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剪纸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以“金陵神剪张”为例

2019-03-05刘筱湄

关键词:金陵剪纸南京

刘筱湄

(淮阴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剪纸是一种植根于民间并有鲜明地域风格与民族特色的民间美术实践活动。各地剪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南北两个不同的流派,北派以山西、陕西剪纸为代表,南派以南京剪纸为代表。郭沫若曾以诗为证:“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1]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南京剪纸赖以生存的土壤正在迅速瓦解,所承载的地方文化也正遭遇转型危机。南京剪纸源于明代初年,与其他地区剪纸制作用刀刻成不同,南京的剪纸是真正“剪”出来的。南京剪纸已成为地方传统文化的标志。“金陵神剪张”自张吉根时期得名,他跟外婆马老太、舅舅马志远学剪“花样”糊口,练就一手过硬的基本功,被誉为“用剪刀变魔术的人”。“金陵神剪张”的传承谱系以家族传承为特征,已经五代,以张吉根为核心人物。

南京剪纸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载体,带有文化的象征内涵,有着鲜明的传统与现代风格,深受民众喜爱。同时,又是了解南京人文风俗的重要手段。它生动地展示并表现了南京地区群众的人文情趣、生活面貌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经济价值、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南京剪纸在实践中形成了“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的作品风格和装饰趣味[2],20世纪50年代,张道一和候颜铭揭示了其中的含义。“花中有花”是指外形,即花里面还有花;“题中有题”的意思是南京剪纸包括好多吉祥图案,如“马上封侯”“连中三元”“冠上加冠”“高官厚禄”等,一个品种里面有很多题材,所以叫“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是指南京剪纸外形比较粗犷,内在却很精细,粗细对比,远看有重点,近看有细节;“拙中见灵”是指南京剪纸笨拙中透着灵气。作为南京剪纸代表的“金陵神剪张”剪纸更是几代人刻苦探索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形体塑造多以弧线为主,线条流畅,连绵不断,婉转回落,一气呵成,作品柔中见刚,具有较为强烈的韵律感和节奏感,犹如“一笔画”。

一、“金陵神剪张”剪纸的保护与传承

“金陵神剪张”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我们要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传承和发展这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积极扶持南京剪纸的传承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先后成立了南京民间剪纸合作社和民间工艺厂,作品不仅出口外销,以“金陵神剪张”核心人物张吉根等艺人为代表的剪纸艺术家还经常应邀出国访问表演,在此期间出版了剪纸集《南京剪纸百花齐放》。20世纪80年代,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成立了剪纸工作室,其成员有“金陵神剪张”第四代传人张方林以及武志方、殷嘉才等人,他们的创作既有传统的样式,同时又融入了时代的要素,形成了强烈的风格特征。如今,南京剪纸已经成为地方传统文化的标志。

2007年,南京剪纸被列为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京工艺美术大楼被列为该项目保护单位。2008年,被列为南京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6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年,南京剪纸被列入世界级“非遗”名单。

“金陵神剪张”以家族为主要传承方式,第四代传承人张方林从父亲张吉根老人手中接过“剪刀”,一直致力于该品牌的保护与推广。2008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09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南京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为了保护与传承南京剪纸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多角度展示、传承张氏剪纸技法。为了让更多的民众认识“金陵神剪张”剪纸品牌的艺术魅力,传承人张方林通过各种路径、各种方式展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世纪80年代,张方林成立工作室并承担对外交流工作,如今,工作室已成为集培训、展示、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师工作室,工作室被江苏省经信委、江苏省文化厅遴选为“2017年度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2007年,张方林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设立“金陵神剪张”传习所,负责宣传展示南京剪纸技术,传授张氏剪纸技法。经教育部批准,张方林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立剪纸工作室,并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2015年至2017年,连续3年,张方林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中标了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他还在南京大学、南京外国语学校举办了“金陵神剪张三代艺术展”。张方林的剪纸作品《十二生肖》还于2012年、2013年连续两次作为《难忘今宵》的背景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他的剪纸作品“灵猴献瑞”又作为2016年春晚开场背景。通过传承人的献技献艺,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领会了这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文化意蕴。

