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治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
2019-03-05敏晓花
敏晓花
(青海省久治县白玉乡兽医站,青海久治 624700)
加强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所以,相关人员要从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动物疫病防治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不仅要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而且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提高动物产品质量的工作,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1 动物防疫工作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
1.1 动物防疫资金投入不足 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可知,对于动物疫病防治活动,政府部门应继续保持开展密度,业务单位应保证质量。由于动物控制的工作量相对较大,一方面许多工作人员在处理动物疾病的过程中,需要承受预防动物流行病的过大压力;另一方面在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需要大量投资,因此,人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防治。但是,一些地方政府没有给予补贴,再加上城乡投资困难,所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资金不足,这些都是人们在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中所遇到的问题。
1.2 动物疾病监测工作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 监测疾病很重要,因此,人们要做好动物疾病监测工作,在监测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对策,对疫情进行有效预防[1]。另外,要根据疾病发生的类型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制定适当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在疾病早期控制或消除感染源的目标。有些地区的动物疫病和流行病部门资金不足,防疫设备不完善,这使人员难以监测动物疾病,于是导致监测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此外,由于经济和技术的落后以及基础设施的缺乏,所以一些偏远地区技术落后,阻碍了动物疫苗的发放,从而影响了疫苗的免疫质量,同时使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2 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措施
2.1 健全动物防疫体系 第一,相关部门应从现有的动物疫病防治法和实际工作要求出发,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兽医工作的维护,加强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并保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与其他法律存在脱节、交叉空白等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第二,相关部门应根据我国动物疫病的实际情况,制定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第三,相关部门应制定治疗疾病的方法,动员各方参与,提高监督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明确各方的职责,严格惩处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避免出现无人担责的现象,从而保证执法机关相关方案实施的有效性。
2.2 提高疫苗的安全性 安全是我国疫苗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保证农民养殖业的安全性,才能有效保证防疫部门的工作的正常开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疫苗开发部门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针对每种动物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疫苗,以确保每种动物都有适当的疫苗对其可出现的疾病进行防治,从而保护农民的利益。在动物疫苗的防治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开发适合雌性和雄性同源动物的疫苗,以确定雌性动物不会因此而受到伤害,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利益,使大多数农民信任疫苗,然后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日常防疫工作,进入提高预防动物疫病的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3 规范养殖 我国农业规模日益扩大,对饲养规则和条件的要求在逐步提高。因此,人们必须重视采取集约化养殖模式,高度重视并科学选择合适的疫苗对流行病进行防治。特别是要注意对农村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有关部门可以积极引导,或者采用分散的畜牧管理体制,以便于育种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加强标准育种,特别是应给予外来动物疾病的诊断和隔离更多的关注。因为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本地动物受到感染,而且可以确保外来动物身体正常。此外,在引进外来动物时,必须保证进口地土地健康、动物无疾病、来源可靠,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
在当前形势下,流行病防治重点是对畜禽(鸡、鸭、猪、牛和羊等)的疫病控制,特别是要注意流通领域的动物疫病。同时,社会各方都要积极配合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例如,猪流行病主要有猪瘟、口蹄疫和蓝耳等。在防治过程中,人们应按照猪生猪实行仔猪阉割、窝边免疫制度方法来进行防治,以有效控制这些疾病,而且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避免疫苗浪费,从而有效避免猪瘟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3 结语
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是我国养殖业的一项重要任务,相关工作人员只有按照国家的要求对动物疫病实施预防和控制,才可以保证养殖业的正常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各种动物疾病和病毒也在发生变异,所以疫苗开发部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以保证动物疾病防治措施得到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