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

2019-03-05王新红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红色大学生文化

王新红,黄 彦,马 宁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征程中所积累的文化资源,表现为物质形态、信息形态、精神状态的历史文化遗存。[注]王炳林、张泰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7页。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能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抵抗西方错误思潮的影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红色文化从内容上来说,阐述的是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以来,带领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独立、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表现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等精神;从表现方式上看红色文化在当代主要是一些博物馆、革命烈士的墓园、伟人的故居等。红色文化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题材,主要特点就是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行为作风、为人民服务的无私精神。利用其精神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邓小平曾说过:“我们过去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就是靠坚定的理想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注]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90页。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90后,他们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生,一出生享受的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如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优质的教育资源、精美营养的餐食、自由的个性展示等。相比于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初期出生的一代,他们对中国的革命史、建设史都了解得不深刻。没有经历过艰辛的日子,就不知道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帮助他们明确和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非常必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注]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17年7月2日,第1版。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认真了解红色文化,对于解决当前大学生出现的政治迷茫、政治信仰不明确、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都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大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定理想信念。

(二)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改革开放起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各种西方思想开始渗透进入我国,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冲击。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学生这个群体。近年来大学生这个群体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大学生在烈士墓园穿日本军装、田佳良辱华事件、台湾间谍案等,都表明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急迫性。红色文化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题材,讲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民族实现民族独立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苦难,描述中国共产党在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所表现的英勇不屈、不怕牺牲的崇高品格。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过程中,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对和平的期盼、对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无私奉献、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作风等都是红色文化的底蕴所在。利用这些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道德”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人们行为具有一定约束力的社会伦理。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年代,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所表现出来的为了国家利益而甘于牺牲自己、勇往直前、不怕困难、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等的高贵品格和人格魅力。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落后的传统文化和腐朽的西方文化也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红色文化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题材,具有强有力的道德教育功能。运用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道德教育资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能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利于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出追寻真理的意志、坚持真理的可贵精神,促进他们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操。

(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70年的历程。在这70年的进程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无数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做出了伟大的牺牲,才换来中华民族的今天。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目睹了西方列强对国家的践踏和人民艰难困苦的生活后,立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志向;青年时代的周恩来也是早早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愿望。总而言之,这些伟大的人物在青年时期就对国家民族有着深深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他们明白实现民族独立的不易,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的目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二、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困境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但当前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认识不到位

当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红色文化蕴含的深层次的教育意义认识不到位。红色文化的主要表现方式是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为主的,物质则是以伟人的故居、重大事件的旧址、博物馆、纪念碑等形式存在;而精神大多是在教科书的编写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领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假期旅游过程中也会到这些革命圣地进行参观,但大多数人都是以休闲娱乐的姿态出去放松的,对于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内在的教育意义不太关注。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内容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就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从而形成错误的认识。二是对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持消极的态度。由于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大学生对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持消极的态度。主观因素在于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长久以来都只注重孩子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品德知识的学习则存在忽视的心理,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就存在缺陷;客观因素在于我国长久以来都是应试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把及格、学分作为自己的学习观念,因此在大学里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60分不多不少,刚刚好。”这样片面的学习观念就容易造成学生对学习知识的不重视,对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深远的意义理解认识不清,致使学习效果不理想或者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

(二)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资源缺乏深挖及其存在地域的局限性

我国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极其丰富的,通常都是有文物和故事结合在一起的,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和电影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内容存在一些缺陷。大多数红色文化的图书报刊资料只存在于图书馆或者在历史教科书中,出于编写的需要,他们在这些书籍中仅仅对某个历史事件进行表面的介绍,而没有进行深入的介绍以至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要深入的了解而无法及时解惑,甚至于某些学生仅仅是把它当做故事看,看过就忘了。并且,当前的大学生自主意识极强,对于自己的需求有明确的目标,红色文化资源可能会对学生的某些需求无法满足,这就会导致学生兴趣的降低,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就难于提高。其次,红色文化存在地域上的局限性。红色文化资源大多位于偏僻的地方,而要想对学生进行体验式的教学就需要把学生带到红色革命根据地进行教育,对学生而言这样的直观感受或许比书本更具有意义,但存在的问题就在于学生的安全问题和巨大的经费开支,而学生的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要申报外出就需要学校的各种审批及对学生的安全负责,特别是对于一些革命圣地存在的位置偏僻的地方,学生的安全就存在问题,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学校对于此类的活动则是慎之又慎;学生出行是一笔巨大的经费开支,对于某些学校而言则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所以,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很多的困难。

