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网络舆论碎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精神的影响

2019-03-05刘小翠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舆论精神政治

刘小翠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 陕西 杨凌 712100)

1 网络舆论碎片化的概念及表现

网络舆论碎片化是指公众或网民通过网络对某社会问题或公共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时,由于传播主体各不相同、传播内容大同小异、受众主体千姿百态、传播方式各显神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网络传播的信息碎片化。网络舆论碎片化具体表现:一是传播途径碎片化。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舆论具有裂爆性特点,资源信息瞬间蜂拥而至。例如腾讯qq、微博、贴吧、论坛、资讯APP等,同一焦点事件,不同的传播途径产生不同的叙述版本,为了抢占时效性,部分不法媒体故意歪曲事实真相,擅自推送未经核实的信息,激发网民不满情绪。二是传播时空碎片化。网络载体的日新月异,多元化态势日趋显著,手机、平板、电脑、移动客户端等给网民提供了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随时随地阅读最新的新闻资讯的便利。三是传播内容碎片化。网络的开放性促使任何一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网络舆论的生成者和传播者,由于个体的教育背景、职业生涯、生活阅历、人际关系、思维方式、家庭教养等不同导致立场不同,所以传播的网络舆论,其客观性有待考究。

2 网络舆论碎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精神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元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义,其存在三个层次: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精神,也是基本精神,即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他者服务;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精神内容,即传播真善美是思想政治教育宗旨;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行为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象,什么样的行为体现什么样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其旨在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严格遵循其基本精神。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认识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精神,才能真正坚守其灵魂。在人类生活中,精神通常指人的思想品质,体现为作风,是人所特有的内在气质。黑格尔在《在柏林大学开讲辞》中对大学生指出了“精神生活”意义,它是“国家存在的一个基本环节”,它是一切伟大斗争的较高开端,我们必须重视这种无价的热情。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精神及其基本的实现形式是通过基本领域、基本对象、基本功能、基本价值、基本关系、基本特征、基本方法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展示出来,其存在具有多样性。本文只探讨网络舆论碎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精神的基本领域、基本对象、基本价值、基本资源四个方面的影响。

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领域——大学生的建设

相对于社会领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领域是人的建设,是人及人的建设领域一部分。推而广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领域为大学生的建设,是大学生及大学生建设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伦关系是核心,人的修身养性是基点,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至高境界。古人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强调“道德当身体,故不以物惑”,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将“立德”置于三不朽之首。随着岁月的洗礼,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的在人民奋斗的历史长河中凝练为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到“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精神随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大学生的思想世界。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大学生价值观尚未稳定,辨别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网络具有秒杀信息的特点,导致良莠不齐的评论资讯瞬间猛扑而来,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大有乱花喷撒迷人眼的形势。特别是伴随着公众娱乐的需要,以绘画、修图、改词编曲、拍微视频、抖音等方式参与网络舆论,表达意见、展现自我、参与社会事务成为人们一种生活方式。大学生作为网络语言的领军人物,通过恶搞和调侃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心情成为常态。这虽然增强了大学生承受社会负面影响的能力,但在端正大学生思想认识上非常不妥。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精神的传承者,新时代的追梦人,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需要对网络舆论重新梳理,克服网络舆论碎片化带来的不利因素,杜绝网络碎片化阅读带来片面负面认识,加强自身内建设,树立正确人生观。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对象——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的思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对象是大学生的思想,相应的用词有:观念、意识、信仰、价值观、人文素质、生活方式及大学生将来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计划、具体方案、团队意识等。以参政意识为例,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表达政治意愿,行使政治权利已经成为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方式。网络参政从1999年北约突袭我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事件后的起步阶段,到2011年微博问政元年的诞生,现在已经发展为全面推进阶段。如2013年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二千多名大学生通过微博参与“两会”,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通过此事件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国内外时政高度敏感,参政议政意识空前增强。“网络具有一种信息放大机制,会将一些微小信息像放大镜一样把它们呈现出来,变成网上的焦点内容。”以婚恋价值观为例,“凤姐征婚”“宝马女”等尖锐话题的不断发酵,让大学生对传统的婚恋观大有颠覆的倾向,迫使自身重新审视物质与理想人格的关系。以消费价值观为例,网页广告强制植入山寨化的名品,直接冲击了大学生消费观念和引导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消费品牌化、生活奢侈化现象较为突出。2018年《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73.0%,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0%;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19.6%、23.5%。可见,大部分学生愿意参加网络舆论的讨论,其强化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从他人对自己言行肯定中获得尊重感和收获感,享受到了到自我价值实现带来的满足感。

