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友力的理论阐释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2019-03-05林少雄

关键词:校友会母校校友

林少雄,郭 峰

(江苏科技大学 对外合作处,江苏 镇江 212003)

众所周知,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人才培养,校友工作是对高校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的延伸和发展。社会对一所大学的评价,最终是以这所大学所培养毕业生的整体质量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度为依据的。毋庸置疑,重视校友工作也是重视人才培养的直接体现。学缘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也被称为人际关系的第四缘(其他三缘为血缘、地缘、业缘)[1]。学缘关系是校友与母校关系的情感嵌入点,每个校友对母校都会产生深厚感情和永久眷恋,同时也期望在自身事业发达的情况下能够助力母校发展。因此,在“离校不离家”的理念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充分认识到校友是学校办学最重要的力量来源之一。

历史在发展中进步,理论也在不断嬗变。笔者基于对校友工作理论的深入研究,提出并阐述“校友力”的概念要义与全新内涵,试图通过“校友力”这一关键词囊括校友工作的碎片化概念,重新研究互联网时代高校“校友力”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和困境。笔者拟从“发展共同体”角度创新校友工作机制,打造校友文化,凝聚校友力量,实现校友与母校共同的价值追求,为高校教学科研各方面发展提供服务,同时也推动校友事业的再发展,帮助校友突破发展瓶颈,取得更大的成就,以实现校友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一、校友工作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检索可知,近几年关于校友工作成果的研究颇多,搜索“校友工作”这一关键词,有将近300篇相关论文。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大多偏向实务类,缺乏核心理论基础和理论深度,关注点比较分散,尤其是关于校友力的研究尚为空白。其中,有关校友工作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校友与母校关系、校友文化、校友信息收集方面。如,罗志敏教授认为,大学-校友关系首先表现为一种既定的先赋性关系即学缘关系,其次表现为一种两类主体(制度主体和生活主体)互动的结构性关系,同时还表现为一种需要纳入实践操作层面的建构性关系[2];王霞教授通过对美国乔治敦大学、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以及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等三所大学校友工作的研究,详细阐述了美国校友会的运作经验和特点,给予我国高校校友工作较多启示[3]。刘红丽教授提出,校友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即是收集校友信息,尽可能掌握完整的校友信息是开发、挖掘校友资源的基础,高校应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管理手段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以提高校友信息的管理和开发效率[4]。此外,国外知名高校率先将校友捐赠和校友工作联系在一起,并在校友资源集聚的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相关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间,美国名校校友捐赠率保持在30%以上,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顿大学高达61%。在我国高校中,清华大学校友捐赠率最高,约为31%[5]。除了有形的物质资源的捐赠,更多的无形资源和精神资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大部分国内公立高校对此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多数高校在校友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只对部分杰出校友加以关注,进而导致校友工作进展缓慢。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校友工作不仅仅是校友之间的联谊互助,其在提升母校声誉、传承学校文脉、凝聚校友力量、争取校友支持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8年2月,教育部官方废止《关于一般不要倡导组织校友会的通知》(教政法[2018]5号)。教育部对校友会态度的转变,标志着校友作为学校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正式走上了学校治理的舞台,也标志着学校从“管理”向“共治”的转变。基于此,国家管理机关也提倡和鼓励各种校友资源汇聚高校,助力高校的跨越发展。

二、校友力的理论内涵

校友会作为学校与校友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学校泛组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络感情、服务校友、搭建平台是校友会的主要职责。大学校友工作正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其产生和发展也是有其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的。追根溯源,在封建社会,荣耀而艰难的科举制度建构起“同年”群体的独特情感,这应该是校友会的雏形。从严格意义上说,自近代中国诞生新式学堂开始,中国便有了校友会的概念。只不过那时并不叫“校友会”,而称为“同学会”。著名的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是清朝政府利用“庚子赔款”建立起来的。1913年6月29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的头两届毕业生在清华园发起成立了“清华同学会”,其宗旨是“振作校风、联络情谊”,同学会起草并通过了章程,选举了委员。从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校友会史料中可知,清华大学校友会是中国高校成立最早的校友会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开创中国高校校友工作先河的历史意义。自此,国内各大高校校友会相继组织成立,但此时校友会的功能仅仅用于联络感情、相互照应。

