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对党史、国史教育的意义探析

2019-03-05张笑龙

宜宾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国史党史马克思主义

张笑龙

(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222)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史、国史在社会中的教育工作有待加强,尤其在高等学校中,应加大对青年学生党史、国史教育的力度,因为这样才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的接班人。系统研究习近平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有助于将党史、国史教育工作引向深入。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此展开讨论。①

一、习近平对历史的重视

2011年,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其标题就是《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他说:历史是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盛衰兴亡的记录,是前人对于经验与智慧的总结,历史的联系不可能被割断,不同时期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1]习近平认为,不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还是每一个个体的人,都是从过去来到现在,并走向未来,所以,我们要正视历史、尊重历史,在当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历史经验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201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问题进行第18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2]在习近平看来,一方面,在主观认识上,我们要牢固树立尊重历史、学习历史、总结历史经验的观念;另一方面,在客观实践中,要真正做到以史为鉴,还必须具有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历史中总结出应有的经验和教训,才能对当下的实践有所帮助和指导,才能对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历史的帮助。习近平还提到,重视历史,重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2]历史是过去发生过的事情,虽然历史一去不返,但是现实生活中总是会出现与历史进程中相似的事件,这就是我们学习历史,重视历史研究的原因所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正是因为我们党重视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与借鉴。

2019年1月3日,习近平在论及历史研究时强调:“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3]在习近平看来,我们不但要重视历史,重视过去,而且要重视历史学,重视历史研究。只有认真、系统地研究中国历史,尤其是党史和国史,进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不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在提倡领导干部要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了解时,特别强调了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的重要性,只有正确认识了中国近现代的基本国情,才能正确理解近现代中国的演变规律。对于如何学习近现代历史,习近平认为要有历史眼光,要具备历史意识的自觉性,要善于从以往的历史智慧中汲取丰富的历史经验,坚持历史规律。[1]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历史认识水平,总结历史中的经验与教训,这是习近平对领导干部的期望,而这对于我们进行党史、国史教育工作也同样重要。我们学习党史、国史,也要遵循上述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认识方法,要将历史认识与具体的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剔除传统中的“糟粕”——即不适合于现代社会的成分,如此才能在我们解决当下实际问题时提供有益的参考,才能加深对我国国情的认识,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真正做到“以史为鉴”。

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该如何认识这段历史,并从中总结出应有的经验和教训呢?习近平提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4]。中华民族付出重大牺牲而取得的这场民族自卫战争的伟大胜利,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是启示,就国内而言,即中华民族各族儿女必须团结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就世界而言,即人类必须朝着和平发展的方向迈进。习近平严正指出:“无论是当年勇敢抗击侵略战争的国家的人民还是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的人民,无论是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们还是在那个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们,都要坚持正确历史观,牢记历史的启迪和教训。”[5]历史虽然远去,然而历史的教训应当被永远铭记。我们必须尊重历史的客观性,要实事求是地研究、认识历史,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特别是学习党史与国史的重要前提,如此方能更好地做到以史为鉴。具体而言,只有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实际情况,我们才能真正地汲取历史教训,为世界各国人民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而共同努力。

从以上习近平的相关论述中可见,习近平对历史与历史研究非常重视,并且提出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方法以及学习时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这对于我们当下的党史、国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认真分析习近平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我们将党史、国史教育引向深入。

二、习近平对党史、国史人物评价的重视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认识,是历史研究中的中心内容之一。习近平很重视历史人物的评价,尤其重视对党史、国史上的人物的认识和评价,这对于我们的党史、国史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在评价毛泽东时,将毛泽东置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大势中去认识,认为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伟大人物,为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于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历史上的贡献,习近平认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在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转变,使中国顺利地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6]如此就肯定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对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尤其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我们在研究党史与国史中的其他历史人物时,亦要将其置于中国近现代史的整个发展趋势当中去进行认识,如此才能避免就事论事,从而客观地看待党史、国史。

对于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贡献,习近平认为,邓小平在理论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并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7]在习近平看来,中国的面貌能够焕然一新,与邓小平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分不开。进一步而言,我们学习邓小平,就应该如习近平所言,把握邓小平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如此才能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可能,这正是我们进行党史、国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陈云是我党重要的领导人,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为党和国家做出很大贡献。习近平从两个方面评价陈云在党史、国史中的贡献:一方面,陈云支持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且重视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制度及思想建设;另一方面,陈云维护中央权威,对于党的建设,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亦有重要创获。[8]习近平对陈云的评价,有助于我们开展对改革开放前后这段历史的进一步研究。

