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严,底线的坚守

2019-03-05朱矞儿

金山 2019年1期
关键词:犯罪心理气节苟且

朱矞儿

近 年来,在路旁、在火车站的一隅总能看见 一个个四肢健全却蓬头垢面、作揖叩首的“乞丐”。面对这样一群人,我不禁要发问:“是世道变了吗?”答案当然不是。是人心变了,面对生活的苟且,他们放下了生而为人最高贵的品质——尊严。

然而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网络上一家名为“轻松筹”的网站悄然兴起,创立的本意是聚众人之力帮助困难者渡过难关。然而,四川有一名青年在该网站上筹募善款的真实理由竟是:“撞死四人,赔不起。”这一现象立刻引发了网友争议。

该帮还是不该帮?一时成了众人议论的焦点。我则认为:不帮。

原因很简单,这个四川青年丧失了最基本的尊严。且从这个青年为何会撞死四人入手:酒驾?醉驾?超速?……总不过是一些羞于见人的真相罢了,而他居然利用起公众的柔软、恻隐之心来索求善款,堂而皇之地利用网络平台来为自己犯下的过错埋单。这难道不该谴责?帮了他岂不是助长了社会犯罪心理?是时候让他知道善意不是尊严溃烂的温床,切莫以此道德绑架。

面对如此社会现状,我不禁怀念起文化历史长河中那些闪着人性之光的人物。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与坚守;近有《茶馆》中的常四爷在家道中落之际,用自己的臂膀挑起扁担卖菜,靠力气吃饭,不似宋恩子、二德子一般趋炎附势,苟延残喘。他們骨子里的气节外化为尊严,时时恪守,刻刻遵循。他们身上的人性之光,永不泯灭。

“生活虽然苟且,但依然可以向往诗和远方。”此语一出,立刻在众人之中引起共鸣。常听人言:“物质是基础。”但细想一番,没了物质,我们真的就什么都没了吗?不是的。我们还有头顶的蓝天、脚底下的泥土、心中的真理以及诗和远方。拥有精神的高贵远比物质的富足更为重要。没了精神空有物质的人只是一堆烂肉,而精神富足的人则永世长存、万古流芳。

尊严是生而为人精神富足的最直接表现,恰若空谷中的幽兰,我自摇曳我自香,迎着满天星光,不卑不亢。

愿尊严如秋兰,长生于内,风送于天下。

[作者系丹阳市吕叔湘中学高三(11)班学生]

点评:

本文能从社会现状引出观点,并且针对当下网络中的各种“救援”方式,理性地分析,先破后立,提出面对人生困境必须具备的品质——自尊。这样的习作,有温度,有人文性,没有学生议论文中常有的高冷感。

(指导老师:黄祥梅)

猜你喜欢

犯罪心理气节苟且
气节,一个人的精神脊梁
竹外疏花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整饬、因循与苟且:驻藏大臣讷钦筹藏探论
犯罪心理画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气节重如山——国画《八女投江》再赏析
中国人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