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动画的川北大木偶戏研究
2019-03-05何茜
何 茜
(南充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一、川北大木偶戏概述
川北大木偶戏分布在川东北文化重镇四川南充,这里独特的自然地域环境使得其民族文化、艺术精神和审美意识都有明显区别于中原文化或其他地域文化。川北大木偶戏很多的角色大都来源于四川本土的川剧京剧表演形式以及民间的流传典故,配以川北地区老百姓喜爱的夸张、鲜艳的颜色,以及具有地域艺术特色的花纹样式,具有浓厚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
1、艺术成就
北川大木偶戏,起源于民间家传艺术,代代相传,其发展经历了早期、中期和繁盛时期,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多次在国内国际上交流演出并获奖颇丰,逐步将这种民间艺术推向世界。苏联戏剧家、著名木偶大师奥布拉兹佐夫赞扬川北大木偶戏是"世界上罕见的大木偶,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2018 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由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制作的木偶熊猫参与了表演,并成为了当晚的亮点,足见川大木偶戏的艺术价值及文化影响。
2、艺术特点
木偶戏是一门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它融合绘画艺术、木刻艺术、服装饰品、文学、音乐、舞台表演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北川大木偶属于杖头木偶,身高达四尺是杖头木偶中最大型的一种,木偶的造型具有细腻、生动、通俗化特点,材料主要以木材为主,因川北大木偶戏体型较大,制作和表演要求较高。川北大木偶戏在长期的艺术展演实践活动中,逐步发展,形成人与木偶同台表演,真假难辨的风格特点。
如今,南充大木偶也增强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舞台综合特效的运用,把故事讲述得更生动鲜活和更有趣味。木偶与演员的结合,现代影像技术的发挥等创新表演方式,刷新了观众对木偶戏剧美学的认知,增强了木偶戏表演舞
3、发展现状及思考
时代的发展巨变对川北大木偶戏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到社会群体、官方组织对于传统艺术的艺术感知力,小到民间艺术家的个人生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川北大木偶戏在继承和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是外来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传统生活方式、文化消费观念、审美需求的改变,川北大木偶戏发展从曾经的鼎盛繁荣,至今变得少有人问津。其次是现实环境和文化生态空间日趋衰落,市场萎缩,观众锐减。再者老艺人相继离世,年轻人因思想观念、收入低等因素不愿学艺,以致传承后继乏人、青黄不接。
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把木偶这种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单方面从木偶戏本身去考虑是不够的,应该要从多角度去探索川北大木偶戏可持续性发展与延伸的可能性,其传承与保护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同时川北大木偶戏自身也需要进行调整,如何贴近时代、与时俱进,融入时代的文化元素,更好地契合人们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从而保持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二、川北大木偶戏与现代动画的相互借鉴与共生探索
木偶戏的出现和持续发展,就说明人们对运动视觉形式的兴趣和对运动形态表现的渴望,创造了通俗、具有地域文化特点和具有民间符号性造型的运动表演形式。木偶戏是将表演的舞台艺术、音乐伴奏、说唱配音联合运用较早的一种舞台剧艺术,这充分体现了木偶戏和现代动画的契合之处。相对于川北大木偶戏,现代动画是更偏向大众、更综合性的艺术形态,而民间艺术文化也会对现代动画产生影响。多重媒体时代已经建立现代人文化交流新的手段。现代动画创作的题材和作品的表现形式日趋丰富,随着时代的繁荣进步,中国现代动画艺术的发展也需要更多元化的结合,而从民族传统艺术形式中进行提炼和吸取养分则是表现创新的重要途径。川北大木偶戏作为民间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其角色造型、表现形式与现代动画中的角色造型、表现形式上具有融通性,川北大木偶戏的造型元素在现代动画艺术中的运用有广泛的空间延展性。
