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视野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研究
2019-03-05田美燕
田美燕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吉林省在2014 年为响应中央部署,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总体要求,开启了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为吉林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传统农业改革创新、走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努力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种好地?”的农业核心问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操作技能娴熟、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势在必行。培养农业高级人才,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拓宽了普通高校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新思路。本人从远程教育视野下,分析和探索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模式。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
新型职业农民有别于传统意义的“农民”,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职业,具有较高的知识储备和农业专业技能且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的一类现代农业从业者,分为生产经营、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三种类型。从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可以看出,新时代赋予了新型职业农民更深更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的基本属性
新型职业农民仍然是农民的属性,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相较于传统农民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要的从事工作,新型职业农民还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农业相关的第二、第三产业工作,丰富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属性。
2、现代农业市场的主体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获取经济利润为前提而直接或间接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传统意义的农民主要为了自给自足而进行农业生产,只有自身农产品有盈余才会投入市场获取经济利润,而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市场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并且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够结合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变化主动调整农产品的结构,以提升农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需求,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3、新型职业农民是一种新兴职业
新型职业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是依靠自身多年积累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创新进行的,与从事第二、三产业的职业并无差别,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新兴职业。新型职业农民只有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学习,在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才能不断积累、丰富和创新农业生产经验,将农业工作作为自己终身从事的职业,还可以培养新人从事新型职业农民工作。当前,国家对农业的投入越来越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写入十九大报告,随着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也会逐渐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
4、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传统意义的农民农业生产的目的只限于家庭,即为了解决家庭成员吃饭的问题,而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生产是为了解决更多人生活需求的问题,就需要对公众负责、对社会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和资本家的投资不同,资本投资看中的仅仅是利润,会大面积建房设厂,占用土地、透支土地,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新型职业农民本身是农民出身,了解土地、热爱土地,注重土地的保护,适度开发,对后代负责。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实现高收入后,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社会资源和市场信息,可以为周围的老百姓起到示范效应。在国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能够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致富的同时,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和学习需求
通过对省内部分乡镇的走访,了解到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学习需求。首先,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5 岁至60 岁之间,35 岁以下和60 岁以上占比很小,也反映出中老年人是吉林省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年轻人仍然不愿从事农业生产。但新型职业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高中(含中专)以下学历接近九成,剩下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大部分也是通过成人教育或者网络教育获得,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技术能力,是未来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趋势;其次在当前农村的信息化普及很广,农村大部分家庭都已拥有宽带,职业农民的家庭拥有计算机和宽带的比例更大,其中75%以上的农民会使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最后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需求相对简单,由于工作繁忙,很难有持续长的时间进行系统学习,所以通过网络碎片化学习或短期培训成为首选,调查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希望通过实用技能类、政策法规类、市场营销类、生产经营类、经营管理类等针对性较强的培训获取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够解决在农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远程教育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培养模式
在我国从传统农业转换到现代农业的攻坚时期,亟需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生产、会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快速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远程教育具有覆盖面广、学习方式灵活、课程种类繁多和多媒体并用等优势,有效解决了新型职业农民时间不充沛、课程需求特殊等问题。因此,利用远程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为新时代农村建设提供专业农业人才的有力保障。
1、确定培养目标
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大纲、实施方案、教学内容和评价等。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目标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如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新型职业农民的平均知识储备、经验、学习能力等,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要加大力度在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基于上述方面的影响因素,需建立以新型职业农民需求为中心、以远程教育技术为载体、以地方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培养有技术、懂生产、会经营、会管理和能创业的新型综合农村应用型人才作为最终目标。
2、确定教学实施方案
利用远程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可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面授辅导和田间地头生产实践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可自由分配实践在网上进行自学,有效缓解了学生的工学矛盾,极大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面授辅导是为解决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但课堂教学并不能达到对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预期效果,必须要增加一定的交互式、实操类的练习,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互动式教学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可在课堂开设讨论小组,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创业、生产、管理经验,互相开拓眼界。最主要的是开设实操实验室,学校要配备教学基地,让学生在田间地头接受教师或者农业专家的现场指导,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融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3、丰富的学习资源
远程教育模式的学习过程和课程资源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等优势。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受到工学矛盾影响,其学习主要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主,结合职业的特殊性,采取多元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资源。课程形式主要包括视音频、网络课程、微课、MOOC、IP 课件、CAI 课件、动画演示和配套的文字资源等,媒体类型繁多,为学生提供实时有效的教学支持服务,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重视实操教学
新型职业农民实操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操教学的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实操教学编写的教材在紧扣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必须做到实操与理论相结合,与实操基地和实验设备相结合。同时要考虑编写教材的通用性和实用性,规范的教材建设有利于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
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师生之间的面对面沟通减少,适当的实操课程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还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把传统课堂教学搬到田间地头,把教师的课堂演示变成学生的实际操作,在农民身边解决在日常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科学的评价体系
采用灵活的学习成果评价体系,将学习过程纳入到终结性评价当中,突出实操的考核,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操技能的能力。终结性考核结合纸质考试、网络考试和实操考试等多种形式,纸质考试或网络考试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实操考试考查学生实践的能力。利用网络技术,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记录在过程性考核平台中,教师随时可监控每位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的放矢的帮助学生完成课程考核评价。
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各地教育机构必须重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各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