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与英语教学

2019-03-05葛紫薇

英语教师 2019年20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副词母语

葛紫薇

引言

母语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常见现象。人们对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母语迁移问题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语言迁移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其中,母语迁移研究在第二语言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半个世纪(20 世纪50 年代到20 世纪末)以来,语言迁移的发展一波三折,从20 世纪50 和60 年代前期的繁荣到60 年代后期70 年代的衰落,再到80 年代中后期的再次崛起,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人们对语言迁移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从肤浅到深刻、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一、语言迁移的定义

迁移是对新知识的理解,但其前提是学习者需理解原始的知识。语言迁移是学习者将母语蕴含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外语学习的一种方式。以中国学习者学习汉语为例:由于母语是汉语,虽然不像其他学习汉语的外国学习者一样受语法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但面对汉语时,也会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性记忆,而这种记忆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对于第二语言的习得,这种效应被称为迁移。若这种迁移的来源是母语,则被称为母语迁移。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不同学者对语言迁移的解释不同。近年来,有一些语言学家从认知的角度对迁移作出了解释,奥德林(Odlin,1989)在《语言迁移》一书中给迁移下了定义:迁移是一种影响。“这种影响产生于目标语与其他任何以前已掌握的(或并非熟练掌握的)语言的异同”。第二语言习得中语言迁移的因素不容忽视。“母语是影响外语习得的一个主要因素”(Ellis 1994)。语言迁移有正、负迁移之分,如果母语迁移会对目的语产生积极的影响,就称为正迁移;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目的语不一致,那么母语迁移对目的语产生的影响是负面的,则称为负迁移。正迁移指母语与目的语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第二语言学习,加速通过中介语中某些发展序列。负迁移即母语干扰,“主要是由于母语和目的语的某些形式和规则系统不同而被(学习者)误以为相同所致”(唐承贤2003)。

二、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

“对语言迁移现象的研究不仅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更为外语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于巧丽2006)。因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场所大多是课堂,所以他们所处的英语语言环境、所接触到的语言材料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虽然他们在小学系统学习后相对熟练地掌握了汉语,但他们不能灵活使用英语,因此他们的英语学习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进而发生母语迁移。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汉英两种语言,分别从语音、词汇、句法和文化等方面探讨母语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一)语音方面的影响

语音在语言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的第一步。因为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所以两者的语音系统存在较大差异。首先,英语是一种“语调语言”,主要靠语音语调的变化来区分句子的意思;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主要用声调来区分词语的含义。语调在说话者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You don’t want to leave,do you?”句末用升调,表示一种询问。反之,如果使用降调,则表明说话人本来是知情的,会显出语气上的不相信、威胁等。而汉语为声调语言,用四声来区分或改变词语的含义。受此影响,中国人用平淡、不激昂的语气说英语,既不是英式的降压音,又不是美式的波浪式语调,所以这种英语只能是不地道的“中式英语”。

其次,汉英两种语言在音素数量和组合方式上都存在差异,正是由于这些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语音方面产生了负迁移。例如,英语中有[T]这一音素,以及辅音音素组合,如[bl],而这个音素在汉语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中国英语初学者经常会把them 读成Dem 的音,把blow 读成below的音。除此之外,受地区方言影响,也容易发生负迁移。如扬州人在说普通话时会[n][l]不分,把牛顿说成流顿。同样,扬州英语学习者在发像notion 这种带有[n]的音时,往往会误发成lotion 这种带[l]的音。

(二)词汇方面的影响

首先,词汇的负迁移通常是由于词的扩展意义,即由于概念意义或所指范围大小的不同而产生的。例如,black tea 翻译成中文是“黑茶”,但在英语中它的意思是“红茶”。因此,当人们根据字面意思将black tea 直接翻译成“黑茶”时,负迁移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其次,在词语搭配方面,不同的语言在词语匹配方面各有其特点和习惯。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所谓表意文字,就是一种用象征性书写符号记录信息的文字体系,不直接或不单纯表示语音。它只根据意义对单词进行分类,而形式本身不会改变。英语是一种屈折语,每类词都有固定的用法,一旦改变词形就会改变词义或用法。例如,学生把“玩得开心”误译成play happy,正确的表达是把形容词happy 改成副词happily,副词happily 才能修饰动词play。此外,汉语的词语搭配更加灵活多变,相反,英语的词汇搭配是固定的,通常和约定俗成的动词和形容词搭配,如打篮球不是hit basketball,而是play basketball;胆小如鼠不是as timid as a mouse(老鼠),而是as timid as a rabbit(兔子)。如果从字面上理解break a leg,其意思是“打伤一条腿”,但它的真正含义是“祝你成功,祝你好运”。这是许多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时的一大障碍。英语词汇在搭配和感情色彩方面的差异会导致词汇方面的负迁移。由此看来,“在二语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非常普遍,其作用不容忽视,它对英语的教与学有着重大意义”(潘孝荣2007)。

