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对大学生“双创”教育的思考:意义、问题、路径探究
2019-03-05查美云
查美云
(南昌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国务院在2015 年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把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即“双创教育”)改革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对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加强“双创教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大量实践证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富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在逐步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的同时,提升实践和操作能力”。大学生“双创”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新形势下需要创新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管理路径,增强育人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一、大学生”双创”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形式
1、有利于大学生提升思想素质和锻炼意志品质
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双创”教育中有助于培养责任心、上进心、自律性及团结协作精神。在项目团队中与老师、同学共同奋斗,会令其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可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抗压能力,培养独立思维、批判思维。“大学生要真正创新就必须做到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只唯实的独立人格”。最后,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也使他们充分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令其感到充实、丰富,有助于他们减少网络游戏依赖,逐步摆脱空虚、迷茫、无所事事感。
2、有利于大学生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建设优良学风
在创新、创业活动中任何研究成果都必须经历严格、精确的推算,反复的实验、验证,微小的细节就会影响整个项目的结果,因此”双创”教育可以培养他们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缜密周到的逻辑思维和刻苦钻研的优良学风,加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增强专业兴趣和专业自信。同时,在参与“双创”教育过程中,从传统课堂的被动接受转为了主动探索和求知,可激发大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独立、认真的学习习惯,促进优良学风建设。
3、有利于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和培养就业优势
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大学生在参与”双创”教育中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对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选择自己今后的奋斗方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依托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良好平台,学生通过ppt 展示和现场答辩的形式介绍自己的项目作品,可极大锻炼勇气胆量、逻辑思维能力、演讲表达能力、临场反应能力等。实践证明,积极参加”双创”教育并获奖的大学生自我认可度更高,团队协作精神更强,就业应聘时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二、目前大学生”双创”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1、大学生参与”双创”教育的覆盖面不够广、氛围不够浓厚
主要表现在学生参与不够积极,覆盖面不够广,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入学之初专业教育不到位。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对自己所学专业了解欠缺,而专业教育时间短、形式单、内容单薄、陈旧、抽象,学生理解吸收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主要学习内容、承载的专业性竞赛、就业方向都不十分清楚。
(2)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宣传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活动通知、内容、成效、意义宣传不到位。目前,大学生”双创”教育各类信息通知往往采取教研室到辅导员再到班级负责人三级宣传方式,宣传渠道和宣传力度都不够,学生对比赛安排、结果、影响、意义就了解不到位,造成他们参赛意识薄弱,态度消极。
(3)创新创业活动的平台搭建不到位。当前大学生对参与省级以上“双创”教育活动抱有较大热情,但部分专业并没有对口的省赛或国赛,跨专业参赛又因为能力不够、难度较大而无法参与。同时,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题型不够丰富,部分比赛沿用相同题型,造成学生后续参赛热情不足。
2、大学生”双创”教育外部支持力度不足
(1)物质投入不足,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够。目前,高校虽重视大学生”双创”教育,但在经费、硬件、实验室投入上还不足,有些创新创业活动由于技术和设备限制,不得不去企业或者专门培训中心寻求支持。另外,高校“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也不完善,未纳入整体的教学体系之中,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度低,产学研结合不紧密。
(2)教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不够。一是参与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的教师人数和范围有限,集中于少数具有参赛经验并且获过奖励的教师;二是教师参与指导的力度不够,不能够全面性的指导学生的比赛作品和答辩技巧。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配套政策和激励制度不够完善。创业创业活动相关审批手续繁琐、管理制度不合理、激励力度不足,造成教师和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师生将精力向自己的科研课题和其他社团活动倾斜。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对大学生“双创”教育管理路径的探析
1、成立大学生”双创”教育领导小组和学生社团组织,加强管理,提高认识
(1)教师层面,成立校院两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校级统筹领导,院级承办落实。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院领导分别担任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专职辅导员负责具体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组织牵头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指导管理。
(2)学生层面,组织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由热爱创新创业并具有奉献服务精神的在校学生组成,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章程和制度,负责承办、宣传、组织、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并配备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的指导老师专门管理。社团要发挥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功能,通过凝聚共识、团结协作、宣传教育、示范引领,扩大”双创”教育的影响力,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搭建大学生”双创”教育相关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
(1)搭建大学生”双创”教育实践平台。高校应当建立若干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依托实践基地的师资资源和设备资源,学生可以组织、宣传、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形成互帮互助,互有分工、互相协作的良好氛围。创业方面,要充分考虑到项目的创新性和市场前景,尽量减少门槛低、容易复制,含金量不高的创业项目,同时加强管理和考核,避免资源浪费和师生积极性减退。
(2)搭建大学生“双创”教育展示平台。组织实施由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承办的“创新教育周”、“创新教育月”等活动。期间,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传播力量,营造“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实践能力”的良好氛围,宣扬成果、展示科技,将历年创新教育的奖杯、奖状、实物模型、发表论文、成果报告等展示出来,供师生参观学习,形成辐射效应。举办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技能型比赛,组织学生参加、观摩、交流。“双创”教育展示平台要激发广大师生的荣誉感、自豪感,提高其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与积极性。
(3)搭建大学生”双创”教育交流平台。常规性举办一批受学生欢迎、参加门槛较低的校级创新创业比赛。从中择优参加更高级别赛事。举办创新教育专题系列讲座,邀请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评委、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学生代表对创新创业大环境和创新创业成果进行讲解;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优秀师生表彰大会,深化认识,激发热情,鼓舞人心、提高士气,营造浓厚氛围。
3、完善大学生”双创”教育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提高师生参与积极性
(1)出台和完善相关竞赛实施办法、学生科研基金管理办法,学生创新创业奖励制度等。对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获得重大荣誉、表现突出的学生和指导老师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同时在评奖、评优、职称评审、职务晋升方面给予倾斜。教师指导活动可参考授课学时认定为教学工作量。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和指导老师应当树为先进典型,大力加以宣传,扩大影响力。
(2)建立有利于转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载体,帮助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让师生“双创”成果得到社会的肯定,并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热情与积极性。
(3)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的扶持和资助。“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群体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具有目标明确、人数多、联系广、凝聚力强等特点,同事还具有较完整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学校要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加大扶持和资助力度,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
总之,大学生”双创”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和学生社团平台载体功能,做好宣传、组织、参与工作。同时密切依靠教研室指导,建立分工明确、规范有序、标准高效、特点鲜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形成开展创新创业与创建优良学风的良性循环,积极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