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科技融合视域下中国设计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
2019-03-05束霞平
束霞平
(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文化与科技的互动是近代社会文明演进的主旋律,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成为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文化与科技的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文化创意是设计产业发展的灵魂
当前,设计产业已成为促进各地区科技与文化紧密融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服务全国科技创新驱动推动的重要途径。作为推动设计产业的两大引擎,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在功能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般来讲,科技创新侧重于硬实力提升,文化创意倾向于软实力增强。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文化作为软实力提升的核心内容,是创意之魂,也是提升设计产业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1.文化创意是一种软实力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一般认为,文化只是一个接受的、传承下来的或是积累下来的艺术、美术形式、符号意义系统、实践和制度的总体。然而,就任何一种文化而言,最重要的问题不是仅仅理解为文化遗传,被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继承下来的东西,而是理解成是一个衡量贯穿于特定社会的思想在其生产过程中所呈现的生命力、知识、能量和发展动力的标准。这就是文化在当今的发明和创造力。文化作为软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剂,而且能够传播意识形态、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正如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中所说:“关于文化在人世间的地位,最明智的说法或许就是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的两句话:‘保守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开明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免于沉沦。’”[1]可见,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军事、资源等“硬实力”,也包括文化、科技等“软实力”。
根据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要素的角度来看,文化软实力往往由文化凝聚力、文化创造力及文化生产力三个方面组成。[2]文化如何真正地使文化成为“软实力”,这就必须使“文化”本身需具备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文化生产方式的创新能力以及文化资源的转化能力。那么,文化创意就成为实现“软实力”重要手段,也构成了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
2.文化创意引领设计产业发展
文化创意源于文化并高于文化,其核心为“文化”。如今,文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与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一道,构成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设计产业“是将文化、艺术向经济领域延伸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设计艺术的传播提升城市社会文化的文明程度,实现人与自然的日益和谐”。[3]可见,文化是设计产业发展的灵魂,也是提升设计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文化创意作为一种软实力,体现在对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从而实现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渗透力、影响力的拓展和挖掘。所谓文化创意引领产业发展,实际上就是用文化创意为产品和服务注入新的文化要素,去打造自己的品牌,满足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从而引领设计产业发展。对于设计产业来讲,市场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产品的功能需求上,而是更多地取决于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和大众需求的期望,包括文化消费。所谓文化消费,是指“个体在教育学习、享受艺术、休闲娱乐等活动中为获得知识、艺术熏陶、精神享受与满足而实施的消费行为,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体的生活质量。”[4]文化消费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类的社会需求和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求,它与一般消费不同,不仅仅满足人们的物质与审美需求,也可以用来投资或投机,并不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品;不同程度地它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其中蕴含着一种审美取向与文化价值观。而文化创意却能在引领人们生活方式、提升人们品质生活、改变传统消费观念与方式、引导并扩大文化消费层次与领域等发挥着引领作用,从而推动设计产业的发展。同时,文化创意也对传统产业形成提升态势。设计产业与旅游、制造业等产业融合,增加相关产业的文化含量,提高产业附加值,把文化的理念注入相关产业,是传统产业提升产品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趋势,是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切实增强我国设计产业的基础竞争力。
二、科技创新是设计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设计创新不仅由市场需求推动,创意创造推动,更是由科技创新的推动。作为文化发展重要引擎的科技创新不仅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推动设计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我国设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1.科技创新使文化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众所周知,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长期以来,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使全球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与态度,以及对文化的内容、形态、传播方式等的影响,并不断推动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如今的数字化技术正在席卷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文化领域,它不仅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着人们传统阅读内容的方式;它不仅为传统文化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传统文化发展拓展了生存空间;它不仅支撑着政府、企业的管理与经营,也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甚至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与方式。