(三)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内容创新不足

一是教学方法上知与行相脱节。霍勒斯曼曾经说过:“目前我们的教育不幸的是讲的过多而没有训练。”[注][英]赫·斯宾塞:《斯宾塞著选》,胡毅、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5页。当前高校老师虽然在课堂上也采取了新的课堂教育方法进行改革,但我们都知道主要的思想理论课也还是采取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形式,致使大学生接受的理论知识过多,而大学生对其则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导致学生抬头率不高,而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的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难以提高。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现场教育的教学方法,立足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选取具体的地点进行现场教学,达到知与行的统一,让学生从心灵上受到教育,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二是课程内容缺乏创新性。红色文化说到底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在学生看来这些都是“高大上的理论”,他们不敢兴趣,而且对红色文化教育也是感到厌倦。三是当前的教育缺乏人文性。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都只是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忽视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而对课本以外的社会、伦理、文化、和人类未来问题缺乏基本的关注和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

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面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困境,我们需要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创新教育理念、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养出有担当、有责任的时代新人。

(一)加强价值引领,强化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深远意义的理解

红色文化是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教育要注意教育的全面化和系统化。一是要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明白红色文化的真正价值所在。学校通过倡导观看红色电影和唱红歌、演话剧等活动或者采取就近原则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红色文化圣地进行修学、参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的价值所在。二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红色文化的意识。红色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一些伟大人物身上的人格魅力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人的行为,如毛泽东在他的一生中都坚持读书所表现出的毅力;黄继光为了大局利益而不惜火烧在背上都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时表现出的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至上的精神等;这些人表现出的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对于抵抗历史虚无主义、泛娱乐主义影响都是有重要意义的。三是转变父母的传统观念。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在社会上开展广泛的社会教育,以宣传的手段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注重培养学生品德的浪潮并且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在网络传播正确的育人方法。四是创新期末考试制度。单纯的靠背诵就可以过的期末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逐渐暴露,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就需要更加注重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注重学生的交流沟通,在平时的点滴沟通中让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升。

(二)丰富课堂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和表达方式

首先,针对教材内容表达浅显的问题,高校思政课老师应该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搜索大量资料,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时能尽快解答学生的疑惑,从而刺激学生举一反三的行为,让学生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其次,丰富红色文化的表达方式。红色文化有一个大的局限就是地域分布的不平衡,大多数的红色文化资源位置偏僻。对于许多的高校而言,为了学生的安全,也不可能让大量的学生进行体验式的教学,因此就需要丰富红色文化的表达方式。大多数的革命圣地都有着自身的特色,都伴随着口口相传的故事或者是朗朗上口的歌曲,对于绝大多数不能亲身体验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找资料,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体验当时的环境或者与具有红色文化的高校进行联谊,通过交换生的形式进行教学。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成功教育学生的一半。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就需要高校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其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刘济良认为:“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参与体验的过程,是获得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不懈追求的实践过程。”[注]刘济良:《价值观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7年,第146页。红色文化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需要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在讲述到某一章节的课程内容时,尤其是与历史史实相关的内容时,可以带学生到革命圣地进行参观、现场讲解。其二,合理利用多媒体。高校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除使用PPT课件以外,还可以采用图、像、声、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播放经典电影让大学生感受当时的环境,说出自己的心声,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其三,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首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代大学生,自主性意识极强,需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在上课的时候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如歌曲、舞蹈、话剧等形式,在上课时通过放红歌的形式或者表演话剧的形式来展现学生的才华,在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时也展现学生的特色。其次,加强渗透性。把红色文化教育渗入每门课程,大学生接触最多的课程就是自身的专业课程,可以与各专业课教师合作,将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渗透进他们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猜你喜欢

红色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