通过研究可知,校友工作的覆盖面较宽,涉及的相关概念和工作方向更多,诸如校友文化、校友资源、校友情结、校友意识、校友心理、校友刊物、校友捐赠、校庆、校友信息化等,但至今没有一个关键词能够囊括校友工作的相关碎片化概念。基于此,有人提出了“校友力”这一概念。而要理解“校友力”的内涵,就要首先明确定义“校友”概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可知,“校友”一词的英语为“alumni”,该词源自拉丁语“alumnus”,其本义是“学生”。所以从“校友”一词的本义来看,它表示“学校的学生”。母校之于校友,类似母亲之于孩子,彼此联系紧密,换言之,离开母校本身谈校友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然而,当前学界对“校友”这一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和界定。总体来说,校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分法。广义上的校友概念,是指在学校工作过的教职员工和在学校学习过的各类学生,甚至包括对学校有贡献的人。狭义上的校友概念,专指在同一个学校中接受过系统性学历教育的毕业生。国外更多取广义的概念,即对于那些只要在学校生活、工作过以及对学校有贡献的人,都将他们称之为校友。而笔者正是从更大范围的凝聚人心、助力母校、发挥贡献的角度而言的,因此认为广义的校友概念更符合当前校友工作的发展趋势。

“校友力”是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最早提出来的。在科学的概念中,力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性状改变的外因,然而在“校友力”这个概念中,包含了母校认同力、校友文化认同力、校友情感凝聚力、校友资源力、母校形象品牌力、社会责任贡献力等几方面的内涵,是一个综合了上述内涵因素、能体现校友群体作用和影响的全新概念[6]。虽然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会长张斌基于实践经验首次提出了“校友力”的概念,但他并未对此加以深入研究。因此,这仅仅是一个空泛的概念,他所提出的六个方面内容指向仍有重叠性和矛盾性,呈碎片化,缺乏学理深度和理论内涵。

如前所述,张斌提出的母校认同力、校友文化认同力、母校形象品牌力都属于校友对母校的认同范畴,应当属于文化范畴。基于此,笔者认为以上三项可概括为“校友文化力”。校友情感凝聚力不仅包括母校对校友的情感认可,还包含校友对母校的情感依赖程度和认可程度,二者之间能够产生感情共鸣,应概括为“校友共情力”。“校友资源力”不仅仅包括物质资源即有形资源,也包括精神资源即无形资源。除了上述内涵外,笔者认为,从互动关系中价值贡献度这一角度进行解读,“校友力”内涵还应包括校友驱动力和校友感恩力。这两部分待下文详细阐述。

综上所述,从学术理论角度分析,笔者认为,“校友力”概念的理论阐释包含五个子部分的内容:校友文化力、校友共情力、校友资源力、校友驱动力和校友感恩力。只有全面理解了大学校友力的内涵,才能充分发掘校友的潜能和发挥校友的优势。

(一)校友文化力

要理解校友文化力,首先要了解校友文化是什么。校友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所学校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校园精神为宏旨,在长期育人活动中形成的母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的具有鲜明个性和特色的精神互动、情感维系、价值取向、联络沟通、合作交流、服务反馈等,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学精神、母校情结、沟通媒介、校友活动四个方面。因此,校友文化内涵丰富,旨义明确。校友文化力则是校友对母校校园文化的认可度和信任感,同时还包括母校对校友发展的关注和认可。这是大学精神传承的主要力量。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是校友力发挥的前提。母校认同力越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越强烈。

