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2019-03-05姚长林

江西农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生产农业

姚长林

(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重庆 409000)

目前,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经济管理对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但由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积累经验不足,导致经济管理机制的完善度及执行力始终处于有待提升的阶段,需相关管理人员结合社会市场发展需求,对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经济管理问题进行系统预测与评估,并制定与之相应的解决措施。

1 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社会经济总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对农民切身利益具有直接影响[1]。因此,为更好地实现经济稳定有序增长的目标,相关管理人员不仅要将发展重点放在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与改造中,更要对农业经济管理现存问题及经济发展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找寻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方向,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2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2.1 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缺乏认识 在当前农业生产管理中,存在部分管理人员对经济管理重要性缺乏认识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趋向于新常态化发展,农业生产竞争压力逐年增长,一些管理人员为尽快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农作物产量提高上,没有认识到经济管理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使得农业生产质量及效率严重下滑。

2.2 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亟待健全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亟待健全,没有对农业生产经营中潜在的经济风险进行预测,使得经济风险愈加严重,对农业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威胁[2]。不仅如此,部分农业管理部门缺乏标准化经济管理机制,使经济管理工作难以深入贯彻落实到农业生产、加工及销售等各环节中,无法发挥出经济管理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3 经济管理手段较为单一 现有农业经济管理手段较为单一,导致农业生产发展不均衡,大大提升了农业发展难度。因此,为有效规避此问题对农业综合效益造成的不利影响,相关管理部门就需认清市场发展现状,提高消费者需求重视度,以更加丰富多样的经济管理手段扩大农业服务覆盖面,为构建起更加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2.4 经济管理专业人员少 由于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性更高,需专业经济管理人员与管理部门之间进行良好的配合[3]。但由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受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严重,经济风险意识相对淡薄,认为农业经济应由国家统一控制,造成经济管理与控制工作开展缓慢,具有高度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经济管理人员数量较少,对农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2.5 农业经济管理与农业发展现状脱节 因农业经济管理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及不稳定性,造成当前农业经济管理无法满足农业实际发展需求问题愈加严重,不仅无法对农业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更加阻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3 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综合效益的对策

3.1 转变农业经济管理观念 为切实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综合效益,管理部门应从转变经济管理观念入手。提升经济风险意识,采用以预防为主的经济风险管理理念,对农业经济发展期间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及转移。同时,充分发挥管理部门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及决议职能,依据农业经济管理需求,对各机构及部门应负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就农业所处当前市场环境,对可能出现的经济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找寻经济管理问题症结所在,并以此制定更具可行性及专业性的经济管理体系。

3.2 健全农业经济管理机制 在健全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制定经济风险评估体系,针对农业经济发展现存问题,对经济风险等级进行全面评估[4]。第二,加大经济管控范围,找准当前农业生产中的局限性,并进行积极的整改。注重在基层职工群体中宣传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提升员工经济管理意识,确保经济管理控制体系在各部门的深入落实。第三,注重经济管理组织的构建,切实提升经济管理专业性、规范性。

3.3 提升经济管理人员基本素质 优秀的人力资源是农业第一生产力,因此,为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管理部门应提升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推进经济信息化管理进程。加强员工对创新经济管理模式重要性的认识,确保农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经济收支的合理性;注重经济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提升,以及时发现经济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5];针对日益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全体经济管理人员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基于现代化网络经济管理方式,降低传统仅靠人工管理各项生产环节的经济风险性;做好经济管理系统运维工作,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使其在信息化经济管理过程中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

3.4 促进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 注重先进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基于农业实际生产计划,搭建起各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更好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通过对农业生产、管理及科研成果信息的收集,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6]。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管理部门也应注重对各部门员工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及网络平台实际操作能力开展一系列培训工作,采用业绩考核及奖惩机制相融合的手段,对掌握较高信息操作水平、业绩成绩高的员工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加大员工违规操作行为惩戒力度,以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

3.5 注重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 现阶段,我国存在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农业生产规模小等问题。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以期加大农业建设投资力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农业经济管理部门需将支农惠农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到各生产环节,增加农机数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不仅如此,在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很多小型农产品企业也对原有生产模式进行了完善,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3.6 提升经济管理民主公开性 为实现高质量的农业经济管理,相关工作人员需提升经济管理的民主性及透明性,将阶段性财务管理结果张贴在公开栏上,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同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农业财务变动等事宜必须通过经济管理组织及监督部门通过后才可实施,避免因管理部门主观意识过强导致经济管理模式出现漏洞等问题的发生。

3.7 积极组建民主理财小组 由村民选举并组建民主理财小组,明确理财小组相关职责,实现提升经济管理有效性的目标。在理财小组建立期间,还应保障小组成员财务管理水平,充分了解当地农业管理政策,更好地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不仅如此,民主理财小组应对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监管,定期对集体财务经济状况进行审查,确保经济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

4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4.1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应在未来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加大科技创新投资力度,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让农业科研成果真正应用到农业实际生产及经济管理中[7]。同时,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可提升农产品质量,满足大众及进出口贸易对农产品绿色安全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好万全的准备工作。

4.2 管理趋向产业化 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不仅可切实提升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更可通过创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园,为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驱动力。因此,为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发展,也应加强对农业经济的产业化管理,建立农业生产基地。严格遵守国家针对农业生产颁布的明文规定,积极建立农业合作关系,组建农业经济合作机构,为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提供更加优质的条件。同时,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提升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与标准化水平,巩固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地位。

4.3 管理体制不断优化 为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应将不断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放在重要地位。同时,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也应继续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出自身宏观调控职能,对农业经济进行统筹管理。不断引进及开发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针对当前市场发展需求,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进一步完善。

5 结语

高质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对于提升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服务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中立于不败之地,相关管理人员应认清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特征及要求,构建起更加长效科学的经济管理机制,切实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生产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