1、表现形式的相互渗透
木偶动画从自身特点来看,因为木偶的肢体由木材构成,在运动上不具备人体的柔软性和协调性,导致在表演时很多动作看起来有僵硬、机械化之感,然而由于人的多元化审美需求,反倒是这些不流畅、机械化的动作给观者带来一些别样的乐趣,这在川北大木偶戏表演中有助于一些幽默诙谐的剧情或喜剧角色性格的体现。川北大木偶戏这种动作上的形式感、趣味感可供现代动画角色在动作设定上的借鉴,同时在动画强大技术的推动下,有助于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张力,给人们带来更多生动富有感染力的作品,经典的木偶动画《阿凡提》正是这样利用木偶的特点和动画的手段结合产生的。现代动画也可以拓宽表现形式,吸引更多人群观看,参考民间艺术更多地注入人文关怀,回归人们内心深处对现实生活的诉求。川北大木偶戏服务于大众生活的本质值得现代动画借鉴和学习,寻找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根源,拓展现代动画的创新空间,从而创作出具有强烈民族和地域气息的作品。
2、色彩体系的对比借鉴
色彩在现代动画艺术中是表现语言的重要表达方式和视觉元素的重要体现,不同的色彩运用和表现承载着现代动画作品的不同风格特征,透过不同的动画艺术作品对比可以感受其在色彩运用和表达上的差异。借用传统文化艺术中的色彩是动画在色彩表现上的拓展,如动画作品《九色鹿》,当中的色彩就沿用了敦煌壁画的色彩体系,极具地域特征及民族文化特点。欧美动画颇具幽默感、开放等性格因素,多注重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形成了受众面较宽且成熟的风格,其色彩在现代动画中多为对比色,强调色彩的鲜明、艳丽和丰富,电影《只爱梵高》采用了梵高作品的后印象派色彩体系,一部以纯绘画风格制作的电影,引起巨大反响。川北大木偶戏与现代动画的色彩想画借鉴和运用,将会增加作品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文化特色。
3、川北大木偶戏与现代动画的技术对接
欧美电影《阿凡达》采用了强大的电脑3D 动画建模及人脸定点追踪技术,实现了即时性地捕捉人物面部表情动态,精彩入微的细节、极具冲击力的可视角度,带给观者震撼的场面。现代动画的软件也丰富了人物的刻画与表现,从视觉上营造出木偶戏独特的效果。木偶戏场景中的空间虚实关系表现,可以结合现代动画中的多镜头分处理技术,将近景、中景、远景包括特写之间的关系凸显出来。适宜的舞台特效也将大大拓展了川北大木偶戏场景演出的表现需要,动画中3D 灯光的运用也给木偶戏演出提供了更多地借鉴和参考。现代动画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可为川北大木偶戏带来更丰富的的表现形式,新的艺术发展趋势,要求艺术家要更新观念,更新创作技术,抓住观众才有市场,才能更好的传承。
三、现代动画对川北大木偶戏传承与保护的启示
传统川北大木偶戏虽然始源于民间,但在新时代的趋势下也要紧跟发展的步伐,探寻当下人们生活状态、人和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川北大木偶戏和现代动画的题材大多来源于生活,但现代动画文学脚本叙事方式更加趋向多元化,甚至是纯理想性的,包容性更强,涵盖面更宽,可以涉及更多边缘艺术和更丰富的生活题材及抽象的情感的表达。而川北大木偶戏,受其地域、表演形式、审美趣味、观者的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表现形式相对单范围窄一点。要迎合时代主旋律,就要改变我们所处的“场域”,借助现代动画理念,结合多媒体数字技术,把具有鲜活的地域文化、真实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喜剧色彩的川北大木偶戏带入公众文化娱乐场景中,从而弘扬人们道德情感、思想意识、文化趣味等审美形态。
现代动画对川北大木偶戏的保护传承策略是将传统川北大木偶戏延伸到现代动画领域,但并不是简单的将传统川北大木偶戏以现代动画技术进行数字影像再现还原,而是多维度的交叉和融合。现代动画发展迅猛,推广渠道宽广,具有较完整的产业链和运作模式,可为现代动画和川北大木偶戏进行结合研发提供人力支持、技术支撑和渠道推广,将给川北大木偶戏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把木偶戏和现代动画的结合研究纳入川北大木偶戏的传承保护发展体系构建,将赋予川北大木偶戏崭新的视觉体验和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