(二)校友共情力

一个优秀的组织,是一个借助一种心理情感凝聚力形成的集体。校友共情力源于校友内心的母校情结,来自于母校和校友共同的价值观和情感,更来自于母校和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互动过程中由于共同的情感皈依而产生的情感共鸣。这也是校友的心理需求。因此,高校应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以感情带动母校与校友间的交流沟通与资源共享,促进校友与母校的共同发展。这也成为当前高校校友工作的努力方向。

(三)校友资源力

从物质形态上划分,校友资源大体上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见效快,如金钱、设备等,但无形资源在重要性和长远性方面比有形资源更重要,且无形资源是无穷无尽的。无形资源包括人才资源、智力资源、精神资源、媒体资源、信息资源、产业资源和关系资源等。校友是助力学校发展的知识智力储备、行业广泛的人脉和掌握资源的力量,校友资源力蕴涵在校友群体之中。校友的地域涉及面越广泛,校友资源力就越强大。

(四)校友驱动力

校友在社会上的声誉及其对社会的贡献,是评价一所大学最重要的标尺之一。校友驱动力主要是指校友的媒介作用。母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对社会以及地方经济发挥了驱动、引领作用,母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因之扩大。校友是学校最闪亮的名片,校友的表现是母校向社会递交的“成绩单”。校友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越高,母校的社会知名度就越高,母校形象品牌力就越强大。因此,校友驱动力是学校最生动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广告”。

校友驱动力同样蕴涵于校友群体之中。校友在宣传母校的同时,可以向学校提供社会需求信息,他们在推动母校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学校应合理运用校友驱动力,使二者的运作配合与收益共享成为可能,同时也为产业升级寻求强强联合。

(五)校友感恩力

每一位毕业校友对母校都怀有感恩之情,这就是母校情结。校友感恩力是一个校友承担社会责任的实力及其实现程度,包含其反哺母校和社会的能力和贡献力度。校友感恩力的大小决定着校友社会价值的高低,也是母校能否获得社会认可、赞誉、支持的关键。校友感恩力是学校社会影响力的体现之一,也是毕业生追求政治和商业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附加值。

综上所述,校友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校友力是蕴涵在校友中的资源集合体。基于发展共同体的校友力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互惠双赢性

互惠双赢性是开发和利用校友力的第一特征。大学校友工作应该朝着搭建共赢平台、推动校友与高校事业共同发展的目标前进。促进共赢是校友工作的要求所在,也是彼此资源相互优化、整合的必然结果。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各自价值,为社会带来更多效益。对校友单向索取和利用的做法无法保证校友资源的持续性[7]。

2.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比较容易理解。母校每年培养成千上万的校友,校友人数与年剧增,永不枯竭,不断有新人加入,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校友分布于各行各业,在地域、层次、年龄梯度等方面呈现可持续性。因此,校友力分享校友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人脉资源和合作资源,尤其在校友资源方面显现出校友力的可持续性特征。同时,可持续性特征还表现为情感认同的可持续性。母校与校友这种宝贵的情谊维系着师生、同学之间的感情,构成母校与校友之间一种根深蒂固、自然而然、可持续性的亲情关系。

3.文化包容性

校友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是校友与校友、校友与母校之间的精神联结。校友活动层次丰富,内容多种多样,可以保证每一位参与的校友能通过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分支、从业特性、家乡城市找到自己不同的校友交往圈子。这就是校友力的文化包容性。校友力的文化包容性有激励和榜样标杆作用,能够激励各层次、各阶段的校友成功、成才。换言之,校友力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可以鼓励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一生奋斗,使他们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校友力”一词内涵丰富,外延灵活,涵盖校友工作的诸多方面,是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全新的校友工作概念。高校需要将校友力转为行之有效的具象存在,以实现形式上的丰富和质变性的跃升。这需要积极谋划、多方考量和全员行动。