(三)句法方面的影响

首先,句子成分问题。虽然汉语和英语都有S+V+O,S+O 的基本结构,但是它们在句子成分上仍有很大的差别。如在某些情况下,没有主语的句子可以出现在汉语中,但是在英语中,任何句子都有主语,可以是形式主语,也可以是逻辑主语等。再如,在英语句子中,名词前必须有冠词或限定词,如“This house is mine.”“She has a pet.”等。但是在汉语中就不存在这样的规则。因为在英语中,冠词是作为句子成分的一部分存在的。而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冠词方面一直存在问题,冠词的使用问题是负迁移的重灾区之一。

其次,语序使用不恰当问题。汉英两种语言除了在句子成分上有差异外,在语序上也有所不同。如副词的位置往往取决于谓语动词的类型。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副词修饰谓语动词时位置有很多不同。汉语中副词用于动词的左边,如“我沿着大路走”;英语中副词主要用在动词的右边,通常在句尾,如“I walk along the main road”。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翻译这句话时,容易带入汉语语序而译成“I along the main road walk”。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关系从句(陈月红1998)和对美国学生习得汉语的语序、否定句和特殊疑问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的差异会影响母语迁移的发生(寮菲1998)。

最后,连词使用问题。在汉语中,连词有搭配使用的习惯。这些连词的搭配是固定、约定俗成的,如“虽然……但是……”“之所以……是因为……”,等等。但是,在英语中,没有搭配使用连词的习惯,因此很多中国英语初学者特别容易犯连词搭配错误的问题,如“Although everyone played well,we lost the game.”等。

(四)文化方面的影响

文化有很多种方式可以体现,语言就是其中之一。由于不同的历史环境、文化背景、思维习惯等,同样的事物在两种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在中国,人们聊天时喜欢互相询问工资多少、年龄多大、是否结婚等;在西方国家,人们一般不过多涉及隐私,更喜欢聊一些大众话题,如天气等。另外,当受到别人的夸奖和表扬时,中国人习惯性害羞,会说“哪里哪里”“没有没有”,以表达自己的谦虚,而西方人则会大方地说“Thank you.”。这也体现了不同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人崇尚龙,自称龙的传人。在汉语中,龙代表祥瑞,是历代祖先崇拜的圣物,但在西方龙是一种邪恶、残忍的动物,很多西方人认为屠龙的人是英雄。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对龙的看法的差异,这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如果在交际时只从母语的角度思考问题,认为龙是祥瑞而任意使用,就会造成交际误会。

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重视积累相应知识,避免出现沟通上的误解。为了避免误解,亚洲四小龙被翻译为Four Asian Tigers。西方国家的人喜欢养狗,对狗有很深的感情。在西方文化中,大多数关于狗的英语习语带有褒义,如to work like a dog(努力工作),sick as a dog(病得厉害)。然而,在中国文化中,狗常含贬义,如落水狗、虎落平阳被犬欺、狗眼看人低,等等。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需要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这对学习英语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三、母语迁移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第一,应正确对待母语迁移。语言迁移现象在实际的英语教学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且对第二语言习得起重要作用。由于不可能完全消除母语负迁移,所以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母语正迁移,促进积极转变。同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犯由于负迁移导致的错误是无法避免的,只要能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就可以减少负迁移的影响。另外,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不吝赞美,以便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动力。

第二,教师应多思考和实践,不断研究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融入实际生活的英语语言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操练,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他们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并最终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培养其英语思维。

第三,教师应鼓励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和风土人情,以积累文化素养。文化和语言是一个共同体,它们之间联系密切。为了学好英语并真正融入英语语言环境,学生就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

结语

总之,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是一个普遍且复杂的问题。教师要重视迁移对英语学习造成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母语正迁移,减少负迁移的影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综合语言技能,教学也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副词母语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母语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母语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研究30年述评
副词和副词词组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