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机推广助力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探讨
——以南京市为例

2019-03-05唐啸风王少康钱生越

江苏农机化 2019年3期
关键词:欠发达农机化助力

唐啸风 王少康 钱生越

脱贫攻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近几年,南京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强化农机装备保障、农机化技术推广以及农机人才队伍培育等措施,助力贫困地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精准脱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2}。

1 农机推广助力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探索

由于机械化水平不高,南京市部分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结构单一的经济薄弱(经济欠发达)村,在粮食生产中仍长期采用直播水稻、手撒小麦、人工植保等落后的作业方式,不仅生产效率低、作业成本高,而且粮食产量、种粮效益无保障。为此,南京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以南京市农业科技推广帮扶项目为抓手,与该市8个经济薄弱(经济欠发达)村开展结对帮扶,重点发展粮食生产机械化,助力经济薄弱(经济欠发达)村提升粮食生产水平,增加贫困农户收入。2016-2018年,项目共计投入283万元。依托项目实施,8个经济薄弱(经济欠发达)村水稻亩均增产3.1%,小麦亩均增产3.9%,亩均增收64元,亩均节本204元,平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了4.3个百分点,节本增收效果明显。具体做法如下:

1.1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采取政策宣传、技术指导、示范带动等措施,扶持经济薄弱(经济欠发达)村建立村集体领办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协助合作社完善组织构架和管理制度。通过搭建合作社这个平台,确保精准扶贫推进过程中有项目嫁接载体,有工作推进抓手,有技术落地平台。

1.2 配备农机装备

根据经济薄弱(经济欠发达)村的粮食生产现状,围绕“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六大环节,依托项目实施,帮助村集体配备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等农机具,切实提升其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1.3 提升农机化技术水平

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因地制宜、因需施技,在经济薄弱(经济欠发达)村推广成熟度高、适用性好的技术[3}。

(1)针对水稻生产,主推大田规格化育秧、硬质地育秧配套毯状苗机插技术。充分发挥以上两种育秧方式场地选用方便、设施要求不高的优势,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配套,提升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

(2)针对小麦生产,主推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小麦机条播复式作业技术。该技术采用复式机具,一次下地可完成稻秸秆还田、小麦播种、施肥、镇压等多道工序,作业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3)推广植保机械化技术、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等适宜的农机化技术,总结形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为粮食生产省工节本、丰产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1.4 加强农机化技术人员培训

充分发挥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帮助经济薄弱(经济欠发达)村培训农机技术人才,夯实脱贫攻坚的人才基础。

(1)组建由多名农机、农艺专家组成的农业科技志愿者服务团队,为经济薄弱(经济欠发达)村进行系统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培训,并在关键农时和农事季节开展现场驻点服务,为经济薄弱(经济欠发达)村的粮食生产建言、献策、出力。

(2)通过举办现场观摩会、技术培训班等形式,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前往经济薄弱(经济欠发达)村开展农机操作使用、维修保养技能培训,帮助农民了解农机知识,掌握农机操作技术。

(3)组织经济薄弱(经济欠发达)村负责人、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前往南京市的部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观摩学习,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能力,发挥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平台优势,更好地利用项目扶持的农机装备,带领村民增收脱贫。

2 关于农机推广更好地助力精准扶贫的探讨

近年来,南京市农机推广站在精准扶贫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助力部分经济薄弱(经济欠发达)村脱贫致富,但是工作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短板和局限性:一是农机装备效能和农机化技术优势发挥不足;二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发挥不到位;三是扶贫工作高度依赖项目推动,扶贫效果的辐射范围有限,可持续性较差。现就农机推广工作如何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探讨如下:

2.1 注重技术保障,增添脱贫动力

(1)强化农机化技术保障。一要根据作物种类、土壤类型、道路条件以及种植习惯等粮食生产实际,结合农机市场和农机产品发展情况,指导经济薄弱(经济欠发达)村配备技术成熟、适用高效、相对经济的农机装备。二要结合实际,总结形成农机操作使用、维修保养等方面的技术规范,提升农机装备效能。

(2)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六大关键环节,总结形成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技术、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小麦机条播技术、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等适宜的农机化技术路线,充分发挥农机技术、栽培技术融合在省工节本、丰产增收方面的作用。

2.2 注重主体培育,增强脱贫能力

(1)培养人才队伍。一是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抓手,分类引导、分岗培训,加大农机作业能手、维修保养能手等人员的培育力度,为经济薄弱(经济欠发达)村培育农机技术人员队伍。二是开展农机能人培育工作,重点开展农机化主推技术应用、农机合作社管理、农业致富经营培训,为经济薄弱(经济欠发达)村培训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生产复合型人才。通过人才队伍培育,强化脱贫攻坚人才保障,增强脱贫能力。

(2)培育服务主体。一是整合技术和资源优势,促进经济薄弱(经济欠发达)村领办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与省、市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开展联营共建,通过技术共享、装备共用和人员共管,提升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对村办农机合作社的技术指导,依托农机化项目建设,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并通过对外提供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服务,创造服务性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三是引导农机合作社科学化、规范化发展。通过进一步规范组织结构,完善管理制度,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合作社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合作社长期高效运营,增强合作社“造血”功能,为脱贫攻坚增添新动能。

2.3 注重机制创新,激发脱贫活力

脱贫攻坚工作要注重机制创新,通过新颖的帮扶形式、灵活的分配方式、长效的推广模式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切实促进脱贫,防止返贫。

(1)创新扶贫形式。坚持以村集体为抓手,充分整合技术、人才和平台资源,助力村集体提升创收能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避免出现“项目起脱贫、项目止返贫”现象,力争通过“项目输血扶贫”试点,打造“自身造血扶贫”亮点,实现脱贫致富可持续。

(2)引导村集体探索灵活有效的分配方式,让脱贫成果惠及低收入农户。比如:通过免收或者少收农机作业服务费、统一免费供应农资、优惠提供“一条龙”式农机化作业服务等形式,有效减少低收入农户的种粮成本;通过分红或者慰问等形式,给低收入农户提供经济支持。

(3)构建长效扶贫模式。通过积极打造农机推广助力精准扶贫的亮点工程,总结形成涵盖技术体系、组织构架、机制创新等内容的农机推广扶贫指导意见,强化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形成一个可在全市经济薄弱(经济欠发达)村复制推广的典型模式,建立农机推广助力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欠发达农机化助力
助力成功七件事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