朱德是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习近平认为朱德在经历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后,从他自己的切身体验中认识到,旧民主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真理,所以在此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9]可见,习近平乃是以朱德最具特色的贡献展开论述的,并着重强调了朱德对于“理想信念”的坚持。我们认识党史、国史中的其他历史人物,亦要把握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因为理想信念的坚定,是我们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精神动力。

周恩来是我们党的核心领导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参与过许多重大工作。习近平在评价周恩来时指出,周恩来同志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发现和总结了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中不断汲取智慧,从而进行实事求是的理论思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领域都作出了理论的建树,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启迪。[10]中国共产党的指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探索的重要命题。在习近平看来,周恩来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认真总结出了中国革命实践的基本经验,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有着重要的贡献,并且对于此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亦有启发意义。

2018年11月23日,习近平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刘少奇根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实际国情探讨适合我国特点的方法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并在中共八大上,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科学的分析,强调要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并说:“他提出社会主义经济要既有计划性,又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充分利用自由市场,利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生产。他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高度重视由分配和物质利益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由官僚主义作风引发的干群矛盾等问题,提出许多重要见解”[11]。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困难的特殊时期,刘少奇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客观实际结合,针对当时中国改革中的诸多问题,如经济管理体制等提出卓越的见解,这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贡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的开展这段历史,是党史、国史研究中的重要时期,通过学习习近平对刘少奇的评价,我们会逐步加深对这段历史,尤其是此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等问题的认识。

总的来说,习近平对于党史、国史中的人物的评价,对于我们加深对党史、国史的认识,提供了理论上的导向和指南。此外,习近平以上论述对于我们认识、评价党史、国史人物有着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他认为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价,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也就是说,要客观地进行历史人物评价。对于如何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我国历史上的史学家有过很多讨论,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人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此问题也有颇多的研究。习近平认为,在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中,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不能不顾历史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来进行评价。在习近平看来,把历史人物置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中,以其所处的时代特色来进行分析,而不是完全站在我们当下的时代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才能实事求是,才能更客观地评价党史、国史中的人物。[6]

三、习近平论学习党史、国史的意义

重视学习党史,以及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的认识。例如在1941年,毛泽东针对有些党员不能注重认真学习、研究党史和近代历史的问题,指出:“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特别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近百年的经济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军事史,近百年的文化史,简直还没有人认真动手去研究。”[12]798如果不了解党史、不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就有可能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时,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出现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我们注重党史、国史的研究,坚持学习党史、国史,才有可能将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早在2010年7月21日,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说,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的洗礼、建设与改革的长期考验,在人民群众支持的基础上,在复杂多变的历史环境中,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裕、人民的幸福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并不断取得胜利,创造了伟大的奇迹。习近平说:“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3]习近平阐述了研究、学习党史的必要性,并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党史工作面临新的任务,需要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提供历史经验与教训,这是党史研究与教育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与现实需求。

习近平也曾谈到学习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的意义。他认为,要科学地学习近现代史,了解近代中国人民所经历的屈辱历史,便是要深刻汲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从而增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责任感,这样才能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把我国建设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断奋斗。[1]学习近代以来的历史,目的在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培养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努力。而党史、国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党史、国史,目的亦在于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正如习近平所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特别注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1]90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的支持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三大改造,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面貌的历程,是真切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中之重,所以应当倍加重视。

学习党史、国史,就是要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进一步明白历史和人民最终的选择。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正是有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中国共产党才带领中国人民改变了近代以来被压迫的苦难命运,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14]纵观党史与国史,我们逐渐认识到,中国人民究竟该如何选择,这是漫长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所决定的。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有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有着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且勇于牺牲的精神,中国人民才最终摆脱了被殖民奴役的命运。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前景,这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之不易,而道路决定了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在付出了各种代价后取得的成就。[6]因此,我们要珍惜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更加需要了解离我们并不久远的中国近现代史,了解党史、国史,了解党史、国史中的重要人物与重要事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进一步深入认识这条道路的责任所在。

结语

综上所述,习近平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当下的党史、国史的教育工作,从总体的历史观,到具体的党史、国史人物评价,再到学习党史、国史的意义,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2013年6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将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15]当今是重要的历史机遇,我们应当学习党史、国史,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在对历史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做好本职工作,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研究与教育,从而充满信心地走向未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

注释:

①相关研究参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第9期);张剑平《习近平同志关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红旗文稿》,2013年第18期);储著武《国史教育:坚持从“必修”到“修好”的有机统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国史的重要论述》(《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年第12期)等。

猜你喜欢

国史党史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国史新记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蔡国史地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