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青年教育培养策略研究
2019-03-05杨和家
杨和家 刘 丹
(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北京 100144)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创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建设的新局面,取得了重大战略性成果。为继续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一个支部、每一名党员”,开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新征程。同时,高校学生党支部既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集合了广大青年中的先进分子,是未来党和国家人才的重要来源。“把青年一代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因此,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党的建设和新时代青年教育培养的双重要求。
一、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对党的建设和新时代青年教育培养的双重意义
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有利于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同样存在一些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高校学生党支部全面推进党支部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以及纪律建设,把党支部打造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了解青年状况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连通党组织与青年的纽带肩负着管理、教育和培养青年学生的重要任务,是将党的政策、方针及时落实到青年学生的重要保证。高校学生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青年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青年团员群众的职能,是关心和爱护青年的深刻体现,也为青年学生实现人生出彩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现存问题及原因
1、党支部书记队伍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是党支部日常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在不断加强,党支部书记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新时代青年的教育培养新标准也对学生党支部书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存在政治意识不强、能力素质欠缺问题。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党员骨干、辅导员或任课教师担任,党建相关专业背景的支部书记占少数,大多数支部书记任职之前并未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任职后对工作也缺乏专业的态度,忽视党的理论及党务工作的学习,存在“以做带学”的思想,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所缺的理论知识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弥补起来,甚至有些支部书记认为脱离党的理论指导也可以很好地完成党务工作。从而导致部分支部书记难以胜任愈加复杂、严峻的党务工作,尤其是在处理青年学生党员实际问题、突出矛盾、突发情况等问题上,缺乏大局意识和对事件的预见性、针对性,造成事件处理结果不理想。支部书记政治意识不强、能力素质欠缺的原因主要是支部书记的选拔机制和培训标准不到位,难以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不注重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培养。
两个极端,脱离学生或者过分亲近学生。在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中,往往出现两个极端:一是支部书记年龄偏大,与青年学生存在一定的代沟,组织领导事务容易脱离学生实际,导致支部书记与青年学生在沟通工作上很难产生共鸣,不利于支部工作的开展推进。另一个极端是部分支部书记由高年级或同年级学生党员担任,政治觉悟不高、工作经验不足、综合能力不强,同时面临着学业、升学、毕业、就业等繁重任务,力不从心,一些工作往往敷衍了事;又或者在青年学生中缺乏威信和魄力,“混成一片”,碍于情面做事畏手畏脚,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透彻,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不彻底,执行上级交给的任务不到位,对支部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不敢坚决纠正,难以做到以上率下。
将支部工作视为兼职,缺乏工作热情。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教师或者学生几乎都是身兼数职,比如:辅导员或任课老师担任支部书记,会将学生工作或教学科研视为自己的“本职”,将党支部工作视为“兼职”,在“本职”工作繁忙时,无暇顾及党支部工作的开展推进。甚至一些支部书记为了个人的前途考虑,将工作重心放在科研、评职称以及晋升上,忽视党支部的工作,少作为或者不作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员发展、转正、教育管理等任务繁重,支部书记忙于工作同时还要兼顾家庭,对党支部工作实在是分身乏术。此外,缺乏完善的选拔和激励机制,出现一些支部书记任职时间过长,对工作缺少激情,甚至麻木的情况。
2、学生党支部委员会“高龄化”现象突出
支委会“高龄化”,导致支委凝聚力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由于近年来就读学生年龄偏低、党员发展程序严格透明、党员E 先锋上线杜绝突击发展党员等因素,低年级正式党员偏少,学生党支部支委会一般由高年级党员组成,他们熟悉工作环境和流程,沟通、组织、协调能力都相对成熟,给支部发展带来诸多优势,但是支委会的“高龄化”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一是缺少工作热情。高年级学生党员的新鲜感已经消磨殆尽,同时面临毕业就业等一系列任务,导致他们在支委会工作上缺乏敢做敢为的热情,“少作为、不作为”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权威性较弱、执行力较差。学生支委的自身定位不明确,缺乏权威性,有时会顾及同学之间的“哥们义气”,无法理性开展工作,在复杂情况下无法有效执行党的决议。三是流动性大、连续性小,不利于持续发展。支委会由高年级学生党员组成,刚熟悉支委会的工作就面临毕业要换届,不利于支委会的可持续发展。
3、青年学生党员自身定位不明、担当不够