其次,重创新性发展。为了让南京剪纸融入现代生活,更好地得以传承,张方林大师一直鼓励剪纸创新,他本人更是身体力行,不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自身优良的传统风格,而且善于接受新事物,经常更新装饰图案和创作理念,进行现代剪纸创作的创新性发展。如以南京风景为主题创作的剪纸作品包括紫峰大厦、明孝陵、玄武湖、莫愁湖等。他还结合南京另外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色金箔,利用金箔剪出的剪纸线条挺拔,立体感强。用纯金箔精心制作的作品富丽高贵,装饰性强,它解决了纸张时间久了变色、变脆,不易保存的难题,同时也提升了剪纸的艺术与收藏价值。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立之本,留住人,才能留住艺,留住文化之脉。而现状是大多数的南京剪纸艺术家们都对南京剪纸的传承人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包括“金陵神剪张”,虽然南京剪纸已跻身世界级非遗名录,但和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二、“金陵神剪张”保护和传承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加快了传统文化及其表现形式消亡的步伐,南京剪纸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性保护中的急功近利。现在刻纸的人很多,因为刻纸相对容易,学上几个月就可以了。而要想把纸剪好,能够在过去的基础上创新,使南京流派继承并发展下去,至少要有3年的基本功。这三年里是没有收入的,谁愿意学?所以,很多商人为了追逐利益,宁愿选择机器或手工刻纸。因为不管是剪出来的,还是刻出来的,也不管是手剪的还是用其它方式摆弄出来的,“只要有效益就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性在利润最大化前提下已被忽略。南京剪纸3至5分钟就可以剪出一幅作品,“快”是南京剪纸最大的特点,没有高超的造型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没有很强的基本功是不可能实现的。“艺术与效益”是一对亟待处理好的矛盾。

2.保护、传承方式单一。目前,南京剪纸在保护与传承方式上已经有了一些尝试,如文创产品等。但设计力量分散,开发力量略显不足,创新形式较单一,开发品种较少,多为简单的图案应用,没有形成与南京剪纸密切相关的文创品牌,也未能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品牌。经笔者实地考察,在南京设计廊与秦淮礼物看到的两件剪纸文创产品,一件是由江苏瀚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民间艺人陈耀(南京工艺美术大师)合作完成的“创意剪纸扇”,另一件是由南京联润设计企划有限公司结合剪纸元素设计出品的“大吉大利手工灯笼”,两份产品没有统一设计团队进行系统性、专业性开发,产品设计零散。

3.理论研究不深入。笔者以“南京剪纸”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全部期刊、核心期刊以及CSSCI的所有载文进行了从不限年到不限年的统计与分析,期望可以较为客观并准确地把握南京剪纸传承学术研究状况。根据统计数据并结合期刊Online Analyzer系统可知,在研究层次上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对剪纸的艺术性研究,如何增强保护、传承的可行性研究偏于理论化;从期刊类别上看,以一般期刊为主,核心期刊有15篇,CSSCI的研究文章只有2篇。数据客观上说明了南京剪纸学术研究上的不足。

针对“金陵神剪张”的保护与传承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注重“神剪张”人才培养,提升“金陵神剪张”品牌的传承能力与保护水平。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自我认同集体和价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是人的保护。因此,在市场经济下的现代社会,由当地政府或剪纸工作室培养的剪纸传人,要从根本上体味传统文化的认知系统,接受传统剪纸的“纹”与“图”的教育,理解“神剪张”品牌蕴藏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承人的断层问题,做到既是传统文化的消费者也是传统文化的接受者,才能自觉对传统艺术钻研创新,再生剪纸衍生品。对于这一点,张方林大师积极与南京的高校合作,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学生心中的做法值得推广。

2.实施生产性保护,拓宽“金陵神剪张”品牌的继承与创新路径。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视角都在不断变化。南京剪纸也应与时俱进,更接地气,赋予剪纸艺术更丰富多样的内涵。首先,寻找多种创新形式,为品牌注入新元素。目前剪纸作品完成后就要装裱或者平铺放入塑封袋封存,受众在观赏剪纸作品时只能远观,但多数人都会想与作品更近距离接触,所以应该积极探寻更多形式使其可触可摸可用。剪纸衍生品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印在其他物体、材质上。当剪纸作品由单纯的视觉感受到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时,必然会带给受众印象深刻的体验。其次,积极寻求各种跨界发展。开拓剪纸艺术的新市场,不断注入现代元素,使剪纸不再停留在“遗产”层面,用文创理念改造传统非遗手艺,开发在视觉、文化、品质与性能等方面打动人心的产品,实现剪纸文化的跨界发展。这样,不仅使消费人群重新认识和关注传统艺术品,给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产业带来发展的动力,而且无形之中也是对非物质文化的一种传播[3]。再次,开发传播推广渠道。南京剪纸应与时俱进,拓宽以零售商店为主的销售推广渠道,与新媒体结合,依靠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渠道传播自己,打破传统的时间、地域限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品牌效益,提升南京剪纸的知名度[4]。

3.加强理论研究,促进“金陵神剪张”品牌保护与传承的科学化、系统化。高层次科学研究在给南京剪纸保护指明科学的方向并引向深入方面,无疑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根据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金陵神剪张”传承项目可以利用自身独特优势与当地政府、高校密切配合,加强对剪纸优秀文化的深入研究,理清它的传承与创新价值,探寻传承创新的理念与路径,落实科研成果和现代技术的应用,促进这一非遗传承项目保护与传承的科学化、系统化。

猜你喜欢

金陵剪纸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剪纸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张祜 题金陵渡》
南京·九间堂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剪纸
剪纸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