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及其创新研究

2019-03-05关春华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话语思政

关春华 冯 慎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浙江 金华 321013;浙江科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0)

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通过话语体系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面对当前时代多元文化思潮的碰撞,高校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因此,务必积极创新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使每个大学生能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不被不良文化思潮所影响,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面临的机遇

1、特色社会主义为创新奠定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创新奠定了深厚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则,同时根据我国国情的实际以及时代为其添加了鲜明的特色文化,通过全新的视觉角度带领我们不断深入认知,我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以及社会文明发展的规律。建设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获得了非常卓越的成效,并获得了大量的实践经验,通过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能够帮助理论进行创新,同时也能够促进话语体系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全党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2、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理论支撑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在创新的路上,有了更加坚实的理论保障。随着我国十九大的顺利召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深化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几十年来我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建设和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高校的思政教育,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学科,哲学的高速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创新过程中,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起到了关键性的引导作用,使高校思政话语体系构建路程更加顺利和坚实。

3、高校思政实践提供了强大动力

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实践进一步深化思政理论知识,高校思政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科技的进步,以及学生思想动态的进步,同时从根本上革新了高校学生的传统理论。伴随社会主义实践逐渐发展和衍变,势必会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迎来新的转变,实践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的内容,这些均离不开话语体系的诠释,进而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社会实践出现的新内容,也为高校思政话语体系创新带来了原动力。例如,当前网络技术发展,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需要根据网络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而不断创新话语体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面临的挑战

1、社会转型提出新要求

改革开放的几十年过程中,我国社会形式也经历了较大的转型,这次转型依旧在不断拓宽和深入。在整体的经济上也逐渐向市场经济形式转化,政治上我国根据国情以及传统文化,构建了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式也逐渐走向多元化。也正是因为这些形式的不断转变,人们现在的生活丰富多彩,对利益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以及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观念。这些外部因素的变化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基于这样的社会环境,引导学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观念,并坚持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在不断地变化中,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也是社会不断转型,对高校思政话语权创新的新要求。

2、西方艺术形态的渗透

随着社会以及网络的发展,许多政治经济文化有一定优势的国家,不断向我国渗透西方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将价值认定为普世价值,将标准认定为唯一标准,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想要利用这些使马克思主义失去话语主导权力。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往往很难梳理这些意识形态问题,由于受到西方文化意识影响,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受到了冲击,很难拓展有效的创新路径。

3、虚拟实践带来新难题

互联网在我国应用以及逐渐普遍化,随之一种“虚拟实践”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是一种通过网络的形式去认知世界。相对于传统的实践形式,虚拟实践具有开放性、民主性、自由性、匿名性等特点,许多大学生均沉迷与这种网络形式中,思想动态也逐渐受到网络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更像是一把双刃剑,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的积极方面,同时也有能够带给学生负能量的消极方面,当前的形式导致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面临了新的难题。传统思政教育话语权能够发挥作用需要两个保障条件,一方面,是需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能够通过现实进行思想沟通,另一方面,是需要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然而通过互联网实践的这种形式,很显然不具备这两个保障条件,学生长期受到网络良莠不齐的信息影响,很容易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失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路径

1、确定目标

构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传承国家的文明,其中涵盖了思想内涵以及价值观念,同时也是国家主流话语权确立的基础条件。思想理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创新。基于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从不是垄断性的逼迫服从,而是通过进行思政教育,是大学生能够对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有认同感,并逐渐自觉的践行。因此,高校应将思政话语体系的内涵不断深化,充分发挥其解析功能,进而通过话语体系为高校学生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对错误的思想文化有清晰地辨别能力,并坚持社会主流意识。随着思想交流渠道的不断拓宽,话语权受到了多方面思想的冲击,基于这些问题,高校思政教育课程需不断创新,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的意识形态提供基础的保障。

2、明确方法

马克思始终认为,只有在不断地批判中才能发现更多的新知识。马克思主义,则是在不断地批判中保留下的思想产物。马克思只是阐述了一些基本原理,虽并不是原创内容,但是他不断的解开了历史的谜团,将真实的历史真相呈现出来。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变化中仍然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性因素。我国高校传统的思政话语体系,主要体现为意识形态,切实的映射出的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同时这也是创新的前提条件。传统话语体系中涵盖了大量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国特色,为高校思政话语体系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在话语体系创新过程中,我们坚决摒弃价值观,要将西方话语加入中国的文化内涵,使其能够获得高校学生的高度认同和接受,同时这也真实的反映了高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真实情感,对话语体系进行马克思主义内涵创新,进而实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思想引导作用。

3、把握重点

多年来,我国教育行业通过主题教育的形式不断推进话语体系创新,对高校思政教育给予了成功的经验借鉴。党的十九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根本内涵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念。国家领导人为我们讲述了国家以及社会的构建,以及培养公民的问题,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特色社会主义的引领作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是为高校学生拓展思政主题活动,引领学生不断地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与此同时,需要贯彻落实我党的价值追求,跟随共产党的实践引导。将社会主义观念深入到每个高校学生的心中,使其自觉主动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需要了解实践话语。在教学中注重将理论知识不断内化,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积极影响作用,运用实践引导学生,提高思政话语体系创新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高校思政教师的长期坚持,虽然是一项艰巨并且具有较大难度性的任务,同时也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可以先确定目标,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其次明确方法,不断地批判继承有利于促进创新,最后,把握重点内容,贯彻落实社会主义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促进话语体系有效创新。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话语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