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2019-03-05

语文天地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三步法交流文本

结合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编排特点来看,所选课文皆为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作品,不仅可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自己的眼界,丰富情感体验,还能通过阅读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何有效的构建阅读课是值得广大一线教师探究的课题。结合小学语文阅读课实践看,在阅读课中,不仅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究,阅读后加强活动,如此才能让学生读出情感。

一、发挥学生自主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要注重以情境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在进入文本阅读前,教师除了要根据所要阅读的文本材料而布置学生完成生字词的认读等,要灵活根据教学内容而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兴趣。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没有真正看到过小兴安岭,如果课堂中教师只是用语言描述,学生很难感受其景色的特点,故而教学中先以幻灯片展示小兴安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然后以问题“小兴安岭的特点是怎样的?”而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阅读。

其次,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对文本生成出自己的体验,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导入相应的课文后,此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而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自读课文。在自读过程中,一是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而解决基本的生词字。如《狐狸分奶酪》中对“酪、捡、奶、始”等生字词,不仅要让学生做到能读正确,还要了解其基本意思;二是要在读中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如《金色的草地》阅读中引导学生概括事件,对于内容的掌握,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划分层次,在该环节中也可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初步交流活动。

二、提倡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进入文本探究过程,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那么,接下来教师就需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而以问题而引导学生逐层展开交流活动。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第二自然段的引导为例,先指名请学生阅读该段,然后提问“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当时的形势?哪些句子又可以看出李大钊的工作情况?李大钊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怎样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后,教师先组织小组学生展开交流活动。在交流中,要引导学生根据相应的句子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文章中写到从“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那么,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局势变得越来越严重了。学生交流后先请学生发言,教师再进行指导。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导向作用,及时进行必要的补充、点拨和指导。在组织学生交流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要及时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和学生形成互动,帮助学生形成一致性认知。如《月光曲》阅读中,贝多芬知道小女孩眼睛是瞎的,要如何才能让她“看”到她从未看到过的景象呢?这自然就要引导学生紧随盲姑娘的思维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可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进行想象,体会盲姑娘所想象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的情景,并以多媒体展示这一情景,那么,他的哥哥想到了什么?此时引导学生根据交流而勾画出课文中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描述并幻灯展示情景图,更好地让学生感受感受大海平静的美。其次,在学生交流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要结合目标而进行讲解,以此来突出重点。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

首先,要结合学生实际,分层练习。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学生了解其内容,对其内涵也有了一定的体会,为更好地丰富学生的体验,巩固所学知识,教学中要注重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而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以词汇的识记和理解为例,阅读后针对基础一般的学生,练习中以识记相应的词汇为主,而对基础稍好的学生,则要以练习来促进其对词汇意义的理解。如《草虫的村落》中对“村落”的体会,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其基本含义,还要能深入体会这“村落”中的“静谧”的特点。

其次,加强阅读后拓展活动。一是在课堂中可展开小组间的阅读竞赛、问题竞赛等。如回答问题过程中以对抗形式来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抢答;二是阅读后也要注重以丰富的活动组织学生完成。如写读后感、缩写,也可根据教学内容而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情景剧表演。甚至还可把阅读和绘画、讲故事等活动结合起来。如《詹天佑》的学习后对那些喜欢绘画的学生可组织其画詹天佑的图像。如《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课文教学后可组织学生展开讲故事活动。在组织阅读活动中,为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可通过分组进行。如阅读周活动,以小组一周内阅读的作品数量、学到的知识等作为评价标准对小组阅读活动进行评价,这样更利于学生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把阅读单纯地放到课堂中完成,而要把课前活动、课后活动和课中的探究活动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的阅读活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教学实践中,课前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注重在方法上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课后在分层练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而展开阅读实践活动,以此来巩固学生的认知,增强体验,提升阅读效率。

猜你喜欢

三步法交流文本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新课改下课堂提问“三步法”
“三步法”在球柱处方转环曲面处方中的运用
引领学生深度阅读“三步法”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三步法”教会学生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