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正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指客体满足人的精神价值的程度和可能,其包涵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精神价值;二是肯定性效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由社会和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程度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决定的,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社会生活和人的活动中获得地位的源泉。”“正义”这个词,源于西方,是指“各得其所”,是人们内心对最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的人际关系的判断和追求,其实现能使人们彼此的关系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使每一个人感到得其所得,幸福感爆棚。正义力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授者和受教者信服的最强大动力,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追求真善美的有趣灵魂,帮弱济贫的英雄情怀,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救世思想,时刻传播真能量,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享受阳光的温暖。虽然网友调侃:“人在家中坐,祸从微博来”,这的确是网络舆论碎片化导致的一种极端现象,如2017年8月12日南京猥亵女童事件“人肉”受害者——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李炳鑫最终通过自己所在的媒体公司官宣微博发表被网友狂刷的文章——《如果没在媒体工作,我这辈子都洗不清猥亵儿童的罪名》,不仅是对事件真相的还原,更是对一个大学生清白名誉的还原,实现了正义最初的本意。面对公众义愤填膺的丑陋的人和事,网民通过“人肉搜索”,以最快的速度扒出事件过程和人物基本情况,如2018年1月2日上海地铁鸡爪女,并搜索出其以往地铁吃麻辣烫等行为,遭受大众谴责。当然面对美丽的人和事,执着的网友仍旧坚持打破砂锅追到底的作风,将美丽的人进行拔高,美丽的事进行扩大,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学习。大学生作为网民中最有力的传播者,在网络舆论碎片化中传承美好的言行,将正义落实在最简单的践行上。如2014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同学改编歌曲《董小姐》为《董校长》,请求校方给学生寝室安装空调的微博,引发热议。董校长在听到学生的心声后,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了问题。网民在被大学生卓越的写作和演唱才华感叹的同时,也为董校长爱护学生、做事干练的行政作风点赞。

2.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资源——精神资源

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彼此相依的两种所需资源,基本精神资源的积极成分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核心,即实现对先进价值观实现认同和内化。精神资源的功能和效用就是人类社会和个人主体在自己生产和自己享用的过程,对先进、科学、符合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进行锤炼,形成自身觉悟,以指导实践。众所周知,社会个体思想觉悟的高低与社会管理、交往成本、创新能力、社会风险等因素息息相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提高大学生觉悟,甚至提高社会效益的事业。在“互联网+”时代,资源即时共享成为现实,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价值,传统教学模式导致的教育鸿沟逐步被填平。因此,世界先进思想随着网络进入伴随着信息化长大的当代大学生的头脑显得轻而易举,给我们的社会注入了靓丽的色彩。有目共睹的就是在提高大学生道德认知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始于南京彭宇案的“扶不扶”大讨论,到白热化阶段的命丧熙熙攘攘的深圳地铁口梁娅事件,从北京大学的撑腰体到《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的出台,再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继制定院前医疗急救条例相关法律,直到反映现实的讽刺与思考画风混同的“扶不扶”小品登上了2014年春节晚会。随着政府部门通过网络对道德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的广泛宣传,道德行为高度评价、奉献精神的极力赞扬和推崇,大学生们对这些平民英雄由衷的产生敬意,并且愿意以道德模范为标准而努力提髙自己的公德意识。

3 网络舆论碎片化基本应对措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要求各高等学校“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和“要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为了严守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紧抓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实施有效监督网络舆论,传播正能量,必须抓源头,抓传播途径。首先,建立高效网络舆论干预机制。对大学生关注的价值观念冲突激烈、政治性倾向明显、伦理道德失衡的社会热点问题,在客观转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同时,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舆情研究,形成科学系统化信息知识,同步建立反馈机制。其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构建大学生积极丰富的精神生活世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承认利益、价值、需求多元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尊重个性、寻求共性、凝聚共识、满足诉求、指引方向,其满足了大学生多元化精神需要。最后,提高大学生舆论分辨力是关键。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社会,着力培养舆论鉴别力、舆论解析力、舆论抵御力、对社会问题的理性分析和评判能力,强化自律意识,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觉需要,使其成为兼具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的人。

猜你喜欢

舆论精神政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拿出精神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