三、基于“发展共同体”的大学校友力开发与利用途径

校友与母校是休戚相关的发展共同体,承载着双方共同的愿景和期望。通过考察国内高校校友工作的发展理念和各校《校友会章程》可知,绝大部分高校的校友工作都是秉承“三个服务”的宗旨,即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社会。然而,校友工作要适应“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这种理念和宗旨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一流大学必有一流的校友和一流的校友工作理念。当前社会呈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态势,校友和学校共同发展是校友工作发展的必然路径,因而不能只关注学校发展而忽视校友发展,也不能只强调校友发展而忽视学校发展。笔者认为,当前校友工作应以“情感”和“共赢”为核心,通过构建“情感共同体”,逐步与校友加强联系,形成“荣誉共同体”;创新工作机制,实现互惠共赢,打造校友与母校的“发展共同体”;大力开发、利用大学校友力,集结各界力量,助力学校发展。

何谓“发展共同体”?就是通过校友与学校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帮助校友个体实现全面发展,使校友这一群体实现共同进步,帮助学校这一特殊的组织机构呈现更显著的正向效应,同时也促使学校自身获得更多持续发展的支持力量。这是一个整体正向上升的循环体系。因此,新时代大学校友力的开发和利用是高校实现跨越发展的加速器和催化剂,也是必然选择。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开发和利用校友力,可以从文化传承、情感凝聚、智力支持、平台搭建和资源集聚等五大方面探析有效的路径。

(一)以校友文化为引领,打造“共创、共建”的校友文化

校友是母校永远的名片,母校是校友永远的标签。校友是母校声誉和文化的传播者。因此,开发和利用校友力第一要务是打造校友文化。“爱校、荣校、助校”是校友文化的精神要旨,其关键在于文化认同。

校友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使校友对其学习或工作过的学校的校园文化、办学理念、学习氛围以及独特魅力产生充分的认可,进而使校友产生一种自豪感和归属感。这是一种对学校的热爱、依恋、怀念和思念的心态。这就是文化认同。积极健康的校友文化是大学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大学精神创新的重要源泉,必将在发挥传承大学精神、整合校友资源、凝聚校友力量和沟通社会资源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进行文化传承呢?

编织精神纽带,传承校友文化,传递正能量,是构成一个校友会软实力的重要方式。高校在文化传承上要发掘共同目标,构建母校与校友的“荣誉共同体”。大学以校友为荣,以校友为贵。分布在祖国各地的广大校友始终发扬母校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为科技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力量。正是由于这些杰出业绩,他们赢得了社会的尊重;正是由于这些杰出校友,母校声誉得以增强,学校品牌得以提升,学校影响力得以扩大。这就是校友与母校荣辱与共的密切关系。因此,在文化传承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以校友文化为引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打造特色校友文化,提高校友对母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基于“发展共同体”的校友力应着力培育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校友文化,树立“共创、共建”的文化理念,全程分享,共同参与,将校友文化贯穿于新生录取阶段直至毕业离校后的整个过程。不论是在校的准校友还是毕业离校的校友,要让他们随时都能分享到母校带来的尊重、关爱、荣耀和幸福。

其次,以校友活动为牵引,将“共创、共建”服务理念践行到校友活动中,这是校友工作的全方位治理观。如,厦门大学校友会提出“共创厦大百年辉煌,助力母校双一流建设”的口号,号召全世界的厦大人关心、支持母校的“双一流”发展。高校校友工作应围绕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以“班级”为中心,充分调动毕业校友的积极性以及各种资源和力量,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友活动,加强对校友的引导和宣传。

再次,以情感为核心,挖掘母校历史特色,开发、制作各种各样寓意美好、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校友纪念品,宣传母校文化,引起校友共鸣和回忆。同时,应保留或适当修整各时期大学建筑。大学建筑是大学的历史见证、实力见证和办学理念见证,从大学建筑中可以窥见母校的历史与文化乃至精神和气质。

