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青年发展指标构建:个体需求与社会现实的协商融合

2019-03-05卢鸿进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群体指标

徐 瑛 卢鸿进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促进青年更好更快地成长与发展,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青年发展事务,明确青年发展与国家前途,民族希望的关系,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的作用与力量;同时,为青年发展也明确了方向,制定实施一系列促进青年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广大青年创造了良好成长成才环境。我国新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为青年在健康、教育、就业创业、道德、文化、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婚恋、维护合法权益、预防违法犯罪及社会保障十方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青年是人生的阶段;青年是社会中的群体;青年在不同的层面含义不同,因此,青年发展研究需要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研究。本文在借鉴青年发展的本质研究及现有青年发展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发展体系的心理学属性,分析农村青年的特性,引入协商机制,构建农村青年发展指标体系的轮廓。

一、国内外青年发展研究评述

目前,全球有15岁至30岁的青年人口18亿人,相当于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按照当前国内部分学者的观点,把青年群体界定在14-35周岁,可以想象青年群体之庞大。因此,如何给年轻一代创造优越的社会环境,青年群体自身如何建立合理的发展观,充分发挥青年潜力,促进社会发展,不单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话题,同时,需要各国青年研究机构、学术界深入探究。

研究青年发展,首先得对青年做出界定。国内外主要从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进行定义。由于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关于青年的年龄界定各不相同。就青年发展而言,虽然学科间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但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均对青年发展做出了一些本体论思考及经验上的贡献。

当前,国内学者单光鼐、吴鲁平、郗杰英、谢昌逵、刘俊彦、沈杰、杨雄、刘远杰等青年研究专家对青年发展的本质问题,发展指标体系问题做了一些大有价值的探究。国外有关青年研究的学者多以联合国发布的行动纲领列出的十个优先领域来确立青年发展的指标,并展开具体的一些项目实施研究,如美国在农业推广服务制度下,提出的4H(Head、heart、health、hand)青年发展项目,试图通过该教育项目来规避或减少青年问题。随着对青年的进一步认知和理解,不再单纯视青年群体为“问题的制造者”,社会发展的“受害者”以及“担忧者”,青年群体也是社会发展中的有益资源。在此背景下,美国学者整合了积极心理学、品格教育、情感教育及生态系统学等理论,弥补了传统青年发展研究的不平衡性和单一性,提出影响深刻的“青少年正向发展(PYD)”理论。勒纳认为,当青年是有能力、善于联系、有良好性格、有信心,有爱心的个体时,(即5C发展模式——competence、connection、character、confidence、caring),青年就可以实现第6个素质(contribution):贡献——青年对家庭、社区、社会做出贡献(Lerner 2005)。

青年研究从单学科研究到多学科研究,研究层面呈现多元化特点。由于青年群体发展的动态特性、群体间的社会环境差异性,很难构建一种兼具描述功能、解释功能、监测功能、评价功能、预测功能的普适性较强的青年发展指标体系。目前,值得可喜的是,国内有部分学者呼吁青年发展指标构建之前,对青年发展的本体论进行思考。有学者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思想层面出发、认为青年发展本质应体现自由自觉劳动实践;青年发展与社会、国家之间具有历史、现实、伦理价值的实然统一性。这一阐释无疑给青年发展研究界留下重新审视青年发展本质的空间与工具。

二、国内外青年指标体系的主要框架

关于青年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从国际层面看,联合国大会通过的《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中列举了健康、教育及就业、饥饿与贫穷、环境、药物滥用、少年犯罪、闲暇活动、女孩和青年妇女、青年社会生活和决策是青年发展的十个优先领域。在《2003世界青少年报告》中,进一步地提出了全球化、青年与冲突防止、艾滋病、信息及通讯技术,以及代际关系五个其他值得关注的新兴发展领域。美国,新加坡和日本是东西方先进国家代表,也较早就创立了青少年发展的指标体系,经过多次调整,至今已经较为成熟,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纵观三国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人口、健康、就业、教育、价值观和犯罪及行为偏差这六个维度。 我国港、澳、台地区青年发展指标体系中除了涉及人口、教育、就业、价值观等六个方面外,还包含休闲活动、社会参与情况、社会政策与福利三方面。

总的来说,国内外现有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在维度和指标上各有侧重,但也有共同维度指标,如人口、教育、健康、就业、价值观和犯罪。但是社会经济与政治体制各异,如社会参与、休闲活动和社会政策福利是港澳台地区指标体系比较注重的维度,对我国较发达地区的城市青年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青年发展指标是基于青年个体发展需求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协商结果

青年发展指标是衡量青年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青年发展指标体系多构建在纯理论基础上,难免出现指标的理想化与主观化特点,体现在一般性指标、生存性指标过重及研究流于普遍化。青年发展本质是主体将获得最主要的社会资格能力,做出影响他未来一生的重大选择和决定。青年群体是生活在多个领域、多个阶层、多个社会文化环境中的群体,这一多元、动态特性决定青年发展指标的多元性。然而,青年发展主体是青年,然而青年在青年发展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不得不承认,暂时处于一种“缺席”、“失语”状态。因此,青年发展指标规约场所应该从办公室拓展到田野,然后再回到办公室进行圆桌会议,最终达成一种共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将人的需要作为其唯物史观的研究基点,提出了“需要即人的本质”论述,暗示需要是研究人成长发展的重要维度。但人需求的片面化会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因此,青年发展指标应是基于青年需求与社会现实对话达成的共识。正如Lerner(2010)所认为的只有当个体与环境关系对个体与所处的生态环境都有利时,发展规则可被认为是“适应的”。在此共识上,一方面社会现实有能力提供青年人发展的所需条件,使青年人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实现青年发展,从而促进社会再发展,形成人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所谓合理需求,我们认为,青年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良性循环互动,即是“合理”。然而,青年自身需求更多是一种主观的、理想化的甚至有时是自私的、贪婪的意向、愿望诉求。因此,一方面在及时准确地把握青年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正确需求观的引导,同时提高社会服务质量,找到二者互动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并达成指标性公约。这不仅有利于青年发展,与此同时也有利于规避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平稳发展。