学生党员是党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支部重点教育培养的对象。但是大数普通党员对党支部工作漠不关心,在党支部中受教育长才干的成效也不明显。特别是一些非支委正式党员,缺乏转正等任务约束,存在“混”的现象。造成普通学生党员“无作为”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责任不清、没有将具体的任务,尤其是一些正式党员很难准确找到自己的工作定位。二是组织生活单一、缺乏创新,学生党员参与度低,长期做“听众”和“观众”,组织观念逐渐淡漠,组织生活模式逐渐僵化。三是当代青年学生普遍缺少担当,入党后积极性消减,不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甚至以各种理由拖沓、逃避。
三、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提升青年教育培养策略分析
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抓好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提升青年教育培养成效,需要做好“制度”和“人”的工作,以党支部为平台,青年学生得锻炼、有成长,才能实现人生出彩。在分析青年需求和党支部建设基础上,我们提出建立“一个核心,两个支点,三项任务,四种协同”的党支部构架设想。
1、以支部书记为“一个核心”,抓牢支部发展的“牛鼻子”
支部书记作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领导者,加强党支部建设,首要的是抓牢支部书记这个“牛鼻子”。应重视学生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培训、考核,任用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高的党员担当支部书记。选拔参加工作3-6 年的青年教师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同时建议任职时间不超过三届,有利于支部书记保持工作热忱。该年龄段的青年教师党员,容易与青年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沟通障碍小,利于“亲近青年、了解青年”;能力相对成熟,工作热情较高,乐于投身党务和青年教育培养;思维相对活跃,敢于创新,善于利用新媒体等新手段开展工作,适应新时代青年发展需求。当然,在不满足青年教师党员的条件下,选拔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但是应聘请有经验的党务工作者或者教师党员担当导师,指导学生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把牢政治关。
2、建立正式和预备“两个支委”,支委会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高龄”支委造成的连续性小、热情不高、执行力低等问题,结合实际建立“预备支委”制度,即选举正式支委的同时选拔合适的低年级党员组成“预备支委”,在正式支委的考察培养下参与支部工作,比如:列席支委会、协助组织活动等。支委以“老带新”、“传帮带”的模式开展工作,既减轻了正式支委的工作负担,又对预备支委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培养作用,支委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延续性也比较好,可谓一举多得,有利于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结合党支部分配“三项任务”,普通党员挑起责任担当
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根据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特点,将党支部工作分类成理论学习、活动创新、日常管理等“三项任务”,并结合党员特点分组负责,让党员明确自身责任,承担起相应工作,深度参与到党支部建设中。日常管理组:规范党支部日常管理,做好党员发展、党员E 先锋、党员档案等工作。活动创新组:深入推进主题党日多样化,推动支部活动实践创新,比如: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利用青年学生党员计算机专业相关专业优势,开展互联网+党支部活动模式,激发普通党员主动参与支部活动的兴趣,调动参与积极性。理论学习组:着力加强青年党员、积极分子的理想信念教育,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增强党员的“四个意识”,让“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将支部工作有效梳理,按“三大任务”对应分配到每个党员身上,进一步理清了青年学生的自身定位,有效避免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极大程度上减少“少作为、不作为、互相推诿”的情况,既有利于调动普通党员的参与度,又有利于党支部工作的顺利推进。
4、将学生党支部融入学生工作体系,做好“四种协同”
高校学生党支部,不应独立地开展工作,应对应将教师、党员、团员、群众纳入到“四位一体”管理体系中,在党支部建设和青年教育培养工作上共同参与、相互协调,使效果达到最大化。
“第一个协同”是将党支部与任课教师课程协同,借助任课教师力量,开展专题教育培训。如,借助思政课教师,协同开展马列主义、思政专题课程教育;借助党务先进工作者,协同开展党务工作系统培训。“第二个协同”是党员与党员间的协同。党支部工作分类,党员分组,党员不再是一个个完全独立地个体,党员需要党员间协同开展工作。同时,同批次的预备党员、预备支委往往会承担同一范围的职责和任务,鼓励其协同地开展工作的同时,党支部也应将他们作为一个团体进行考核。“第三个协同”是党员与团员间的协同。团是党的后备力量,吸纳优秀的团员成为积极分子进而发展成党员是学生党支部的重要职能,也是学生党支部发挥组织作用辐射带动广大青年学生的重要途径,党员与团员协同,就是联系、团结、组织团员,向团员传达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广大青年团员向党组织靠拢,向党员看齐。“第四个协同”是党员与群众(普通学生)间的协同。群众路线是党的立党之基,同样的,高校学生党支部也应遵循群众路线。党员来源于普通同学,也应回归到同学中去,主动参与班级工作,帮助管理班级事务,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与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自觉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结语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中央根据国情作出的科学决策,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延伸、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战略。把青年一代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两者的关键结合点,必须着力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强化支部书记“一个核心”,建立正式和预备支委“两个支点”,推进支部“三项任务”,让党员挑起责任担当,厘清“四种协同”,共同参与、相互协调,使效果最大化,实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新时代青年教育培养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