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学前教育中的反偏见课程

2019-03-06辽宁师范大学薛欣萍周成海

天津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刻板种族幼儿园

■辽宁师范大学 薛欣萍 周成海

美国学前教育中的反偏见课程旨在培植学生尊重多元和差异、去除偏见和歧视,为真正实现教育的民主与公平创造条件。反偏见课程的内容包含了与年龄、性别、经济阶层、身体能力以及种族有关的五大主题。反偏见课程的实施包括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两个方面。美国学前教育中的反偏见课程对我国学前教育的课程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在美国学前教育专家看来,“所谓偏见,就是一种否定性的消极的认知和态度,它对某些特定群体或成员的看法通常是缺乏充分的事实依据的。且偏见所针对的某些特定群体或成员,常与宗教、种族、经济或文化等有关。”“反偏见就是积极努力挑战各种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美国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开设反偏见课程的目标是什么?内容有哪些?如何进行课程实施?激发我们怎样的启发?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一一探讨。

一、反偏见课程的概念

近20年来,美国社会多元化程度不断加深。不同性别、能力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种族的儿童共处于一个学校或班级,如果不能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化,人与人之间很容易产生偏见,这也正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德门-斯巴克斯(Louise Derman-Sparks)等倡导、实施反偏见教育(Anti-bias Education)及反偏见课程(Anti-bias Curriculum)的基本背景。

反偏见教育是一种教育态度、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其教育理念旨在处理个人和社会认同问题、不同个体的社会情感关系、文化偏见与歧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及为儿童获得公平对待而采取行动。反偏见课程是实施美国反偏见教育的具体实践活动。德门-斯巴克斯将反偏见课程定义为:一种积极挑战偏见、刻板印象和各种“主义”的方法,一种具有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的课程,以满足具有文化多样性背景的儿童的内在需求。反偏见课程旨在培植学生尊重多元和差异、去除偏见和歧视,为真正实现教育的民主与公平创造条件。

二、美国学前教育中反偏见课程的具体目标

(一)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

积极的自我认同,包括对性别、种族和民族、身体能力等方面的认同。通过实施反偏见课程,消除儿童那种认为自己优于他人或低人一等的感觉,并使那些不属于主流文化的孩子产出自信心。

(二)使每个儿童都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愉快交往

这个目标意味着反偏见课程要培养儿童对差异的认识,理解和欣赏人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他们学会尊重和适应不同人之间的差异,而不是对差异的莫名恐惧或偏差判断。这样,处于主流文化群体中的儿童和处于非主流文化群体中的儿童,都能接受人类的共同性与多样性,能够与他人愉快交往,并抵制社会上的偏见和歧视。

(三)培养儿童对偏见与歧视的批判性思考

这个目标意味着引导儿童认知技能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具体经验去探索自己关于人类差异的“理论”的真实性,能够认识到关于自己、其他群体或他人在性别、种族、民族、残疾、阶级、年龄、能力等方面的不公平、不正确的观念、评论以及行为的具体表现,能够认识到偏见对于自己或他人造成的伤害,从而形成对这些偏见、歧视和刻板印象的批判思考。

三、美国学前教育中反偏见课程的内容

(一)与年龄有关的偏见

与年龄有关的偏见是指儿童对其他年龄段的人所产生的刻板印象和偏见态度,尤其是对老年人群。儿童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偏见行为,主要是因为在书籍、电视、报纸和其他媒体的渲染下,老年人的形象被严重刻板化,年老的男性通常会被描述为拄着拐杖,趔趄前行,并且表情严肃刻板;而年老的女性则多被描绘为唠叨着不断干涉家庭事务。

(二)与性别有关的偏见

与性别有关的偏见在幼儿园里也十分常见。例如,一个男孩,如果他想要一个布娃娃,就会受到周边小朋友的嘲笑;一个女孩,如果她坐得不端正,就会被要求“表现得像个淑女”。

(三)与经济阶层有关的偏见

与经济阶层有关的偏见指的是儿童对处于不同经济阶层的人群产生的不同的刻板印象和偏见态度。例如,他们会认为,富人或贵族多是白人,而穷人则是懒惰愚蠢的;上层阶级的人是高雅的、有趣的,比普通阶层的人更优秀、更聪明,等等。

四、美国学前教育中反偏见课程的实施

(一)教学设计

1.确定课程主题,设计主题网络。

首先,教师要做的是确定反偏见教学的中心主题,主题可涉及年龄、性别和种族等方面的偏见。其次,教师列出对本班儿童来说具有发展适宜性和文化适宜性的主题网络图。教师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技术来形成主题网络。最后,教师要对本班的儿童进行发展水平分析和文化背景分析,以确定适合本班儿童特点的教学内容。

2.收集教学材料,创设教室环境。

教室里的材料是教师开展反偏见教育活动,实现儿童快乐学习的基础。教学材料的选择要尽可能丰富多彩,一方面适合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另一方面能够方便教师合理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教学组织。

3.寻求家校合作 整合社区资源。

父母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德曼斯帕克斯也曾说过,父母对多样性的信念和实践可以影响和塑造孩子对与自己不同的人的态度。

社区中相关的人物、事件和文化信息也为教师设计反偏见课程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儿童参加社区内的文化活动、娱乐庆典等。

(二)教学活动

1.玩偶故事。

“玩偶故事”要求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准备多种多样的玩偶,并且赋予每个玩偶具体的身份特征(姓名、种族、性别、家庭结构、经济条件等)。

2.节日活动。

节日活动的实施要求学前教育工作者了解来自不同民族的儿童都过哪些节日。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儿童所代表的不同的民族文化的风俗习惯、特殊事件、传统活动以及节假日来确定课程内容,在节日当天组织并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以此让儿童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

五、对我国的启示

(一)在学前教育中引入反偏见课程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反偏见教育的经验,将幼儿园里存在的偏见现象反映到教学内容里,充分利用合适时机,传授儿童反偏见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抵制偏见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要突破教材和教学媒体的限制,在活动课程中纠正儿童对民族、性别、年龄和残疾等呈现的刻板印象,提升儿童在幼儿园学习中的自信心和同情心,学会与不同身份特征的人和平相处,摒弃偏见和歧视。

(二)要消除学前教育中的各种偏见现象

在一个充满偏见的环境中难以实施反偏见课程,消除幼儿园里各种习焉不察的偏见现象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我们要检测和消除幼儿园物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偏见怪象。另一方面,我们要反思和清除幼儿园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偏见怪圈。

(三)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引入反偏见课程

儿童的家庭和他们所处的社区是教师实施反偏见课程时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呼吁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对儿童进行反偏见教育时,要与儿童所在的家庭和社区积极合作。幼儿园平等正义的环境仅仅依靠教师和儿童是难以实现的,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参与和努力。

六、结语

反偏见课程的实施是以多元文化教育为背景基础的,但是它又将多元文化的理念从文化多样性和反对种族偏见与歧视推广到更为广泛的领域(如性别、社会经济阶层、残疾人等),让教师和学生接触并认识到更多的社会不公正现象。

猜你喜欢

刻板种族幼儿园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说起1776年那些事,就不能不提种族和蓄奴问题 精读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论美国基于种族的“肯定性行动”
论埃里森文化批评中的种族政治观
爱“上”幼儿园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跟踪导练(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