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以来徽州竹枝词研究

2019-03-05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竹枝词徽州词语

张 静

(黄山学院文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竹枝词的研究近十年以地方为主题,变得多种多样,地域性的专集、汇集越来越多,如《安徽竹枝词》、《新安竹枝词》《西湖竹枝词》等。徽州自古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徽州竹枝词据统计大约有1300多首,作者有126人,主要集中在明清以来。大部分描写徽州的风土人情、山川名胜、以及爱情吟咏,有一小部分是反映社会变化。徽州独特地地理位置和人文气息在徽州竹枝词中都有大量反应,就徽州目前收录的竹枝词情况来看,徽州的竹枝词多由徽籍文人创作,数量众多,其内容涉及到具体事物、风土人情、方言语言等,可以看到古徽州地区人民的精神状态,信仰情况以及生活勤恳安逸的生活状态。

一、徽州竹枝词的丰富内涵

1、直抒胸臆的传唱

民国初期竹枝词《女皮鞋》“凤头鸪嘴尽勾销,爱着皮鞋底样翘。羡煞天然双妙足,弯弯如月可怜娇。”写了在民国初期,小脚女子非常羡慕没有缠足的女子穿的皮鞋,然后就偷偷去试穿,结果却十分尴尬,简单的几句话把皮鞋的时髦以及传统小脚女子缠足的恶习和小脚女子的痛苦诉说无疑。清黟县人孙学治的“山田力薄半无泥,养得爷娘子又啼;此地年丰休便喜,须将水旱问江西。”则直接描绘了徽州山多地窄,粮食难以自给的地理环境。

竹枝词直抒胸臆的特征,使其有着更大的创作空间,并且内容上更是能够包罗万象。真实的贴近现实,真正的能够表达广大人民的心声,充分的再现了人的喜怒哀乐使竹枝词生动活泼。

2、歌唱自然风光

在徽州竹枝词中,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以简练明快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将山川风光描写得淋漓尽致,竹枝词“山南流水下渔亭,山北流水下东亭;行到齐云山下合,水声似说故山青。”简单的四句话,就自然鲜明的将黟县河流方位、走向都描绘得清清楚楚,末尾又包含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敞口船儿小似瓜,上钩盐米带家归”则描述了在徽州华阳镇中行人以渡船为主的自然风光。“一滩只筭一丈高,徽州真正在天上”则形象的描述了徽州山高,滩多,建筑在山上的自然地貌。“烟村数里有人家,溪转峰回一径斜。结伴携钱沽夹酒,虹梁水口看昙花”则是对徽州水口坝的昙华亭中昙花盛开时候,附近的人前往观赏的景象进行了描述。通过这些词句的赏析,古徽州的自然风光,以及这些自然风光下的人们的生活状态都变得清晰可见。

3、吟咏男女情感

表现爱情,是竹枝词的基本题材,徽州竹枝词对男女情感的描写,也展现出了徽州地域的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徽州传统一般是丈夫外出经商,妻子在家里留守,这类竹枝词主要表现两地相思“去岁茶商得利丰,今年山价定然昂;阿侬欲制钗头凤,都在春风一叶中”表达了商人上年度卖茶得到的利润比较高,收入比较多,对家乡妻子的思念,希望能回到家乡。“小东门外是农家,一经墙荫桑与麻。早制寒衣送郎去,不栽洛下牡丹花”则是留守的女子对远在他乡的情郎的思念。“少小离家动别愁,杭州约伴有苏州;妾心难逐郎心去,摘柳年年到白头”主要从丈夫和妻子的双视角写出了彼此的互相思念。

爱情永远是不变的主题之一,徽州竹枝词的爱情表现更加的细腻委婉,相比较传统内容,更具有长足的拓展和创新,爱情故事更是真实的展现了真实的生活实际,传承着独具匠心的爱情色彩,表现出徽州的家庭状况,夫妻关系。

4、展现民风民俗

文学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形象反应,徽州竹枝词展现的是徽州人民的生活场景,通过竹枝词让人看到真实的、生动的社会风俗图片,比如清明节上坟祭祀,在古徽州清明节有上坟标挂的习俗,在《新安竹枝词》中则对这种上坟挂纸钱、焚香叩拜有生动形象的描述:“鼓吹喧阗拥不开,牲牷列架走舆台。问渠底事忙如许?唐宋坟头挂纸来。”“浸夸盆盎养花工,晴畏泥干冷畏风。谁与樵人浑不解,析薪多半映山红”则描述了徽州花农的生活景象,对于养花所需要花费的精力、时间,还有旁人的不理解,花农养花的艰难及花农的思想情感,都在这首竹枝词中得到了深刻的还原。

