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研究

2019-03-05林晶晶

江西农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造景园林植物园林设计

林晶晶

(厦门市迪一园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厦门 361000)

园林景观建设不仅能改善空气质量,而且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展现出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植物搭配与植物造景直接影响园林设计的整体质量,因此加强对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生态环境、地形地貌、社会文化等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在植物搭配与植物造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保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创造园林景观,大幅度提升园林景观的美观性。

1 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需要遵循的原则

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才能避免植物景观过于散乱。首先,园林设计师对植物配置及植物造景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避免出现违背历史文化特征或者风俗的设计。其次,设计时应遵循色调搭配一致的原则,注重不同植物色调之间的和谐搭配,这样才能够增强园林景观整体的艺术感。再次,应遵循高度适宜搭配的原则,通过高低不同的植物搭配能够营造一种错落有致的景观环境,增强整个园林景观的立体感。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不同,所以要保证园林景观植物和谐配置,才能营造出具有层次感、艺术感、协调感的景观。最后,在园林景观植物造景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如果设计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及气候特征,很容易导致植物与当地环境出现不相适应的情况而产生死亡问题,严重增加植物造景的成本,造成资源浪费。

2 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原则

2.1 与气候条件相结合 园林植物的选择必须要因地制宜,这样才能保证植物健康生长。所以,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树种,避免违背自然规律而随意选择树种。比如,在北方寒冷区域进行园林规划时,可以种植柏树、白桦树等耐寒类植物;在南方地区则可以种植假槟榔、凤凰木等热带植物,这样才能为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2.2 与土壤条件、水文条件相结合 结合当地的土壤条件、空气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树种。如果土壤出现偏酸或者偏碱而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情况,可以对土壤进行必要的改良,或者是选择具有相应抗性的植物,如在酸性土壤地区种植杜鹃、栀子花等,在碱性土壤中种植仙人掌或玫瑰等植物。

另外,应根据当地的光照时间来选择植物,如阳光照射强烈的地区可以种植凤凰木、樟木等阳性植物,在光照不强的区域则可以种植朴树、枫杨等植物。

2.3 与种植地点相结合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园林设计者要对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应保证园林景观设计美观大方、干净卫生、舒适方便,既能为游客提供游览休息的空间,也能营造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此外,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合理运用植被提升整个城市的绿化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且应加强局部植物生态系统的建设,帮助居民消除疲劳、缓解压力。

3 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的主要原则

3.1 植物选择的原则 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通过选择恰当的植物,能够保证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所以,在植物选择与搭配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乡土性和多样性原则。乡土性,即选择乡土植物,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而且乡土植物具有丰富的林相和季相变化,形成不同的特色景观;多样性则是指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时,必须要拓宽植物的选择范围,充分运用不同种类的植物,为整个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带来不同的效果。

3.2 植物配置原则 为了增强整个植物景观的美感和舒适感,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的设计,就是要求在植物生物学特征与环境相适应的情况下,保证各类植物和谐统一,尤其是必须根据不同植物的生物学特点,在适当的环境、土壤、气候条件下充分运用不同的植物造景手法,避免出现相生相克的问题,导致景观设计失败。艺术性的设计是打造兼具观赏性、艺术性、生态性的植物造景,最主要的就是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植物来营造多层次的色彩,通过高低错落、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体现整个园林设计的艺术品味。例如,将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相结合,将不同观赏期的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尽可能延长园林植物的观赏期,保证整个景观的美感。

4 提高植物造景效果的对策

4.1 根据人们的需求来创造景观 在进行植物造景设计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考虑人们的实际需求,以人们的实际需求为设计目标。因为不同的园林景观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如公园和街头绿地是供人们休憩、娱乐、观赏的场所,配置植物应首先满足人们的功能需要,要有阴凉、舒适的环境,要有视野开阔的娱乐场地。植物配置可采用孤植、丛植、群植等形式。而古典园林则必须注重自身的特色功能,增强其自身的艺术价值。

4.2 根据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要遵循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韵律与节奏、协调与对比、比例与尺度等美学原理,同时考虑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景观造景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并不是单一的个体,而必须要与周围的建筑和景观相匹配,达到相互借景、相互衬托、协调且柔和的效果。

4.3 注重植物造景的整体效果 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应注意树形的对比与协调,以及轮廓线、天际线、林缘线和林冠线的变化,同时要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从整体上把握植物景观的观赏效果。为了增强整体的绿色效果,形成立体化的绿化环境,可以采用乔木、灌木、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树木群体,以充分显示植物群体的效果。

4.4 增强植物造景的动态感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植物是唯一具有生命的构景要素。所以,可以通过在不同环境中利用植物的“形”引出“神”以表达和烘托主题,增强整个植物景观的特色。也可以充分运用模仿、抽象、引喻、象征的手法,将植物造景与意境美相结合,达到与周围环境相互交融、交相辉映的效果[1]。

4.5 做到适地适树,注重保护地方特色 在植物配置和造景过程中,许多设计人员认为植物种类越多,生态环境越稳定。但是,如果大量引进外来树种,则易导致植物景观失去地方特色,对地方文化特色造成巨大的冲击。而且引进外来物种易造成本地植物种类消亡,出现生态结构单一的问题。因此,我国提倡大力发展乡土树种,适当引进外来树种。

5 结语

在进行园林设计植物造景时,设计人员必须具备全局意识,综合考虑植物造景的主要功能,不断研究城市植物的生态群落,充分利用本地植物和树种,因时制宜开展植物造景规划,保证植物景观美观、大方。

猜你喜欢

造景园林植物园林设计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