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尔诺贝利:人们走了,动物来了

2019-03-04一卉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9年12期
关键词:普氏切尔诺贝利野马

一卉

动物可以适应辐射

事故刚发生时,动物死伤一片,即使过了几年,附近牧场里出生的牲畜仍是畸形的,活了几个小时便死亡。如今,研究人员却发现,即使在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动物也表现出对辐射的生命适应性。比如:禁区内青蛙的体色比禁区外的青蛙更深,这也许是一种自我防辐射措施;被放入禁区内的老鼠,竟然在体内产生更多的蛋白质和酶,能修复被辐射破坏的DNA;人们还发现不少狼的踪迹,狼的出现通常意味着整个生态系统是比较健康的。不过,仍然有个别种类的动物无法逃脱辐射带来的伤害:一种燕子长出了变形的喙(huì)白化病羽毛,这种燕子没办法在辐射区域内正常生存。

禁区内的树蛙体色比普通树蛙要深。

一只烏鸦飞落在挂有辐射警告标志的木桩上。

直到上世纪末才逐渐有研究者、摄影师等人进入辐射隔离区。图为英国摄影师埃德·汤姆逊于2012年进入该区域并使用红外胶片拍摄的森林,这种胶片对光线中的红外光很敏感。

图为近些年拍摄的森林照片,树木已基本恢复正常。

植物的生命力更强

当年,核反应堆附近有一片森林被污染得最严重,其中的松树全部坏死,因为松树不常落叶,所以相比于其他能通过落叶排走辐射的树种来说,松树被辐射伤得更深,树叶都变成了红色。然而,科学家发现,目前松林里的植物正在积极地生长当中。为什么植物的生命力这么强?首先,植物通过调节体内各种化学信号的平衡,来控制根的长短、茎的大小等等。并且,相对于动物细胞来说,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植物的每个细胞都能单独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这意味着,它们的细胞即使遭受辐射伤害,也能很快替换受损或死亡细胞。一些植物还拥有特殊的DNA修复系统,能修复辐射带来的损伤。

在核辐射污染区,普氏野马在悠闲地走着。

没有人类的地方才是“天堂”

动植物在这座“死城”能比之前更加繁盛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于动植物来说,最要命的不是核辐射,而是人类的破坏活动。人类不断开疆拓土,侵占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不断捕杀或砍伐,使动物濒危甚至灭绝,森林退化甚至消失。普氏野马便是其中之一,它们本来并不稀有,而人类为了获得战马,大肆盗猎普氏野马,使它们变得岌岌可危。乌克兰动物学家曾在切尔诺贝利意外发现普氏野马的踪迹,于是他们尝试在这片土地上释放31只普氏野马,没想到它们在这生活得很好,繁殖数量也成倍增加;因森林被砍伐,生存环境不断缩小的乌雕,在切尔诺贝利辐射最严重的区域,竟能顺利产下幼崽,并正常生活。

看来,只要人类不再肆意破坏自然,动物就能很好地生存繁衍,大自然就能重新恢复生机。人类唯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再无节制地索取自然资源,才能永远拥有健康的大自然。

放射性物质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它不断释放出高能粒子和射线,破坏DNA分子使之产生突变,这可能会引发细胞癌变,并影响其繁殖能力;如果损伤足够严重,生物体就会死亡。

白俄罗斯辐射区内的乌雕幼崽

猜你喜欢

普氏切尔诺贝利野马
驯服的野马
切尔诺贝利爱情故事
“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像幸存者身上的辐射残留
被蝙蝠吸走的自控力
普氏野马数量恢复至400余匹
施耐德电气荣获2014普氏全球能源管理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