在徽州,民俗方面特别看重风水,如:“鹿卧牛眠世所稀,命名象物太恢奇。眼前郭璞纷无数,不问何人总地师。”徽民认为水就算财富,所以建筑十分讲究风水,“总地师”说明了在古时候的徽州,风水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徽州人也很迷信鬼神,“观音大士著慈悲,诞日烧香远不辞。逐队岑山潜口去,相随女伴比丘尼。”不管是土生土长的当地文人还是外来的官员寓客,在受到当地人文风俗的影响后,会不自主的把受影响后的风格在创作中展示出来,所以,徽州文化区域的风土人情在竹枝词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二、徽州竹枝词语言分析

徽州竹枝词从语言上看不仅蕴含了丰富唯美的民俗词语,还与徽州的地理环境和徽民的生活方言息息相关。总的来说,竹枝词的语言主要讲究“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基本都是民间的口语方言等。韵律上不拘一格,大多是依照日常的语言声韵,主要采取七言四句押韵体,有些还在前后一两句实现押韵和换韵,很多主要在首词的一、二两句押韵,三、四两句押韵。还有很多的竹枝词,以方言来创作或不自觉的受到了方言词汇、语音、语法系统的影响,对研究明清的徽州方音和语音动态变化有重要的记录价值。语言风格上则大多诙谐风趣,诗风明快,让人在阅读时常常在诙谐中获得思考。

1、蕴含丰富的民俗语言

竹枝词蕴藏着丰富广泛的原始资料,是一个极好的民俗文化词语宝库,徽州竹枝词承载了徽州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徽州竹枝词中民俗词语大部分都是古徽州日常生活中的方言,具有非常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如“冬青花未破,黄梅雨正大;冬青花已开,黄梅雨不来”中描绘气候的词语,“几层小阁傍山隈,六尺地重三尺开。游客不知人逼仄,闲评都说好楼台”中描绘建筑的词语,“三百六十有名滩,上水滩多人仰望。一滩只算一丈高,徽州真正在天上”中描绘水路的词语,“烟村数里有人家,溪转峰回一径斜。结伴携钱沽夹酒,洪梁水口看昙花”中描绘酿酒的词语,“聚族成村到处同,尊卑有序见淳风。千年古墓勤修茸,合祭先期必会通”中描绘祭祀的词语。

2、蕴含历史文学语言基调

徽州竹枝词多为文人创作,如倪伟人、吴梅颠、王元瑞、方士庹等人都曾以徽州的民俗文化为主题,撰写过大量竹枝词作品。其中方士庹作《新安竹枝词》36首,被收录在许承尧《歙事闲谭》中,蕴含着历史文学语言的特点,展现出强烈的文学语言风格。如茶文化文语言“清明灵草遍生芽,入夏松箩味便差。多少归宁红袖女,也随阿母摘新茶。”宗族语言“良贱千年不结婚,布袍纨绔叙寒温。相逢哪用通名姓,但问高居何处村。”商妇形象语言“健妇持家身作客,黑头直到白头回。儿孙长大不相识,反问老翁何处来。”

3、蕴含丰富的土语俚音

徽州竹枝词以吟咏风土为其主要特色,故与地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除知名文人外,也有大量热爱本地文化的乡土人士的创作,语言上的乡土气息更为浓厚,穿插着大量的地方俚语,对徽州方言的历史断代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徽州著名茶商江耀华,用徽州俚语记录了“茶”主题的竹枝词三十六首之多,如描述茶叶交易市场情形的“西南土物尽堪夸,摘了春茶又子茶,最是屯溪商贾集,年年算得小繁华。”江耀华所辑录的竹枝词,生动地记叙了十九世纪徽州地区茶人、茶事的场景,可谓是一幅茶乡、茶市的俚俗画卷。

三、结语

从徽民的日常生活的描述“油菜花残麦穗长,家家浸种办栽秧”到“归来不用买山钱,客厅有官户有田。祭祀能供墓能守,布衣蔬食过年年”的社会状态,再到徽州的风土人情,徽州竹枝词以普通百姓的视觉对古徽州的自然山川、风俗人情、名人叙事,用朗朗上口的诗句进行描述,显现出在当时的古徽州自然环境相对封闭,农业经济不能自给自足,主要靠经商为主的生活状态;描述出了徽民勤劳、节俭,在艰难中却积极向上享受生活的平和的社会心态;歌颂了徽州人们勤劳的没得与徽州各地的秀美风管,同时也表达了竹枝词的作者们对徽州的热爱之情,这些质朴的诗词十分鲜活的地域文化个性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赏,不仅有鉴赏性,也有很深的研究价值,不止其使用的民俗词语是语言界的瑰宝,其所描述的民俗风情图还是地域文化资料的宝库。竹枝词作为徽州自古至今文化的传承,它的价值正日益被众多学科认识、挖掘。

猜你喜欢

竹枝词徽州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找词语
徽州绿荫
书法《竹枝词》
《竹枝词两首》其一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