(二)以校庆为契机,凝聚校友与母校“共生、共荣”的情感

学校和校友之间关系的根本是情感。校友对母校的感情正如游子之于慈母,是一种共生共荣的情感关系。校友工作是一项情感工作,牵涉到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因此必须以感情为基础,以沟通为桥梁,如此才能达到共赢目的。校庆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大盛事,是促进学校自身发展的良好机遇,其重要性及影响力是其他校园活动所无法比拟的。具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以校庆为契机,凝聚校友情感,激发校友共情力。这是构建一个校友会组织的基石。校庆日是一个大学的诞生日,是校友和母校沟通的情感时间。那么,如何利用校庆凝聚校友与母校“共生、共荣”的情感呢?校庆除了展示丰硕的办学成果之外,追寻和总结母校的人文精神是凝聚人心、彰显价值导向的重要手段。正如徐复铭教授所言:“离开了人文精神的追寻和总结的校庆是缺少深度的,同样,在追寻和总结了学校的人文精神而没有凭借一次校庆盛典来加以弘扬和培植的校庆也是缺憾的。”[8]在校庆活动中,母校通过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来庆祝这一特殊时刻,进而使全体校友对母校的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形成一致认同。这不仅能提升母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能凝聚“共生、共荣”的情感。

其次,以校庆为契机,扎实做好校友信息收集工作。校友信息是校友工作的生命线,只有掌握校友信息,校友工作才能顺利开展。除了校庆宣传之外,开通校友信息管理系统是校友工作的有效途径。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如微信、邮箱等校友信息平台,可极大提高校友信息的收集效率。对于那些尚未加入校友会的校友,藉此既可搭建校友的联络平台,又能最大程度发挥校友会的功能,增强校友凝聚力。

再次,以校庆为契机,加强在校生的校友意识培养。通过校庆,每一个学生都很清楚地了解目前的自己以及未来的自己正如何、将如何受到学校的重视和关心,每一个学生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未来不论成就如何都应回馈母校和感恩社会。如此,这种校园文化强调的“忠诚、责任、传承、感恩”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学生的人格养成之中。这种文化将会影响每一个在校生及校友。打造完美的就读体验是留给校友美好的回忆和念想。

(三)建立校友智库,挖掘校友“共商、共治”的智力资源

校友反哺母校是母校对校友关系管理的一种自然回报,是校友现实价值的一种体现。如前文所述,校友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校友工作不仅要聚焦于有形资源的挖掘,更要在智力支持上大做文章。毕业校友分布在各行各业,各有专长,其中诸多校友在某些领域内还有一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因此,高校应建立校友智库,挖掘校友智力资源,号召更多的校友参与母校建设,强化“共商、共治”的校友意识。高校在开发和利用校友力以提供智力支持方面大有可为。

首先,聘请创新创业“校友导师”,开展“精准导航”活动。以班级为单位,邀请优秀校友担任在读学生的导师,搭建校友与未来校友的沟通平台,打造校友的品牌形象,为母校提供智力支持。其中,分享、激励、引领是这一计划的主旋律。受邀校友导师将指导若干名学生,并通过多种途径与学生交流互动,与学生分享创新创业经验,指导学生的成长和职业发展。

其次,大力开展“优秀校友面对面”活动,传递榜样的力量。对于在校生而言,校友的成功之路能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正能量,也是毕业生走向社会、获取成功的直接借鉴。因此,应充分挖掘身边的校友资源,为在校学生提供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此外,母校可以在校史馆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校友先进事迹,并联系校友回校作报告,向在校生展示自己的奋斗历程,激励学弟学妹不断发扬母校精神。

再次,建立校友智库,创新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为毕业生的就业开源、护航、领路。这是缓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充分运用校友的集体力量和智慧,整合校友资源,推动校友与学校事业共同发展。

(四)创新工作机制,搭建“共享、共赢”的合作平台

在平台搭建上,开发和利用校友力主要以创新工作机制为重点,使之走向专业化、特色化和信息化;同时,也要在与校友的密切联系中化被动为主动,由校内扩展至校外,由单向交流转向双向互动,形成“共享、共赢”的价值观,使校友与母校成为密不可分的发展共同体。