2.科技创新促进设计产业高端化发展
设计产业处于产业链高端,不仅具有高增值性、低耗能、高知识性等特点,同时也具有高技术含量特征。如今,现代高新科技已造就了一大批的设计产业新形态,也不时地塑造和影响人类文化的内容与形态,为传统文化产业开拓了发展空间,推动着人类文明进步。首先,科技创新使文化表现形式更为丰富。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新型显示技术等高科技拓展了各类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改变着设计产业的生产和传播方式。
其次,科技创新改变传统文化产业的体验方式,拓展了市场新渠道。科技创新不仅拓展了新产业业态,改变着设计产业的生产与传播方式,而且提升了设计产业的附加值。正如罗伯托·维甘提讲道:“每一项技术革新都会带来非常丰富的内在意义,其中有一部分内在意义虽然一开始并不处于显性状态,但却各有颠覆传统的巨大潜力。”[5]高科技为影视制作、传统戏剧、设计服务等产业注入了新的元素,使得设计产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3D、4D、电脑特技术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影制作,使人们的体验方式发生了变化,使影视产品的观赏性得到增强,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北京的梅兰芳大剧院其舞台上配备了六块升降台、三台活动升降车、五十余道电动吊杆和具有国际水准的美国温格尔反声罩系统,为演出创造出炫目的舞台视觉、听觉,从而提高了传统戏剧的观赏性。
同时,科技创新也为设计产业发展拓宽了广阔市场。如深圳雅昌集团凭借多年艺术印刷经验以及积累的丰富的中国艺术品图文数据,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建立了雅昌艺术网,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开创了“服务印刷+现代IT技术+文化艺术”这一崭新的运行模式,实现了从制造、研发到销售三者之间的一个互动虚拟平台,并基于网络平台进行多种相关业务拓展,如数字资产管理、高端艺术品复制等,大大改变了单一商业模式的局限。
三、文化与科技融合下提升我国设计产业竞争力的举措
1.以设计产业为载体,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塑造文化品牌
当前,科技与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科技创新深刻影响着社会生产方式变革,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不仅成为促进设计产业发展的新动力,而且也成为提升各国设计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以动漫、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业态,已逐渐成为继IT产业后崛起的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如在设计产业中,软件产业、信息服务、数字娱乐、移动网络服务、通信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是随着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及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而细分出来的新型服务业态;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以及网络化远程服务等“网基传统服务业”是依靠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服务业的质量提升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服务业态;研发、设计、咨询、技术转移与技术交易等“创新型生产服务业”是由于制造业专业化分工而分化出来的新型生产性设计服务业态。如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于2006年运用高科技,依托主题公园这一文化新业态,逐步成功推出“方特欢乐世界”和“方特梦幻王国”两个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文化科技主题公园品牌。目前,该集团不仅在芜湖、泰安、青岛等地建设了6个大型主题公园,还在乌克兰等国完成了主题公园的创意设计。这是该集团坚持自主研发,强调科技创新,运用高科技培育新兴文化业态的成功典范。杭州万事利集团从品牌出发,以文化落脚,以科技支撑,用文化创意和高科技为传统丝绸注入活力,力推转型升级,实现华丽转身,为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提供了借鉴。其中,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清华彩”、浙江的“浙报彩”、洛阳的“牡丹彩”、南昌的“城运彩”、北京奥运会上的“青花瓷颁奖礼服”并代表奥运精神的“奥运彩”等品牌无不体现了万事利集团始终坚持将文化与科技相融合发展的理念。苏州香山工坊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了中国古建园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基地——“香山工坊”,它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文化资源与开发利用、中国古建筑设计与营造、传统建筑材料研发与制作、古建筑园林作品展示与销售、香山帮建筑技艺推介与文化游览相结合,在建筑材料、木结构技术、产品定制、模式输出等方面大胆创新,注重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顺应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要求,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延续古风、展现新貌的建设栋梁。如在国内建造的大庆市庆谐园和龙凤公园、齐齐哈尔的万寿寺和龙沙公园澄江阁、南京的夫子庙等,以及在国外建造的诸如加拿大温哥华的逸园、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中国庭园等杰出作品让人叹为观止。“香山工坊”在保护、传承、高品质打造古建工程的同时,也催生出软装配饰新业态,打造文化新品牌。
2.以示范基地为依托,以文化科技项目为载体,打造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设计产业服务平台
