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家书屋应有“三味”等2篇

2019-03-04宛诗平等

共产党员·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三味国务院扶贫办摘帽

宛诗平等

农家书屋应有“三味” 宛诗平

前段时间,笔者到一些乡村参观农家书屋,却见不少书屋冷冷清清。近些年,重视读书蔚然成风,许多村有了农家书屋,但有些地方的农家书屋往往是建起来之后并没有高效利用。

近年来,党和政府持续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农村面貌焕然—新,农民群众对知识的渴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遍布乡村的农家书屋,就是为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但是,有的农家书屋所配书籍适用性差,不适合农民群众的“胃口”,以致陷入“有屋无人”“书多人少”的尴尬境地。正如一位乡亲所抱怨的:“不是我们不爱看书学习,问题是适合我们农民看的书实在太少了。”

笔者以为,一些农家书屋“有书无人”,主要是因为缺少“三味”。一是缺少“农味”,涉农类图书偏少,“不需要的书不少,需要的书不多”。二是缺少“村味”,各地的农村村情不同,种植结构、产业特色以及农民的种植习惯也不同,一些农家书屋不因村制宜,建得千“屋”一面,同质化严重。三是缺少“人情味”,由于缺乏持续的服务保障,不少农家书屋在农民干活时开门,农民闲下来的时候却大门紧锁,拒农民群众于门外。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振兴乡村必然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在这方面,农家书屋的作用不容忽视,理应得到充分发挥。

农家书屋要想“有屋还有人”,就应充分考虑当地农民文化水平和生产生活需要,加强管理服务,多购置一些浅显易懂、服务性和实用性强的书,让广大农民朋友在阅读中学习到各种实用技术,学习各方面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此外,基层政府还应多安排一些相关专业人士到农家书屋提供指导,让农民朋友真正对这些书有兴趣、愿意读、读得懂。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通过读书,成为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为不搞脱贫庆祝叫好 万石

不久前,国务院扶贫办印发通知,规范贫困县脱贫摘旧有关工作。通知强调,要严格管理贫困县脱贫摘帽主題活动,贫困县脱贫摘帽后一律不搞摘帽庆祝活动,不拍摄摘帽专题宣传片,不开展以摘帽为主题的相关活动。

就在前段时间,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扶贫办拟以60万元预算采购“脱贫摘帽专题宣传片”一事,引发社会关注。其后,尽管当地表示放弃拍片计划,将预算资金投入到扶贫上,但公众的担忧并没有完全消失。这种借脱贫宣传而滥支乱花的行为,理应被严格禁止。因此,国务院扶贫办要求,贫困县脱贫摘帽一律“不搞庆祝活动”,可谓及时回应了群众关切,值得为之点赞。

经过一番艰辛的努力,终于迎来了脱贫摘帽的时刻,这当然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是,庆贺的形式有很多种,大张旗鼓、耗费巨资,完全没有必要。一方面,脱贫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这还需要地方政府持续发力,夯实工作成效。另一方面,对于曾经的贫困县来讲,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各地全面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脱贫的标准距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此时,与其把大笔钱花在搞庆祝活动上,不如把有限的公共财政资金花在为群众多办几件实事上。

实干兴业,实干兴邦。我们乐于看到从国家层面要求贫困县脱贫摘旧“不搞庆祝活动”的通知,希望各级各部门都能从这样的要求中读出人民政府的为民初心,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提倡鼓实劲干实事,扎扎实实抓发展。惟实干才能出实效,惟实干才能促发展,真正办好一件实事,胜过十次只图形式的“庆祝活动”。

本栏编辑/刘向宇

猜你喜欢

三味国务院扶贫办摘帽
摘帽“清零”,未来可期
脱贫摘帽是起点不是终点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国务院扶贫办启动2018年脱贫摘帽县抽查
发力“摘帽后的续航”
财政部 国务院扶贫办:用好政府采购政策支持脱贫攻坚
◆国务院扶贫办:预计2019年底约95%贫困人口将脱贫
鲁迅的“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