首先,成立专业或行业校友分会,助力校友事业发展。地方校友会不同于企业、政府组织,也不同于校友总会,它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在发展地方校友会时,应突破一些旧有观念,开拓新的领域并创新方式。如,成立以在职中青年校友为主体的青年分会,并据此开展联谊活动,增进感情,加强联络。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了校友会青年分会、特色分会或者行业分会。这些以兴趣、学科、行业等为划分标准成立的分支机构,将最大程度地发挥校友的积极性,让校友在其熟悉且擅长的领域施展才华。同时,分支机构的细化也有助于组织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校友会应从以单纯的休闲联谊为导向转变为以合作共赢、促进发展为导向,实现校友应有的社会价值。因此,应创新校友工作的机制与举措,以学院为主体,成立专业或行业校友分会,发挥校友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其次,利用海外校友关系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通过海外校友会可以广泛宣传学校海外优秀人才招聘政策,引进海外高端人才;也可以介绍学校外国留学生事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招生、合作政策,增加国外生源,树立良好口碑,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再次,搭建校友、母校和政府的三方合作平台。随着“校友经济”的律动频次逐渐加快,当前校友工作不仅受到母校的重视,而且还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如,成都确定首个以高校命名的活动日,成都市政府和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决定将每年9月29日确定为“电子科大日”,联合举办“蓉归故里·电子科大日”活动。在该活动中,来自国内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电子科大校友企业家齐聚蓉城,许多校友企业分别与成都区、县签约,签约总额达到1 730亿元。以此为标志,成都与在蓉高校共建“城市·高校”命运共同体的计划目标又往前推进一步。同时,这一举措也拓宽了就业渠道,更好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提升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性和成功率,实现了互惠双赢。

(五)整合校友资源,推动校友与学校事业共同发展

校友们活跃在各行各业,校友资源多种多样,尤其是获取各行业前沿发展趋势信息的机会更多。这是大学丰富的、潜在的、宝贵的稀缺资源。美国密切根大学校友会前执行董事罗伯特·弗尔曼说:“谁能够给学校提供永久的支持?”答案是“校友”。究根问底,正是因为校友身上蕴含着潜在性的校友资源。基于发展共同体的校友力开发与利用就是对校友工作实际或校友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通过这种判断有效分类、挖掘、利用校友资源,促进校友和母校合作共赢,实现校友对母校的感恩回馈,贡献校友的力量,推动母校建设发展。未来的大学校友工作,应该加强校友力的开发和利用,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的校友与母校的关系,打造合作共赢的“发展共同体”,实现可持续良性循环,助推母校跨越发展。由此可知,校友资源必将成为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首先,要运用“互联网+”高新技术手段,开展校友数据分层管理。充分发挥校友数据在母校与校友联系中的特别的纽带作用,发挥校友的资源优势,不断探索服务校友的新途径,如此才能有效地凝聚校友力量,扩大学校的无形资产,提高学校的影响力。

其次,要培养校友的感恩力。当前社会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感恩能力不仅是一种社交中的礼貌行为,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加强沟通联络,用心服务校友,以诚相待,联络感情,当情感升华到一定程度,必然能实现学校与校友互利共赢。捐赠助学,实际上是校友对母校的认同和情感回归的高级表现形式,是学校通过对校友在学生时代培养的“感情”而赢得的“回报”。无论是以社会捐赠方式还是个人捐赠方式捐赠母校,都是基于校友与母校间的特殊关系,源于强烈的回报感恩的心理需要。校友在校期间的求学满意度、事业成就和大学校友服务水平三大因素决定了校友捐赠行为、捐赠潜力和捐赠额度。

母校昨天的发展,离不开校友们的聪明才智和精神传承;母校明天的壮大,同样也需要校友们的持久关注和热情支持。校友对母校而言是一笔无限增值的优质财富。当前,高校除了要深刻认识到校友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外,更需要充分利用当前资源,及时采取有效行动,抓牢校友,将校友组织凝聚起来,从而实现高校校友工作的跨越发展。

猜你喜欢

校友会母校校友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校友风采
告别母校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母校情
校友风采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2017知名高校校友会与江苏侨务工作座谈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