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深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19-03-05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协同

顾 抗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9)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及产业化结构的调整,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的不断增长,市场需求量的相对减少,普遍出现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很多新兴产业和岗位的发展,并已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新增长点。近年,创新创业已发展称为我国高校教育重点内容,应以此为基础,全面推动我国产业化和现代服务结构的调整力度,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一、产教融合的育人机理

产教融合是深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的关键途径,同时也是校企展开合作教学、社会服务、学术科研的重要媒介,高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一体化”协同教学模式,其也是展开办学的基础。其中,链式产教融合的内涵是校企合作教育中产业的上、中、下游分布,形成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人才战略培养的“一条龙”体系,即从项目研发,到核心技术继承,再到市场的产品应用的链条式运作模式。

校企双方基于企业学院开展产教融合育人教育机制,具有全员性、依托性、全方位和全程性特点,企业学院在践行创新创业产教融合机制过程中,从全方位、深层次角度强化产教教学实践。以企业学院为教育平台,通过企业和高效之间的跨越式合作发展,有利于高校切实践行国家人才战略指导思想,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扩大学生就业,进而纵向延伸,多维度推进企业人才资源和高效教育质量的双重发展。尤其是以应用实践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教学,立足于企业生产经营和人才核心竞争为教学目标,与高校应用型人才教育相结合,走协同育人化培养路线,双方在共同探索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人才战略,形成“互利共赢、服务支持”的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在全面开展人才资源的素质教育时代下,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化创新创造协同育人机制,在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指导方针贯穿于校企合作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校企教育的现代化升级,进而促进应用型专业的产教融合下的成果转化效率,将创协创业协同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深入开展双向培养反馈管理。在此基础上,结合优质毕业生资源跟踪反馈机制,采取多元化协同教育措施,进而社会、国家提供更加优质的创新应用型技能人才资源,全力打造国家人才发展战略。

二、产教融合的落实必要性

1、服务市场经济发展

高校教育教学深入贯彻产教融合办学指导思想是全面服务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双重导向下,对高校人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予高校教育发展新的机遇。在新课程改革实践探索过程中,高校应协同市场企业建立动态化人才培育机制,推动应用型、技能型专业学科建设工作,切实打造地域性产业链。给予国家创新创业发展方向,包括能源、社会生活、信息技术、新型材料和生产制造等智能化的发展行业,服务于市场经济发展,践行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产业构成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其产生与发展均需要同科学技术的创新创造发展同步,依托于专业人才资源,切实实现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模式,进而为社会和国家新兴产业的战略化发展提供大量人才资源,其也是深入贯彻地域性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途径。

2、落实人才战略的现实需求

从高校教育教学角度,教学与企业生产之间的融合是落实人才战略的现实需求,围绕企业生产项目,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管理理念、文化价值和生产管理等,将其运用到实际生产环节中,深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进而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具有优良职业素养、道德品质、专业技术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以高效应用型专业学科的教学改革基准点,走产教融合发展道路,构建人才全程培养的产教融合平台,将生产实践渗透到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而打造创新创业协同育人的新空间。

3、促进高校教学转型速度

高校深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内部治理模式改革进程,将产教融合教学项目发展成为高校综合教学改革与转型发展的“杠杆”,以产教融合项目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系统推进教育工程建设的辐射与引领作用。

三、高校产教融合的发展现状

1、企业参与度不高

产教融合使得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合作范围也更加广发,但是在阐教融合的时间发展中,校企发展目标存在明显差异性,高校中在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高素质的人才,而企业重点生产经营的效益话发展,注重创新成果转化。因此,二者在协同发展中,常会出现“一头挑”现象。现阶段,有些高校在产教融合中虽然作为主导者,但是没有充分调动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产教学合作管理过程中,企业往往只在学生实习阶段发挥其管理作用,在有效学习期内缺少足够的参与性,例如: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等。大多数高校实行了“双导师制”,但由于缺少良好的校企沟通机制,各自为政导致产教融合无法协同发展。进而表现出校企合作双方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应切实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

2、政府引导作用不强

教育部多次强调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并先后出台了有关其合作的机制等。但是,由于产教融合或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角度,相关政府部门尚未建立健全合理、科学、规范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建立与之对应的协调组织或监督管理机构,在产教融合的推动上存在一定的制约性,严重阻碍了产教融合的现代化发展,其政府引导作用有待加强。

3、师资队伍较为薄弱

以应用型学科教学为主的高校,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教育教学水平,对技术实践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传统教育机制下,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方向重在科研、学术研究,多数教师在理论应用实践上缺少一定的锻炼,进而缺少具有理论应用能力的师资资源。

四、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的实现路径

1、构建创新创业协同育人课程体系

首先,校企共同制定育人方案。充分调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和具体要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协同监督方案的组织实施,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质量,按照市场行业的发展趋势,切实完善或修改培养方案。企业应深入参与到产教融合培养过程中,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开展顶层设计,根据学科、研究和应用方向的差异性,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行业发展相契合,市场发展需求与人才供应相结合。

其次,开发教育教学课程资源。教材资源应切实坚持与时俱进的额发展要求,并契合企业或行业发展的应用技术要求。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通过合作展开教材编写和教学计划,联系企业生产经营,丰富现有教材资源,通过探索多渠道课程资源,切实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打造产学融合的高水准实训基地

高校应切实加强与上、中、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切实打造地区先进水平的产教融合企业学院,服务于应用型技能人才体系,与企业技术升级相结合,通过开展“理论与实训”课程,借助于先进的实训教学设备,利用多方协同育人主体,加强实训基地的师资及人才资源优势。例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集成专业产学融合过程中,学生可根据就业方向进行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制作、自动化操作等实训内容。电子信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可以选择电路集成和制作,软硬件优化设计与制作,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可以选择程序运行维护和程序编写操作实训内容等,切实加强校企之间产业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落实力度,打造产业融合一体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教学与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服务模式。

3、以产教融合为基础,构建“三层面”育人机制

高校以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为核心,切实构建“专业建设、产教融合、教学集中”三层棉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从多方角度全面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的创新改革进程,推动产教深层次融合、校企创新创业协同育人的教育机制。“三层面”育人机制的开展可以借鉴经验成熟的智力模式,充分展现校企合作展开协同育人机制的改革力度,同时发挥企业、高校教育工作者、高校管理层人员对人才战略的落实要求。这种强调宏观、微观和中观三层面的协同育人机制,是切实贯彻人才战略储备,符合市场人才需求的重要措举。

4、完善企业参与补偿机制

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应从政策导向上鼓励支持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发展过程,完善企业参与补偿机制。通过强化金融和财税协同政策,在用地建设、资源规划、项目审批等方向给予引导补助,或者单独创建产教融合基金,给予参与企业一定的成本补偿,进而降低企业产教融合参与风险与成本支出。

结语

高校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地,而应用型高校主要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教育教学目标。产教结合、校企协同育人是高校创新创业教学的转型契机。针对我国现有的高校育人管理机制问题,研究分析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对于推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顺利转型和与时俱进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