依托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将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搭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平台,促进文化与科技创新资源与要素协同创新,切实提升我国设计产业竞争力。2012年5月,北京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级示范基地。该基地以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创新企业、科研机构为主要抓手,以信息技术与数字内容等新兴设计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文化科技扶持政策为依托,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保障,以融合品牌、中介服务、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走出了一条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成功之路。如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关村示范基地发展的典型企业之一,它依托示范基地的有利条件,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大大拓展了水晶石的发展空间。如央视推出的大型纪录片《故宫》和《新丝绸之路》、美国探索频道的《中国建筑奇观》以及动态数字版《清明上河图》等均由水晶石提供三维动漫及特效制作。
通过创新平台搭建,重在可持续为设计企业服务,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如天津滨海高新区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拥有国家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信息服务业核心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区、国家影视网络动漫研究院、国家级滨海广告产业园等多个国家级文化技术创新平台,带动了区域文化科技产业快速发展。为了使设计产业在园区拥有良好的发展的环境,示范基地努力搭建文化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文化科技产业拓展平台、文化科技创业孵化平台、文化科技服务平台、文化科技交流互通平台等六大平台,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保障新格局。
以文化科技项目为依托,融合文化与科技,努力实现我国设计产业竞争力内涵进一步提升。如2010年获得江苏省科技厅资金扶持的中国科学院常州科学与艺术融合技术研究中心开始启动,这是江苏首个3D数字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该中心以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为核心科研团队,通过常州市政府与中科院实现“院地战略合作”,重点搭建3D数字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包括研发中心、3D新技术实验室、3D公共计算中心、影像材料实验室和特种影像实验室等。通过文化科技项目实施及平台技术支撑,提升创意设计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孵化一批具有常州特色、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品牌。再如天津国家超算中心,是国家科技部2009年5月批准,由国家科技部、天津市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同建设,以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高效能计算机及网格服务环境”重大项目“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研制为基础的超级计算中心。该中心采用了由国防科技大学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重大攻关项目“天河一号”作为业务主计算机。从2012开始,“天河一号”依托强大的计算功能为设计产业提供强大助力。同年1月,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动漫园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合作,将“天河一号”运用到动漫影视渲染制作领域,大大提高了动漫影视作品的制作效率,打造出了世界一流的动漫影视超级渲染中心。
3.以协同创新为理念,以产学研合作为载体,注重培育复合型设计产业人才
创意人才是设计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高水平的设计产业从业人员对于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附加值至关重要。因此,从事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设计产业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科技、能够引领文化科技创新的专门人才,也要具有凝聚一批具有较高文化和科技素养、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和团队。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尴尬局面,一方面是文化创意企业难以找到高端创意人才,另一方面大量低端从业人员找不到合适的就业机会。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国际合作联盟的方式培养专门人才。如中韩游戏人才培训基地是中韩两国文化部在2008年底签署合作备忘录之后明确创建的两国游戏人才合作培训基地。同年,经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协商并达成共识,在常州创意产业基地设立。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为培训基地提供师资、教材及远程网络教育资源,并提供教务管理;常州创意产业基地管委会建设培训基地、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基地的设立不仅引进了韩国高端游戏人才,也为国内企业培训了大量的游戏专门人才。[6]其次,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培养复合型文化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团队的协同创新作用。如天津市政府与中科院共建的中科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园,是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和国家“863”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也是加强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及天津市属高校的合作与对接,充分依靠掌握不同学科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各类专业人才组成的团队,通过政府、企业、高校之间的多方联动、协同创新,进一步拓宽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渠道,完善创新产业化运行机制的典范。
加强科技与文化融合,既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已成为各国抢占文化发展先机的重要举措,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把运用高新技术作为发展文化与设计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引擎与动力,是当前新形势下发展之趋势,也是实现设计产业国际化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环节。只有进一步融合文化与科技,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设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