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调强放疗配合CT引导三维插植腔内后装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2019-03-05古力米热布然江热孜亚库尔班艾力克木阿不都玩克李小文古丽娜库尔班
古力米热·布然江 热孜亚·库尔班 艾力克木·阿不都玩克 李小文 古丽娜·库尔班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三维调强放疗(IGRT)配合HDR-ISBT治疗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临床中[1-2]。HDR-ISBT能够精确地进行置管、插针,对肿瘤靶区(GTV)进行勾画,并对相应处方剂量加以确定,从而实现在肿瘤靶区,尤其在不规则靶区实施精确的高剂量照射等[3-4]。从2011年12月开始我科对有条件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IGRT+ HDR-ISBT进行治疗,表现出了较好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接受的中晚期子宫颈癌并首次进行根治性放化疗同步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治疗前首先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调强放疗组及常规放疗组,同步给予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调强放疗组(A组)50例患者进行了体外IGRT+ HDR-ISBT,常规放疗组(B组)50例患者对传统的常规体外放疗加常规后装近距离放疗方法。HDR-ISBT在放射源上为铱源。本次研究获得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权,且获得了我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不大(P>0.05),有可比性。具体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例
1.2 治疗方法
1.2.1 调强放疗组的治疗方法 (IGRT+ HDR-ISBT) 给每一位患者制作腹盆腔真空体模实施固定体位,通过对螺旋CT的使用进行扫描定位,图像在数字化传输及三维重建下,由放疗主管医师勾画危机器官,放疗主任医师及CT诊断医师对靶区进行共同勾画。勾画结束后物理师按照IGRT治疗模式制定计划,采用1个等中心,7个射野照射。治疗计划制定后,有物理师和放疗主任医师进行确定计划,放疗主管医师与物理师一起在模拟机下进行校对中心,然后采用直线加速器开始实施计划,PTV处方剂量设定DT45~50 Gy,单次处方剂量1.8~2.0 Gy,如果CT提示有区域淋巴结肿大,给予同步加量至DT60~66 Gy。选择能量为6MV-X射线。患者行体外盆腹腔三维调强放疗照射完成处方剂量的20~30 Gy后,对患者进行安排,行HDR-ISBT。HDR-ISBT的具体步骤:明确肿瘤范围,对进针路径、深度及插植针数进行初步确定,治疗前膀胱内对尿管进行留置,经宫颈口植入腔管,宫颈局部、阴道病灶区对金属插植针进行初步插人,采用塑料扣进行固定,以纱布加以填塞、针对插植针实施固定。夹闭尿管,使用尿管向膀胱内注人0.9%氯化钠溶液150 ml,用CT机进行扫描,层厚2 mm,在CT机下对针的位置与肿瘤、周围正常器官的关系进行明确,针调整完位置后再次实施扫描,图像经过网络传至核通三维后装近距离计划系统,放疗主任医师对高危临床靶区(HRCTV)进行勾画,使用PLATO放射治疗逆向计划系统对每针各点剂量强度进行调节,确保适合靶区形状的剂量分布的形成。方案有物理师制定,放疗主任医师确认后,放疗技师连接插植针与后装机,电脑执行优化方案进行治疗。该治疗每周进行1次,每次靶区剂量为D907 Gy,共放疗4次,在总剂量上为28 Gy,在等效生物剂量上为36~40 Gy。每次都实施CT扫描,同时根据扫描结果对治疗计划进行重新制定后再进行治疗。全部放疗计划在7~8周内完成。
1.2.2 常规放疗组治疗方法 (常规体外放疗加常规后装近距离放疗)常规体外放疗使用体外全盆腔放疗40 Gy后改为体外盆腔四野放疗10 Gy,盆腔四野放疗在全盆腔放疗的基础上中央挡铅,挡铅宽度为4 cm。局部宫旁残留者缩野推量到60 Gy,全盆腔放疗30 Gy后安排每周一次的后装治疗,后装治疗前膀胱内留置尿管,仅在宫腔腔内置管后,对尿管进行夹闭,经尿管对150 ml 0.9%氯化钠溶液进行注射,CT引导下对靶区及危机器官进行勾画。在腔内后装治疗中,每次A点剂量为5~6 Gy,时间为每周1次,共进行放疗6~7次,在A点总剂量上为35~36 Gy,在等效生物剂量上为36~40 Gy,通过电脑对该计划进行执行实施治疗。
1.2.3 同步放化疗 进行放射治疗阶段中,给予患者紫杉醇注射液135 mg/m2加顺铂50 mg/m2,每28天为1个周期,中分化鳞癌3个周期,低分化鳞癌或腺癌6个周期。
1.3 观察方法
100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要完善肿瘤相关抗原(SCC)、妇科检查、盆腹腔+胸部CT(了解肺部有无转移病变),对患者肿瘤情况具有详细了解,体外放疗30 Gy、在放疗结束后再次对患者实施妇科检查,在放疗结束后1、3、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再次的妇科检查,在放疗结束后1年、2年、3年时再对患者进行妇科检查复查工作,同时给予患者盆腹腔CT检查,详细掌握患者肿瘤近期疗效以及1、2、3年生存率,同时对患者局部控制率积极观察,对患者不良反应等积极观察。
1.4 疗效评定
参照实体瘤疗效为标准[5]。CR+PR表示有效。患者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在肿瘤区出现病灶表示局部未控,患者3个月以后在局部出现病灶表示肿瘤复发。在不良反应评定上,以RTOG制定的放射治疗毒性分级标准加以评价。对于生存期的计算,其期限以患者放疗结束至最后至最后一次随访或死亡期间为准。
1.5 随访
随访时间为:2012年4月1日至2016年10月1日,住院复查病历、门诊记录、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36~5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约为40个月。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在生存分析方面采用Logrank法,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其余率的比较均采用χ2检验,在检验水准上为α=0.05。
