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加强营林生产管理

2019-03-05白宏彪

江西农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营林林木林业

白宏彪

(辽宁省国营朝阳县黑牛林场,辽宁朝阳 122000)

林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生态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影响。营林生产是林业生产的关键一环,加强营林生产管理改革刻不容缓。在新常态发展背景下,传统的营林生产经营模式难以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已成为现代营林生产管理的必然趋势,也关系着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1 提高管理技术

首先,做好养护管理工作。定期清理林区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提高土壤肥沃度,使得林木生长环境符合实际需要;繁育林木时要合理建立苗圃,推荐培育嫁接苗与实生苗,并尽可能通过整地施肥来增加苗圃地土壤肥力,为幼苗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其次,注重树木品种的选择,优先考虑抗病虫性较好的品种,并合理剔除携带病虫的苗木;针对土壤情况,利用深翻与改良土壤的方法,使得土壤中的成虫或被埋入深土或被翻至土壤表面,并能优化土壤性质与水肥性能,对提高树苗抗病虫能力也有一定帮助;按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选用适宜的肥料进行施肥,能够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利用有效的灌溉技术,选择较低含盐量的水进行灌溉,并配合滴灌、沟浇水等方式,保障林木幼苗健康生长。

最后,在林木栽植方面,按“大穴足肥、熟土壮苗、根土密接、提温保湿”等基本要求,完成测定植点、挖穴备肥、栽树灌水等一系列技术流程[1]。此外,移栽林木时推荐在春秋季完成,尤其是早春土壤解冻后至发芽前最为合适;林木栽培时需要建立防护林,并严格按要求把握栽培密度,确保林木后期生长获得最佳效果。

2 加强制度建设

完备的制度是营林生产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基础,制度建设涵盖预算、生产、监督等各个环节,即需要建立生产管理、生产监督、追责等全方位的管理制度。为保障营林生产管理的实效性与科学性,监督管理与追责管理是其首要任务,尝试利用完善的营林生产管理监督制度,进一步规范与约束工作人员的自身行为,一旦发现有玩忽职守、违规操作的现象,营林生产管理监督制度则能充分发挥作用,便于最大化控制不良现象的发生。制度的落实是针对全体人员而言的,互相制约、相互监督,更好地落实营林生产管理目标。例如,通过明确领导者的责任,使其以身作则地带动其他工作人员。若有领导者出现腐败、渎职等问题,则需要其他工作人员借助合法渠道来反馈至上级部门,由此循环往复,形成健康有序的营林生产工作环境[2]。

在确定营林生产管理制度后,结合实际情况来构建奖惩与激励措施,将相关规范制度直接与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等相结合,便于调动员工参与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也能增强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为推动各地区营林生产管理工作向更好方向发展奠定基础。

3 创新管理模式

基于林业管理制度,不断优化林业管理结构体系,实现集约化、精细化的营林生产管理,即创新营林生产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由于营林生产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密切联系,通过建立科学的林业生态建设规划,推荐选择绿色无公害生产模式是其关键所在,便于取得最佳的林业资源开发经济效益。具体而言,该模式重在强调“绿色无公害生产”,借助林木生产加工环节的监控、品牌化经营策略等方式,主推生产无污染、品质优良的绿色无公害林木与果品,严禁生产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致病细菌污染等指标超高的产品,从而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自身作用[3]。例如,在种苗系统建设中,优良品种、育苗基地规模等影响着营林管理水平的提升,创新营林生产管理模式,则需要选用符合市场需求的林木种子,配合营造经济价值高、生长周期短的纤维材林,以便有效促进林业发展。又如,针对占据我国森林覆盖面积较大比重的低产林改造问题,通过创新低产林生产管理模式,借助专业的营林管理队伍,实施施肥、换种、补植等方面的全面改造,并大量投入现代化机械,形成传统作业方式向现代化作业方式的改变,对解决相关生产管理难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相较传统管理模式更能在管理效益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规模化造林方式对于提升林业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着诸多好处。

4 结语

加强营林生产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影响,而且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如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林业资源。

猜你喜欢

营林林木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营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分析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加强营林造林工作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营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营林防火是森林防火的基本对策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