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移动互联网平台教学的四个融合

2019-03-05张喜彬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政目标课堂教学

张喜彬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一、教学目标的融合

高校思政课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修课程,其主要特征就是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实施“05方案”以来教材更新频繁,可谓“常变常新”、“常新常变”。分析其中原因,就在于高校思政课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主要阵地。因此,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与价值目标是三者紧密相连的。其中,知识目标是载体,情感目标是依托,价值目标是核心。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目标才是终极导向。因此,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内容手段和方法很多,但是教学目标一定是正确的价值导向。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思想。当前,“手机终端不仅正成为大学生躯体的延伸,而且也正成为大学生大脑和认知的延伸。倘若思政课教学和思政课教师没能进入这个躯体和大脑的延伸区间,就会落后于整体时代,从而被彻底边缘化。”所以,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教学成为高校思政课新的发展方向。

知识目标的解读。高校思政课应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教学可以实现知识体系的“拆解”与“组合”。传统教学只能按照时间的顺序纵向开展,而利用移动端的教学则可以打破时间的纵向概念。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内容制作成微课,在移动端分享给学生。而学生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反复多次的学习。这就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时间上最大的缺憾,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可以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情感目标的烘托。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把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鲜活。而借助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移动端教学更能够把多媒体教学的这种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一个“独角戏”演员,而变成了调动情绪的导演。只有学生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才会有价值目标上的认同。

价值目标的凸显。高校思政课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价值引导。然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往往是隐性的。知识目标可以通过考试直接检验出来,而价值目标的考查却很难把握。这就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断引导,在加强中改进教学,帮助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利用移动端教学能够在后台数据中发现那些对思政课教学“不感冒”的学生,从而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批评教育和说服引导。

二、教学过程的融合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实施的过程,既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的运用,又包括教学效果的达成。“学生和教师通过量化的经验值和相关统计数据,随时直观地了解教学效果和学情动态,清晰认识到教学过程的正向和负向的信息反馈作用。”同时,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也应该体现出学生“学”的过程、“练”的过程和“评”的过程。因此,高校思政课在应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教学过程中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教与学”、“教与练”、“教与评”三个方面。

在“教与学”方面:前期,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使用移动端将预习资料发布到平台,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提前准备预习。中期,在课堂教学换节,教师可以使用移动端进行网络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作为针对性教学的重要依据。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的测试检验之前预习的效果。后期,教师可以布置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学生可以再次复习知识要点。

在“教与练”方面:高校思政课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层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一经掌握就会武装头脑。教师在课堂教学讲授的内容是否被学生吸收,在学生“练习”环节就可以进行检测。学生在讨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时候,是否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是教学效果实现与否的重要标志。教师使用移动端教学可以设置讨论区,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在移动端的讨论区实现观点交流,这既是思想的交锋,也是理论光芒的绽放。

在“教与评”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移动端教学平台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评价反馈。传统纸质问卷的教学评价方式既占用时间又很低效。而利用移动端进行的教学评价则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可以实现师生内部的多层级评价,即学习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层级教学评价作用于不同的评价对象,其效果都能够促进激发学习动力。学生会基于竞争意识而不断努力,教师也会基于优化教学而完善教育教学改革。而且,利用移动端平台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只有注重强调形成性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改善细节性问题实现学习效果的改善”。

三、教学方法的融合

究竟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无教学方法可寻,答案应该是开放的。常变常新的教材,常新常变的教学案例,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这些都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面临的挑战。这就涉及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变”与“不变”的关系问题。任凭教材教学案例教学内容如何变,教学的终极目标始终都没有变化,那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因此,高校思政课在教学方法上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高校思政课应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教学为例,虽然手段是信息化,但是教学目标也必须充分保障,否则便会偏离正常的轨道。但是,移动端的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有着相对明显的优势。

互动性。传统课堂的教学互动相对有限,而移动端教学可以充分弥补这一不足。高校思政课教学对象一般都是大班型学生,动辄一两百人,“大班教学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因距离而影响彼此的沟通与交流,也就很难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于是,“低头族”现象愈演愈烈,教师讲台前讲得自我陶醉,学生课桌上昏昏欲睡。诚然,这与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大班型难管理也必然是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根据记忆力曲线规律,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概可以持续10分钟左右。所以,这也是课堂教学应该依照和遵循的教学基本规律。移动端教学把教学互动设计在每一节课的10分钟结点上,利用增加教学互动的方式增加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学生每参加一次教学互动就会收获相应的经验值。全员参与,全员收获。这正是移动端教学的优势所在。