2 结果
2.1 患者近期治疗效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后装近距离治疗,治疗时间为每周1次。A组在宫腔内置管后单纯经宫颈插植上为25例,在经宫颈合并会阴插植上为6例,在经宫颈合并阴道插植上为19例;在经会阴插植针深度上为4~6 cm,在经阴道插植针深度上为2~6 cm。B组50例患者进行常规单纯腔内置管放疗。对10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放疗后,3个月后进行妇科检查及盆腹腔CT检查,对患者近期疗效进行评价,A组:CR 45例、PR 5例,肿瘤有效率为100.0%;B组:CR 35例、PR 10例,肿瘤有效率为90.0%,2组比较差异较小(χ2=0.146,P>0.05)。
2.2 患者治疗局部控制率情况
1、2、3年局部控制率,A组分别为100%(50/50)、94.0%(47/50)、86.0%(43/50);B组分别为80.0%(40/50)、58.0%(29/50)、40.0%(20/50)。 1年局部控制率2组经比较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3,P>0.05);2年局部控制率2组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63);3年局部控制率2组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64)。
2.3 患者生存率情况
1年生存率A、B组分别为100%(50/50)和94.0%(47/50),差异较小(χ2=1.123,P>0.05);2年生存率A、B组分别为94.0%(47/50)和58.0%(2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3,P<0.05);3年生存率A、B组分别为86.0%(43/50)和40.0%(2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4,P<0.05)。
2.4 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Ⅰ~Ⅱ级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Ⅰ~Ⅱ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A组也明显低于B组;盆腔纤维化发生率A组也明显低于B组;骨髓抑制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2组差异不大。对患者进行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有所好转。见表2。
3 讨论
中晚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放疗。提高宫颈癌的局部控制率,减少远处转移问题的发生,对于宫颈癌的体外照射,其范围除了涵盖患者宫颈、子宫,涵盖患者阴道与宫旁组织外,同时需涵盖患者盆腔淋巴结区,如有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还需要照射腹主动脉淋巴引流区域。在传统的常规放疗照射方式中,以全盆腔前后两野对穿以及四野照射较为常用,膀胱、直肠在该种方法下吸收到同PTV相当的剂量,从而导致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发生率增高[6]。
表2 2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常规放疗模式正向精确放疗模式转变。IGRT技术具有肿瘤内剂量分布均匀,放疗部位精确等优势,同时在CT模拟定位下,能够对肿瘤外侵范围进行反映,对非对称生长进行反映,对并能对病变局部同周围正常器官之间的关系进行显示[7]。HDR-ISBT是放射源在HRCTV内照射,其给予病灶区域的照射为高剂量,高剂量的靶区对肿瘤体积进行覆盖,而在靶区外剂量上则迅速下降,同距离的平方表现出反比关系,使靶区外正常组织受量得以降低,继而促进不良反应的减少。HDR-ISBT中,插植针的排列比较任意,主要根据CTV的形态进行排列,通过对各针的三维位置进行重建,对GTV、CTV危机器官的位置及受量进行定义。对逆向治疗计划系统加以采用,对各点驻留时间进行优化,对点的剂量进行调节,确保合成剂量同治疗靶区能够高度适形,继而确保肿瘤区被精确照射。Fokdal等认为HDR-ISBT能对体积剂量直方图各项参数进行改善,且在临床插植过程方面较为方便、快捷。但同时在插植针上较多,在驻留点上较为复杂,在正向方案优化上较为困难,因此基于CT图像的逆向计算对优化方案比较有益。从剂量学及放射生物学角度来说,组织间插植图像优化可以让正常组织受照剂量达到最小剂量。Sharma等认为HDR-ISBT同传统后装放疗相较而言,在剂量学优势上更加明显。有研究指出,相对外照射调强放疗来说,宫颈癌HDR-ISBT在肿瘤中心区的剂量上更高,且患者膀胱、直肠充盈程度在剂量分布方面的影响更小,患者治疗体位与呼吸运动在剂量分布方面没有影响。有研究认为HDR-ISBT中,膀胱充盈后会促使膀胱、小肠及直肠的剂量发生较为明显的减少。在本次研究中,IGRT+HDR-ISBT组患者的治疗均比较顺利,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放疗反应。从研究结果来看,基于近期疗效的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1年控制率上无显著差异,在1年生存率上也无显著差异,而在2、3年局部控制率上A组的优势更明显于B组,在2、3年生存率上A组的优势也更明显于B组。因A组在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量方面能够有所减少,所以其对于射性膀胱炎、直肠炎等毒副反应来说,在发生率上明显比B组低。根据本次研究结果,作者认为IGRT+ HDR-ISBT联合使用过程中,可实现对2种不同剂量分布的较好利用,还可实现对肿瘤区局部剂量的进一步提高,使患者放疗后的毒副反应显著减小,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与提高患者生存期方面均十分有益。
综上,IGRT+ HDR-ISBT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对膀胱、直肠等宫颈周围重要组织器官有保护作用,对直径较大,有盆腔、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宫颈癌减少了急性不良反应,近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