最重视团队合作的形式,若在合作中出现其中一方对问题毫不在意,持有袖手旁观的心态,这很容易打击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导致整个共同体学习效率低下,与构建共同体的目的背道而驰。为了避免袖手旁观型课堂,教师应该在过程中积极引导,而不是布置完任务便忙于其他事务。
例如,在讲到四年级上册的找规律这一单元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道例题引导学生们小组讨论:4、6、8、( )、( )、( )请在括号里填上几个数,使这些数具有一定规律。这道问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每个同学都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向,从而得出不同的规律,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讨论的过程中就有的学生袖手旁观,坐等其他人给出答案。
针对学生的这一思维,要求组内的学生都要提出不同的方法,最终通过比较哪一组所找出不同规律的多少来评价,这样就完成了对学生的主导作用,刺激他们主动思考。经过积极思考之后,有的同学提出:在括号里写上10、12、14,规律就是后边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大2。而先前袖手旁观的同学,也不得不想出一种其他规律。这位同学在思考之后提出:在括号里填入4、6、8,或者8、6、4,这样分别与前面的三个数据重复或者对称,重复和对称也是一种规律。这位同学的答案也可以算作是一种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借此展开关于规律和重复的关系,帮助学生找出更多规律。
由此可见,在共同体的合作学习中,若有一方进行积极引导,使整个团队沿着清晰明了的方向去学习,便完全可以避免出现袖手旁观的状况。只有共同体的双方都持有积极向上的理念,为这个团队合作贡献力量,才能真正发挥其实际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十分重要起引导作用。
三、注重差异,多元教学
所谓教育是为了发展人,而不是将人都培育成一样的,这意味着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而不是限制其个性的发展,应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因此,在构建共同体实践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教师应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避免形式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为目的去构建学习共同体。
例如,在讲解三年级下册的轴对称图形的内容时,就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思考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由其他同学或者自己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不仅可以是图形的正确性,还可以评价所画图形的优美度等,这样就可以避免数学课堂中的形式单一性问题,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有位同学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竟然是家里有喜事时贴的喜字,而且他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非常有个性的评价:因为他的长辈就会剪这种贴纸,他也十分喜欢,就学会了这种剪法,在剪纸的过程中一般都是把纸折起来剪的,折起来的那条线就是对称轴,因为剪刀在折线两侧同时剪下,这样就得到了左右对称的图形,也就是轴对称图形。
此外,还有一位学生画的轴对称图形就是一个汉字“画”,因为他非常喜欢练字,在练字的过程中他就发现有很多字都是左右对称,充满了对称美。其他同学所画的图形也都与自己的个性相关,并且进行了精彩展示。
由此可见,数学教学的形式不能太过单一,充分利用多样化的评价,并且通过不同的问题来发展具有差异的学生们是具有实际借鉴意义的。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其差异性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才能避免在共同体构建中出现形式单一的现象,才能真正发挥出共同体的合作效果。
四、总结归纳,提升效率
学习应该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在实施共同体的合作学习中,不仅需要制定一个好的教学形式,还要考虑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对最终结果进行预测,以便实施合作之后检验效果。因此,在构建共同体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应该牢记进行梳理归纳,将过程进行总结,以避免出现无果而终的状况,降低合作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习题课中针对牛吃草类的问题引导学生们合作学习,梳理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题目如下:船底破了个洞,水以一个固定的速度v流进船内,此时船内有一些水W。如果船上有12 个人一起淘水,那么3 小时能淘完;如果只有5 人淘水,要10 小时才能淘完。求17 人几小时可以淘完?同学们对这一类问题分析之后提出,要想解这一问题,首先就要设每个人淘水的速度,然后算出基于这一速度的水流的速度v 和本来有的水量W,然后列方程求解。根据题干设每个人每小时可淘一个单位的水,那么可以得出(12-v)3=(5-v)10=W,化简后为7v=14,所以算出水流的速度为2,再带回可以算出船内原有的水量为30。所以17 人一起淘水时需要的时间为30÷(17-2)=2小时。之后通过对这一习题详细分析,梳理归纳牛吃草这一大类问题的解决办法,首先根据给出的两种状态下的数据算出中间的未知量,之后再带入题干条件求解。由此可见,经过及时恰当的梳理归纳,学生和教师都能够进行知识的回顾总结,在梳理中发现过程中的漏洞,在归纳中养成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的核心素养得以提高。只要经常进行反思梳理,将合作中的细节都仔细回顾,就能得出较为完整的结论,避免无果而终的形式出现。
五、结语
综上,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功能,将合作学习的课堂打造得更加完美,避免出现不良情况,就需要进行深度研究,避免蜻蜓点水;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避免袖手旁观;尊重个体间差异,避免形式单一;及时梳理归纳,避免无果而终。总之,只有规避好以上几种形式的出现,就能发挥好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实现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