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出生就经受生死考验的动物宝宝们

2019-03-04陈雪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9年12期
关键词:鬣蜥捕食者长颈鹿

陈雪

白颊黑雁——极限跳崖

白颊黑雁宝宝一出生,就面临着悬崖峭壁。只见两只新生的白颊黑雁,一颠一颠地跟着母亲走到悬崖边上,母亲纵身一跃,幼鸟们竟然也跟着跳了下去!这些羽毛都没长全的“小朋友”为何这么拼命?白颊黑雁常筑巢于人迹罕至的悬崖上,以防食肉的爬行动物偷吃它们的蛋。为了让孩子尽快学会生存,白颊黑雁会在幼鸟刚出生时就带它们一起跳崖,到地上寻找食物,这让这些白颊黑雁宝宝一出生就面临死亡,因为它们经常会磕到岩石上,或卡在岩缝里,甚至有可能掉在捕食者旁边。事实上,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小雁能死里逃生。

白颊黑雁在格陵兰岛东北部的山上筑巢。

准备跳崖的白颊黑雁幼鸟

沙虎鲨——手足相残

沙虎鲨不需要跳崖,但它们出生前就要来一场手足相杀。雌性沙虎鲨每次会怀大约12个胚胎,但过了一年后只有2条沙虎鲨出生,这是因为沙虎鲨胚胎在发育到5个月时,就会长出锋利的牙齿,能够把其他发育较晚的胚胎一口吃掉。成功吞掉兄弟姐妹的小沙虎鲨,因为获得大量营养,体型会成倍增长,迅速拉开与其他同胞的差距,然后把体型较小的同胞兄弟姐妹吃掉,一个不剩。那为什么一次有两条沙虎鲨出生?难道它们的实力不相上下?不,这是因为雌沙虎鲨有两个子宫,互不相通,沙虎鲨宝宝没有机会“串门”。

人类婴儿刚出生时会被爸妈抱在怀里细心照顾。但动物宝宝可没那么幸运,它们从小就要学会在危险的野外寻找食物、躲避敌人。其中,有一些动物宝宝一出生就要经历一场可能会导致死亡的考验。

海鬣蜥——蛇口逃亡

夏天,阳光炽烤着大地。突然,一只刚出生的小海鬣(liè)蜥从沙子里钻出来,它似乎知道自己要往哪走,准备与成年鬣蜥会合。然而,一条游蛇在慢慢靠近,小海鬣蜥不敢轻举妄动,想静静等待它爬过。但又有一条游蛇爬过来了!小海鬣蜥当机立断,迅速把腿一蹬,在两只游蛇的追捕中飞快地跑动。有好几次游蛇就快咬上了,小海鬣蜥拼命加速,最后躲过了所有危险,成功与礁岩上的伙伴会合。海鬣蜥一出生就是没妈的孩子,因为海鬣蜥妈妈产完卵就扬长而去,只留海鬣蜥宝宝孤独地出生,并冒着被游蛇伏击的危险独自爬到岩岸,活着的才有机会长大。

在岩石上晒“日光浴”的海鬣蜥

海鬣蜥想安静地等待游蛇爬过,而不被发现。

沙虎鲨大胚胎与小胚胎的比较,这些较小的胚胎都是从那只较大胚胎的肚中取出的。

沙虎鲨

长颈鹿——高空降生

长颈鹿,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一头雌性长颈鹿的身高可达4米,比一层楼房还要高。而长颈鹿是站着分娩的,这意味着长颈鹿宝宝一出生,就要从1.8米左右的高空摔下来!并且,长颈鹿宝宝要尽快在二十分钟之内学会站立与行走,因为周围埋伏着许多虎视眈眈的捕食者,即使长颈鹿妈妈高大威猛,不惧怕敌人的攻击,但幼鹿的脖子很长,腿部却不如妈妈有力,行动也不够迅速,捕食者能很轻松地咬住小长颈鹿的脖子,将其拖走。所以幼年长颈鹿的存活率不高,只有25~50%的幼年长颈鹿能成年。

长颈鹿宝宝从1.8米高的子宫里生出。

长頸鹿宝宝一出生就开始学习走路。

出生3个月左右的婴儿

人类——不一样的竞争

为什么这些动物一出生就能走能跑,而新生的人类婴儿在几年内都十分脆弱,需要父母精心呵护?大自然中的动物,都需要努力寻找食物,并避免被天敌捕杀,才得以生存。动物们必须“更高、更快、更强”,来抢夺有限的资源,在野外的动物一出生就经受考验,只有够强的才能留下,弱小的迟早会饿死或被捕食者猎食,对于一个动物种群而言,养育弱小的个体要使用更多的资源,得不偿失,因此,尽早优胜劣汰对于野生动物种群而言是最佳选择。

人类在远古时代也生存不易,孩子的夭折率非常高,但发展至今,人类社会的物质资源相当丰富.即使是天生有缺陷的儿童,父母一般也都会予以照顾。不过,人类的竞争换了一种形式,那就是学历和能力的比拼。因此,人类接受越来越多的教育,让自己获得尽可能出色的本领,使自己和家庭在人类社会中获得尽可能丰富的资源。你开始为自己的将来打拼了吗?

猜你喜欢

鬣蜥捕食者长颈鹿
陆鬣蜥妈妈顶呱呱
交错扩散对具有Ivlev型功能反应的捕食模型共存解存在性的作用
Piercing Eye
海鬣蜥
具有Allee效应随机追捕模型的灭绝性
海鬣蜥出的超级大谜语——饭局的诱惑之红石蟹
一类随机食饵-捕食者模型的参数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