趣味性。在课堂教学的讨论环节,传统教学只能提供几个发言交流的机会,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并没有参与直接的讨论,只是被动的聆听。利用移动端教学可以实现“线上”和“线下”双线结合的方式参与讨论。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大家可以点赞投票表达支持。当然,要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言为主,但是那些没有机会发言的学生也可以在移动端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原本沉默的课堂因为移动端平台的应用变得热闹起来,这是应对学生“低头族”现象比较科技化的策略。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话题性讨论发布在移动端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后参与。

延展性。传统课堂教学每周两次课,知识讲授固然可以实现连续性。但是师生的情感交流会比较慢热。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其核心还是服务学生引导学生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是需要依靠情感交流的。移动端教学可以打造时间空间二维的立体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知识为主,而第二课堂则以联系师生感情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教学就必须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思考学生的思想诉求、分析学生的思想困境、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而这些思政课教学的有力抓手都得益于移动端平台的应用。只有学生与教师的心拉近了,只有教师“言传”与“身教”紧密结合了,他们才会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崇拜者、追随者和信仰者。

开拓性。高校思政课教学所要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复杂的社会性话题。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解释世界,才会彰显其理论的强大说服力。因此,可以利用移动端教学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依据分组进行资料收集、讨论交流、撰写报告和PPT汇报等环节。移动端教学平台可以记录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对于中间需要修改调整的地方,教师也可以做到及时反馈。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素质要求很高,但是至少它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指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四、教学反思的融合

从建构主义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主体。二者缺少了任何一方,整个教学活动都是不完整的。所以,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的过程,也应该包括学生“学”的过程。因此,从广义上讲,教学反思也应包括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学生的学习反思两个方面。

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设计与教学实现之间的比较。在思政课教学中,往往教学设计与教学实现是不对等的。一方面由于教学对象对于教学内容的接受度、理解度、认可度无法预知;另一方面在思想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走向也是未知的。所以,思政课教学必须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解释力,用理论逻辑的力量征服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移动端教学能够使教师看到自身理论不足之处,这就是需要自我改进提升的地方。第二,教学遗憾与教学完善之间的关联。教学是一种缺憾的艺术。同样一节课可能由于外部条件的限制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效果。移动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教师可以提前把精彩一课制作成微课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课内翻转。但是,切不可把思政课完全变成了网络课程。“高校思政课不能以完全在线的慕课教学取代实体课堂教学,应在发挥传统思政课课堂教学优势的同时,兼顾‘向移动信息技术学习’和‘用移动信息技术学习’两种技术观。”网络课程使用起来固然便捷,但是其致命之处就是严重缺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的“交流”与“对话”。教师如果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那么思政课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必然会双双大打折扣。第三,教学研究与教学提升之间的张力。MOOC时代的到来使得教师职业压力倍增,过硬的教学能力是适应新时代教师要求发展的硬道理。因此,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前提。移动端教学平台的引进使得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现出新的面貌,其所遇到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如何借助新的教学工具讲好中国故事,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都成为新的思考。

学生的学习反思主要体现在:是否激发了学习兴趣、是否激活了学习动力、是否增强了竞争意识、是否提升了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卓越的教师从来传授的都不只是知识体系,而是学习方法。高校思政课之所以走入尴尬的境遇,并不是因为其本身没有崇高的价值诉求,只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契合学生生命成长的节奏。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首先就要知道学生头脑中有什么,循循善诱才能真正使理论入耳入脑入心。移动端教学一大亮点就是可以通过学生经验值排名看到自身学习投入的排名。有所付出,才能有所回报。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付出与回报的发展动态过程。可视化的经验值排名直接能够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意识会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使思政课教学逐步提高“抬头率”和“点头率”。

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正面临一场革命性的变化。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介入应用或许未必能够解决其中所有的问题。但是,高校思政课与移动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问题倒逼改革,只有不断改革才能解决问题。实践表明: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四个环节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能够有效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如何尝试并擅长使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媒介和教学工具,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使他们学会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永恒不变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思政目标课堂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