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德育工作新模式研究
——基于网络育人下话语体系的分析

2019-03-05李赫男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话语权德育工作话语

李赫男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 东莞 523000)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了时代的嬗变,带动了新的社会关系、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产生。高校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每一次信息技术的更新都使得意识形态要求较高的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德育工作发展至今,包含了政治引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法规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等。网络文化时代致使德育工作话语体系打破原有的格局,互联网背景下话语体系在高校当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对高校的意识形态培养和德育作用的发挥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来说,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门运用话语实现教育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特定的话语体系。在高校德育话语体系中,话语权居于核心地位,影响着德育效果的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重心应该牢牢把握话语权。

一、网络育人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话语体系创新特征

1、互联网+下的新媒体话语权淡化传统德育工作的权威性。在高校传统的德育话语体系中,教育管理者是话语内容的发出者,处于话语体系的中心,是绝对的“权威者”;而学生是受教育者,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然而,在新媒体自媒体时代,技术简单,传播广泛,话语平台壁垒被打破,多数学生自媒体发声对于德育工作是相当有影响力的。个性化显著的新媒体也使得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们追求自我、勇于创新,希望通过自由、平等的对话来表达自己对于涉及整个德育工作的诉求。这是互联网+下呈现出的第一特征。

2、互联网+下的教育市场化导致传统德育工作语权淡化。我国的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但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类型的多样化,高校已经不单单是受教育的地方,还包括投资成分。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产业在悄然开始它的市场化进程。而这种市场化也使得学生对于师生关系有一个全新的认知:教育管理者与学生是平等的双方,是对等的;双方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不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这也是互联网+下教育市场化导致传统德育工作话语权淡化。

3、互联网+下教育管理者自身角色冲突导致传统德育工作话语权疏离。高校德育工作中,要求辅导员应居主体地位,有效的教育、指导学生成才成长。但是,教育对象是思想活跃、价值观多元的群体,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如今高校,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既是一名服务者又是一名引导者,能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能够排遣情感上的困惑;能够疏导心理上的障碍。要求辅导员既有教育者的觉悟,又要有管理者的气势,管理者与知心者情境上的冲突。

二、网络育人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话语体系存在问题

1、话语体系内容空泛,德育作用不突出。

从高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充当了受众,而且在固有僵化的话语体系里停留时间比较久,或丧失发声信心,或夸大发声方式。学生自媒体兴起,它们有话语主体的意识,却没有话语主体的责任。

2、话语主体责任缺失,德育工作流于形式。

高校德育话语体系僵化固化,没有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千篇一律的德育倾向,强调了对人的管理,却忽视了对人的培养。如果德育流于形式,德育导向的核心是“不出事”,而不是学生自身的教育发展,学生的素质提高,那么最终会造成德育话语体系失语,影响的是整个高等教育的德育工作。

3、话语权分流,德育交流不畅。

高校德育工作话语权基本集中在教师层面,学生对于话语权的认知停留在诉求和反馈的层面,但他们并没有参与德育工作主动性。个别学生自媒体却在话语权领域比较活跃。话语权在不同的情境里被不同的人群所掌握,而话语权的作用似乎在德育的所有方面都有发挥,这也恰恰说明了可能在任何一方面都没有发挥作用。从整体情况显示,德育工作话语权被各种形式和载体分流比较严重。

4、话语传播渠道失效,话语传播途经单一作用慎微。

随着互联网+的到来,近两年在信息传播和宣传上加大了力度,创办校报、宣传栏,并且增加德育新闻联播等。但是大部分人对于这些没有足够的关注,话语传播途径几乎沦为了一句空话。毋庸置疑,互联网为学校管理话语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个人话语权。然而,在相对僵化的体制内,话语传播的途径是有限的,单一的。多数师生已经习惯了按照原有德育的途径,或上课、或开会的接受信息,却失去了反思、批判、创新的权力、意识和能力。只能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来传播话语,彰显自己的话语权,在德育工作中强化“权威”。话语途径的单一导致越来越多人在高校德育话语体系中“精神失语”。

二、网络育人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语体系创新的基本原则

1、方向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德育工作是一门有引导性、指向性的科学,培养什么养的人是高校的第一要务。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坚持这一方向的基本教育宗旨,创新德育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开展教育。

2、实效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德育工作内容的确立与开展,教育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以及德育的全过程,都是要使德育工作达到实际的效果,有针对性的开展,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实践育人,生活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综合作用,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

3、坚持生活化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以恰当生动的形式和语言与学生互动和交流,要主动学习,掌握规律,了解多元文化,甚至是发明创造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价值。要了解学生网络语言的特点与原则,大胆借鉴有意有趣的语言,丰富教育内容。从大学生活中提炼新鲜话语,从网络空间中汲取流行话语,增进话语共通、思想共识、心灵共振。

三、网络育人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话语体系创新的策略

1.唤醒德育工作者话语权意识,合理利用多种话语途径。德育工作者话语权意识的觉醒是首要问题。研究中,我们发现:高校长久以来形成的德育教育模式,造成师生“对话缺失”,话语沟通结果不良,思政课堂流于形式,如此情形之下,德育工作都只是空谈。正确合理的利用课题途径、新媒体途径是现实高校德育工作话语权的重要手段。重视校园和谐氛围,让师生双方有问有答。

2、破除话语霸权,平衡师生地位。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主张话语与权力有较强的内在联系,但又主张话语与权力具有相对独立性与自主性,突出相对性的脱离权力控制下的话语的重要性,认为这类话语是构建交往理性的关键。在德育工作里,师生都是教育场域内“重要的人”,因此,平衡好师生关系对于德育工作话语权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理性认识,互相尊重。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学生的德育需求,破除一元的话语霸权,改变现有的话语次序,将师生话语权的地位加以平衡。其次,建立信任、平等对话。建立信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要主动贴近学生,要主动询问并实现学生的德育期望。

3、加强平台建设,建立民主环境,确保全员育人。德育工作者要学会“说话”,通过增加自己的“资本”来提升说话的效力。通过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强自己在学生当中的影响力。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大德育引领作用的号召力。用网络、手机直播等新媒体渠道及时发布思政教育动态。另外,学校应积极探索其他有效形式,继续发挥传统德育课题、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等手段,搭建德育工作的综合平台。

猜你喜欢

话语权德育工作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