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研究
——以2017年度宜黄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
2019-03-05黄治北
黄治北
(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江西南昌 332005)
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以2010年为建设基期,到2020年我国需建成高标准农田0.533亿hm2。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耕作层深厚,土壤肥沃、无明显障碍因素,田间灌排设施完善,灌排保障较高,路、林、电等配套,能够满足农作物高产栽培、节能节水、机械化作业等现代化生产要求,达到持续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和安全环保的农田[1]。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农民增收缓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弱的现状,有利于保障农业经济发展对粮食需求、有利于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作物产量、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1 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思路与方法
1.1 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主要思路 以实施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最新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评定单元,依据实施前项目县最新的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成果,分析建设前项目区每块图斑耕地质量等别信息,加权得出项目区综合等别信息。再根据取样化验和实地调查,分析项目实施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因素的变化情况,重新计算实施后项目区每块图斑耕地质量等别信息,加权得出项目区综合等别信息。
1.2 高标准农田建设引起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因素 水田质量等别评定的因素包括表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灌溉保证率、剖面构型和排水条件,旱地质量等别评定的因素包括表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灌溉保证率、地形坡度和有效土层厚度。
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和农田输配电等内容。土地平整工程可改变图斑表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剖面构型等因素,土壤改良工程可改变图斑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等因素,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工程可改变图斑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等因素,田间道路工程可提高项目区的道路通达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但从目前的评价因素中没有道路通达率,故田间道路工程不会产生评价因素变化。
1.3 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方法 根据最新年度的耕地质量年度更新评价成果,确定项目区所属的指标区、复种类型、标准耕作制度、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和光温潜力指数等,按照建设后取样化验得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以及实地调查得出的表层土壤质地、灌溉保证率、剖面构型、排水条件、地形坡度和有效土层厚度等因素,计算各评定单元自然质量分、自然质量等指数,再根据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计算省级利用等指数和省级经济等指数,将江西省等指数转换成国家等指数,再根据等级与国家等指数对应表确定评定的等别。
2 2017年度宜黄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
2.1 项目建设情况 2017年度宜黄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位于宜黄县二都镇、梨溪镇、神岗乡、凤冈镇和棠阴镇5个乡镇9个村。项目建设规模653.33 hm2,总投资3 110万元,土地平整面积162.56 hm2,占建设规模比例24.88%,旱改水新增水田面积5.27 hm2,新增耕地面积9.91 hm2,建设斗渠、农渠等输水渠道5.16万m,建设斗沟、农沟等排水沟道4.59万m,建设田间道、生产路等道路5.25万m。
2.2 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因素变化情况 以《宜黄县2015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叠加项目区范围线,共确定421个评定单元。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内的灌溉与排水设施、电网设施、田间道路等得到了较大的完善,增加了水田和新增耕地,因此大部分评定单元的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条件得到提升,土地平整区域地块表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剖面构型、有效土层厚度和地形坡度等因素发生变化,需要取样化验和实地调查。
2.3 项目评定结果 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2]和江西省有关规定,因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填报要求为利用等,仅统计本项目实施前后的耕地质量利用等别情况结果。实施前平均国家利用等为8.3等,其中水田平均国家利用等为8.3等,旱地平均国家利用等为9.4等;实施后平均国家利用等8.0等,其中水田平均国家利用等为7.9等,旱地平均国家利用等为9.3等。项目区平均国家利用综合等由实施前的8.3等变化为8.0等,提高0.3个等别;旱改水新增水田5.27 hm2,改造前平均国家利用等为9.6等,改造后平均国家利用等为7.6等,提高2.0等;新增耕地9.91 hm2,平均国家利用等为8.1等。
3 建议
综上分析,首先,对同一地类进行建设,耕地质量等别提升不大;将旱地改造为水田或对未利用地进行建设,耕地质量等别提升较大;其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耕地质量等别的提升受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的影响较大,建设内容完善越齐全,等别提升越大。
为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耕地质量等别,一是建议从道路通达度、生产生活便利度、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增加评定因素;二是建议在项目实施前根据项目地最新的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成果分析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三是建议加大未利用地纳入高标准范围,产生新增耕地;四是建议加大土壤改良工程力度,提升整个项目区耕地质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