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建与就业工作互促共赢模式探索
2019-03-05杨博
杨 博
(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43)
高校大学生党员建设的主要作用是学生可根据党的建设、发展历程以及基础理论等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政水平,进而为党建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目前,社会各领域企业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出现了党员优先的情况,党建工作在就业工作中的优势及作用愈发突出。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将党建和就业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已成为当下各大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与积极应对复杂就业环境的关键性举措。
一、高校党建与就业工作之间的内在关系
1、目标的统一性
高校党建工作和就业工作在发展目标上存在一致性,若想要深入探究党建与就业工作的双向推动制度构建,就需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彼此间存在的关系,只有从联系的层面出发才能够保障彼此联动作用的有效发挥。高校党建工作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是要对高校大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实施思政理论教育。其二是要强化高校内部党组织建设,利用院校党组织建设为广大学生党员的个人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其三是要健全各种党员制度,确保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而高校就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要利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两者最终的工作目的都是在大学生个人发展上,都是以学生为核心,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以便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党建与就业工作的目标存在统一性。
2、作用的互补性
高校党建工作在和就业工作存在紧密关系的同时,也在作用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党建和就业工作实际上是一个彼此联系、彼此作用的整体,双方之间在优势相互补充以及相互促进上的作用格外明显。高校党建工作能够利用大学生党员的建设来保障学生就业目标的有效实现。大学生党员能够发挥自身示范带头作用,用个人优秀的素养发展带动全校学生的共同进步。高校就业工作的科学开展能够为党建工作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案例参考,在大学生党员就业问题中,挖掘出党建工作中的不足,并及时给出有效的针对性解决措施。由此能够看出,高校党建与就业工作有着明显的互补性特点,彼此相互推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二、新时代高校党建与就业工作互促共赢模式的构建路径
1、建设党建和就业工作信息共享平台
以院系党支部所建立的党员服务站为依托,将不同网络平台作为重要的推广阵地,在大学生党员团体中挑选热爱新媒体、具备新媒体优势的学生形成骨干力量,创建包含微信和微博的官方公众账号以及网络易班平台在内的高校党建与就业工作信息共享平台。其平台可设定招聘信息、党员模范先锋、在线互动、就业辅导、时政学习以及通知公告等板块。安排专门大学生党员对其共享平台加以管理和日常维护,实时在平台中发布各种招聘信息和就业体制,丰富学生了解就业信息的来源渠道,进行相关的就业宣传教育。
毕业生党员由于实习和寻求职位等有关事务无法按时参加党建活动,这是目前高校党建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对于这种情况,运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构建相应的聊天群,在网络中及时推送各种通知,便于对毕业生党员进行有效管理和教育。运用网络平台,高校毕业生党员能够及时掌握组织的情况,随时随地的学习党的基础理论,在不断学习中逐步提高党性素养,谨记党的宗旨,强化自身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毕业生党员还可利用在线互动来反映个人所遇到的有关难题,请求组织的帮助,党员之间还能在平台中相互分享求职经验,共同探讨某些常见问题。根据不定期发布毕业生党员的就业状况,宣传党员就业模范的优秀事迹,利用表彰先进来鼓励其他党员和普通高校大学生,切实发挥出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
2、全面促进党建教育和就业辅导结合
首先,应以党建为重要抓手,将就业工作纳入到党建工作中,让党组织的活力转换成就业工作的活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党员管理人才政策,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及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运用小组探讨、党员发展以及民主生活等,来促进党建与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对于高校低年级的入党积极成员和正式党员来说,重点是要在党员的日常教育以及实践活动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大学生尽快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思想,进而构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二、大三的高校大学生党员来说,重点是要实施职业能力培训,以党支部的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技能,党支部也可与团委进行协作,充分发挥出以党建带动团建的积极作用,按照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发展目的开展各种职业技能竞赛,以此来增强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让他们在就业之前可以切实感受到真实的职场氛围。而对于毕业生党员来说,由于他们有着明确的求职需求,可组织一些类似于面试技巧、大学生村官等专项计划,帮助他们树立强烈的基层服务奉献意识,还要加强党员个人档案流向以及组织关系转变衔接等方面的工作,为广大毕业生党员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服务。
其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会承担着不同方面的心理压力,情绪不够稳定,应积极组织高校辅导员利用座谈会的方式对毕业生实施心理疏导,提高他们的心理综合素质。对学生因就业难而出现的个人情绪以及心理问题,应及时和他们沟通,提供科学有效的专业化心理援助。对已经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党员,基层党组织应进一步加强职业素养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为他们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就业工作应充分坚持党的正确指导思想。可在学生就业辅导课程中增设党史以及党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在无形中培养他们敢于吃苦的精神。此外,在开展职业素养和价值观念教育的过程中,可结合某些优秀党员的真实事迹,鼓励广大学生建立工匠意识,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中创造出不普通的价值。
3、制定党建和就业同步发展体制保障
首先,全面落实构建档案立卡毕业生就业帮助扶持政策。高校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可运用院校、院系以及班级的三方联动体制,将不同层级的党员有效调动起来。院校管理就业工作的相关党政领导对该项工作具体项目对接,实施目标责任机制,在宏观层面给予有效指导。院系教研部门的教师以及指导人员要配合院校就业辅导部门、帮扶管理中心共同管理,形成强大合力,其一要坚持落实自治区域有关帮扶政策,主动实行校企协同育人,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全的就业信息,及时将求职创业帮扶金发放下去,帮助毕业生减少求职过程中的现实困难。其二是要针对院系的不同专业及其特点,成立教师党员扶持小组,以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为基本目标,对构建档案立卡毕业生实施个性化的职业辅导,在思想上正确引导,在心理上有效疏通,在能力上不断提高,弥补过去“无偿输血”形式的扶贫不足,增强毕业生的“造血”能力。班级可在构建档案立卡毕业生当中寻找先进党员代表,明确联络员,实行双向互动,不仅要将院校的各种重要通知和消息及时传送给毕业生,同时还要将毕业生的就业动态、离职换岗的情况反馈给院校,真正实现对毕业生的全程跟踪与及时反馈。
其次,实行就业导师制度。在高校实行就业导师制度,为广大毕业生就业提供有力保障。在导师的挑选上,应以教师党员为主,这些教师的责任心、使命感相对来说更强,同时还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求职经验,能够更好的胜任就业导师这一职位,在对大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出他们的党员模范作用。就业导师应积极履行自身的责任,向毕业生提供重要的就业辅导和安全把控,对辅导的学生要构建就业档案信息,全程密切关注这些学生的就业情况,从就业的前提准备、个人简历投递、面试方法、实习签约等环节上进行科学指导,不仅要了解学生求职进程,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素质,增强就业辅导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院系应建立详细的规章体制,确立就业导师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让他们有章可循,并且还要强化对就业导师的评价和管理,构建量化的考核指标,同时在工作绩效考核中凸显出来,以此来促使广大导师有效落实各项辅导工作。
结语
高校党建工作是引领广大学生政治思想发挥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优秀学生素养全方位发展的根基。高校就业工作的实施是增强学生就业率,展现学生自身优势的基础工作。党建与就业工作的建设和发展都应从大学生个人发展上出发,因此,构建高校党建和就业工作互促共赢模式能够有效构成优势互补,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实效性,还能达到大学生党员就业引导作用的最大限度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