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信息化教学对高职教学的影响、问题与对策

2019-03-05宁少英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教育

宁少英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湖北 武汉 430212)

0 引 言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将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作为十项重点任务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作为十大战略任务之一。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现代化促进人的现代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切入点。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学理念、教学环境及教学方式等发生着深刻变革。

1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2019年2月13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发布,职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职教20条”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指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呈现出发展规模大、特色发展愈加鲜明、社会贡献不断提升、促进公平显著增强等特点[2]。2018年,我国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年招生368.83万人,在校生1133.7万人,招生和在校生分别占高等教育的46.63%、40.05%。职业教育注重技术技能训练、直接服务产业企业,教学内容接地气、重实用。

1.1 高职教育学生的特点

生源方面,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生源类型众多,包括应届或往届的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应届或往届的毕业生。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人员将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生源。学情方面,高职学生群体中动觉型学习者多,视觉型学习者少[3],知识基础薄弱,或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态度不主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4],但思想活跃、专业技能适应性强。道德素养方面,道德品质较好,自我意识较强,个性突出,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就业方面,从2012年起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2017届高职高专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70%以上的一线新增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产业生力军[2]。

1.2 高职教育教师的特点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社会服务,到承担班主任、辅导员等教书育人工作发挥着关键作用。新时代高职教育的特点及学生的特点,给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储备要求。当前,高职院校注重“双师型”教师的打造,教师既是教学能手,又是技术高手,同时为育人好手。“职教20条”具体目标中指出: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要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2018年,我国高职专任教师49.8万人,“双师型”教师19.14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9.70%,高职双师教师比例有待提高。另外,我国高职教师大部分是通过普通高校毕业,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熟练,而对职业教育方面的理论不太熟悉,对教育规律需在工作中进行有效把握;有部分教师常年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对行业知识发展动态不够敏锐,可能出现教学内容的滞后。“职教20条”[1]规定,高职教师原则上应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这些改革举措,将大大促进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2 信息化教学对高职院校教学的影响

2.1 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信息化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学习内容不再只以教材、试卷、书籍等为载体,学生容易获得高质多量的学习资源,如教学课件、网络课程、教学视频、实践操作演示,课外拓展知识,各种文献资料等。信息化条件下的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性、交互性、共享性和创新性。

信息化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及质量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加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训练,提高各专业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2 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影响

信息化教学使得教师角色从知识权威,专家,指示者向设计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咨询者、监督促进者转变。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互通互联、共同整合教学相关信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改变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高效发展。

(1)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关键因素,其面临着知识体系和能力素质的挑战。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实操经验,娴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持续学习的能力,还要掌握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有些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会弱化教师角色,取代教师。英国剑桥大学和BBC基于牛津大学卡尔·佛雷和米歇尔·奥斯本,系统分析了目前365种职业中未来的“被淘汰率”,结果显示教师职业的取代率只有0.4%。未来教育将进入人机协作培养的时代,教师教授知识的角色会被弱化,而育人的角色会被强化。

(2)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新颖而多样。有研究表明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课堂教师等待时间更多,且长时间等待次数更多,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变长;教学提问等待次数减少,教师教学流畅,中断少;教学管理等待行为时间更短和频率更低,课堂效率提高;教师低认知水平提问所占比例较低,高认知提问较多,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质量和创新性比传统环境下要高,学生机械性回答较少[5]。

(3)信息化教学对加强教师合作与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技术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经验等的合作与分享从班内走向班外,从校内走向校外,从省内走向省外,从国内走向国际,交流圈不断扩大,教学智慧不断汇聚,优质教学资源不断整合,使教师共成长、促进发展。

(4)信息化教学对教师创新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为教学信息化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者。不同的专业适应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课程适应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适应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挖掘学生创新潜力,需要在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教学理念,持续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提高创新教育能力。

2.3 信息化教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1)信息化教学对教学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技术使教学环境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增强体验感,提高学习效率。如智慧教室,可移动教室,内含讲台,电子白板,太阳能发电机组,风扇,桌椅等,不用建设教学楼,简单组合即可教学。虚拟仿真实训室,学生进行虚拟仿真训练,提高认知能力,启发思维。AI教育实验室,可以通过检测学生脑电波分析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学习效率等。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在教学条件和环境建设方面加大投入,提升水平。

(2)信息化教学对课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座位安排,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座位除了以纵横排列的秧田形安排外,可移动的讲台,课桌,圆形、马蹄型、回字型等座位布置灵活运用于课堂。课堂秩序,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学生对手机的高度依赖使得隐性逃课现象增多,影响课堂秩序的因素增加,对课堂秩序的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信息化教学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环境下,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对课堂全过程教学行为进行大数据收集,从而进行诊断分析处理。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用直观的、具体的数据呈现出来,为教师教学反思提供数据,为教师改进手段和改革课堂方式提供依据,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证据,从而实现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3 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化教学没有科学地利用,存在过度应用和肤浅应用的现象

过度应用,即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忽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过多或过长地多媒体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师生面对面地交流或解决的问题,而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信息化技术的过度应用,不仅不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反而会引起教学资源的浪费,教学进度的延缓,学生的疲劳厌倦,造成教师的备课时间延长。肤浅应用[6],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停留在外观形式,没有深入内涵,认为在互联网上查查资料、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图片、视频等等便是信息化教学,忽略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忽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方法。

3.2 忽视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作为信息化社会生产建设的主力军,为了在新时代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提升实力和竞争力,应不断培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然而高职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意识薄弱,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聊天、游戏等娱乐较多,利用其查阅资料,信息加工,自主学习较少。用于学习,主要是下载学习资源,对资源进行分析和处理、解决学习难题或创作创新较少。

3.3 倡导碎片化学习,忽视知识的系统性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碎片化的信息知识充斥着各种网络平台,碎片化教学模式也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实施。碎片化学习又叫分割化学习,其将整体学习内容分割,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降低了学习的门槛,其知识简单、灵活性好、针对性高使学习者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对知识产生兴趣。然而知识是一个网络架构,中间充满着各种联系,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片面性的,缺乏系统性理解,在实际过程中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影响学习效果。

4 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应用的对策

(1)教师层面,应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正确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为“三全两高一大”,无论教师是过度应用,还是肤浅应用,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还有待提高。首先,教师应充分认识信息化教学的内涵,重视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其次,教师应不断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理论知识,不断实践。优秀的教学并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磨合创造出来,从而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再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后要注重反思,杜绝重应用、轻适应,从反思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方法,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2)学生层面,应注重培养加强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需学生扬长避短地使用。学校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育;或应用活动,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3)重视知识的应用价值,强调实践意义。通过实践,使学生将知识串联起来,发挥其应用价值。学生线上收集,教师线下梳理,从简单到复杂,从部分到整体,注重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泛在学习等方式收集知识点,课堂上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关联,学生归纳整理,建立知识框架,进行知识表达,可借助思维导图形成知识体系。学生有效利用碎片化学习的同时进行系统化学习,系统地学习知识、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联系,形成知识系统。

5 结 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将进一步普及,在运用过程中,高职教师应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学生的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教育规律,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科学地开展信息化教学,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职业教育,深度渗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推动职业教育的变革和创新。

猜你喜欢

信息化高职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