四、基于需求理论的农村青年发展指标构建

农村青年是相对于城市青年的特殊地域青年群体,首先,农村青年的本质是人,农村青年发展本质即是青年发展本质的特定群体表现。然而,农村青年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社会政策的特性,决定其农村青年发展的特性。根据人类发展与人类需求的关系,发展指标构建的基础是需求。马克思关于人类的需求有着精辟的阐述,即人的需求按其内容性质划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并且人类需求具有层次性和发展性。就人类需求层次而言,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的动机理论》中描述人的需求按层次可分为物质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因此,我们认为,农村青年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可以在需求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田野调查,总结分析农村青年需求的性质与内容,结合各农村区域的人文背景,借鉴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人口学等多学科理论,构建农村青年发展指标体系。

首先,物质需要是基础。但在现代文明中,人们有过度追求物质需要的倾向,导致了“虚假需求”产生。曾有国内学者提出“青年发展应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超出生存需要之上的物质需要表现为人对财富的贪婪”。因此,尽管需要的发展程度是评价人发展的基本尺度,但对此“需求异化”现象需要引起社会和青年人自身的注意,否则会使社会因不能提供足够的条件供人发展不合理的需求而使人与社会渐行渐远。然而,怎么样评价物质需求的合理性,需要青年主体与社会协商对话。但农村青年需求与城市青年需求并非永远是“你”与“我”的关系,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可以不分彼此,特别是当下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缩小阶层间的物质需求非常重要。

其次,农村青年安全需要是与物质需要有交集的较高层次内外在需要的集合,为了与周围的生活环境协调一致,追求生活的平稳而产生的需求,如健康、教育、就业、社会稳定、信仰保护等。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我国西北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宗教成为精神食粮,因此信仰安全需要不容忽视。因此,社会环境需要重拳打击邪教,为正常的宗教活动提供空间。

在满足前两种需要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渴望亲人、朋友、爱、友谊,希望能和别人建立起一定的交际关系,让生活变得丰富、有趣;对于现代农村青年来说,希望社交圈子扩大,通过社交促进阶层的变化,渴望突破阶层固化的现实,试图在社会中找到更优越的位置,这也是农村青年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的道路。

在物质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基础上连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过程中,农村青年对尊重的需求也日渐明显。尊重需求包括自尊与被认可。农村青年追求尊重与认可是他们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晶,与此同时,也更多渴望与城市青年群体有平等收入,但是由于农村相对封闭,现代农村青年中仍有部分还受封建迷信思想观念的影响。在与社会经济发展融合过程中,积极开展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破除陈旧的封闭观念,破除过时的计划经济观念和产品经济观念,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这些新观念诸如多劳多得的利益意识,追求效率的时间意识,平等竞争意识,互帮互助道德意识,遵纪守法的法制意识,敢于尝试的风险意识,科技兴农的科学意识等。但是,农村青年的这一需求或需要在与社会协商过程中,让青年真正理解物质财富不等于尊重,而且物质财富的获得也不等于青年期付出劳动的即时结果,有的需要在少年期,甚至在儿童期就进行投资。因此,在社会中建立健全农村青年合法权益维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社会保障体系在各类青年群体之间逐步实现均等化,积极倡导青年参加组织、政治、社会事务才是当代社会对农村青年的尊重。

在尊重需求得到实现的基础上,农村青年自我实现需求也会产生。自我实现需求作为人最高层次需求,是融合于家庭发展、民族发展、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的自我发展的超越,是青年人生观的养成与确立。农村青年在教育背景上总体有别于城市青年,人生观、世界观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陌生而敬畏的东西。因此,在需求的田野调查中,语言的生活化,或说“接地气”显得尤为重要,如“行善、仁义、无私、奉献、知足等等。虽然对于农村青年,大部分时间都在追求前四方面的需求,但最高层次需求往往也伴随其中或其后。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深入,追求吃、穿、住、行、安全感、联系、尊重的同时,与城市青年一样,超越自我的存在,也是他们的终极目标。青年需求是青年发展的内在动力,但青年需求的实现必须依靠群体所处的社会空间,包括物质性与文化性的空间。社会空间的挤压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发展的困境,也是全社会理解和研究青年发展趋势,破解青年发展困境的重要视角,但同时我们也认为,青年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空间也有反作用力,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相互作用力,青年与社会才能双双发展。鉴于此,青年发展的指标体系是个体需求与现实社会协商的结果,而非单方所思。

结论

青年发展指标体系构建是青年研究学者、专家及政府青少年事务管理办公室的基础性工作,全面分析和把握青年发展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青年发展指标体系是工具,但工具的建立需要将青年发展指标与其他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结合起来研究和思考。因此,在“需求理论”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充分客观认识农村青年生活空间,借鉴各领域青年研究成果,最终确立农村青年发展指标体系,一是充分尊重人发展的本质特点;二是重视研究对象的参与,避免研究对象的实质性“缺席”。农村青年是保障全人类最基本物质需求中食物需求的支柱性群体。尽管有效测评农村青年发展的工具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乏,但关注农村青年,发展农村青年是一项伟大,艰巨,但不能缺少的工程。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群体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