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治糖尿病别“落下”家人

2019-03-04李彩宏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年2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筛查人群

李彩宏

近日,糖尿病个案管理门诊先后来了两位年轻人进行糖尿病咨询,他们都存在同样的困惑,“我要结婚了,另一半却查出糖尿病,我该怎么办?”

事实上,糖尿病患者是亿万中国家庭都要面对的。2017年发布的《第八版全球糖尿病概览》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有1.144亿名糖尿病患者,位居全球第一。糖尿病患者可能改变整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及状况,但同时,家庭也是抗击糖尿病的主战场。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主张向每个糖尿病家庭传递三方面的重要信息:如何识别家庭中的糖尿病危险信号、如何预防家人患糖尿病、家人应如何照顾糖尿病患者。

有家族史人群屬“高危”

防治糖尿病,我们首先要关注家庭中的高危人群。糖尿病不是传染病,但有家族聚集性,这主要与遗传和生活环境两方面因素有关。遗传是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比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亲属发病风险高3~4倍;父母单方患糖尿病,子女的患病风险为40%;父母双方均患糖尿病,子女患糖尿病的风险为70%;母亲患有妊娠糖尿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风险比没有妊娠糖尿病的母亲生出的孩子高6倍。

因此,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应为糖尿病筛查的重点对象。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母亲,应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若结果正常,3年后复查。糖尿病患者的子女10岁时或青春期开始筛查,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OGTT,若结果正常,每3年后筛查1次。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应进行OGTT筛查,至少每年1次。

相似的生活习惯,可催生与遗传无关的“家庭糖尿病”。朝夕相处的夫妻,饮食、生活环境、运动等生活习惯相似性高。研究证实,与配偶无糖尿病人群相比,配偶有糖尿病人群的患病风险更高。其中,妻子若患有糖尿病,丈夫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将显著增加14%。所以,配偶有糖尿病史的人群也应成为重点筛查对象。这类夫妻应进行OGTT筛查,若结果正常,3年后复查。

警惕糖尿病预警信号

家庭成员及早了解糖尿病的症状,对于帮助早期发现糖尿病至关重要。需要警惕糖尿病的相关征兆包括口渴多饮,多尿、夜尿增多,经常感觉饥饿,体重明显下降,全身乏力,皮肤瘙痒,视物模糊、视力减退,伤口愈合缓慢等。

如何能预防家人患上糖尿病呢?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其中,2型糖尿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的,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约50%。

一是优化家庭膳食结构。注意食物多样化,每日饮食中要有足量的蔬菜,尤其是绿叶类蔬菜,以及菌菇等;谷物、粗粮、薯类是很好的主食选择;奶制品、豆类、鱼虾等优质蛋白必不可少;减少脂肪过度摄入,多采用蒸、煮、焖、炖、拌等烹饪方式,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减少含糖饮料、糕点等甜品的摄入。

二是改善家庭就餐习惯。饮食不规律的习惯要纠正,如不吃早餐、晚餐太晚太多、暴饮暴食等。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减少外出就餐、叫外卖,远离垃圾食品、过度加工食品。

三是让家庭生活更有活力。家庭成员增加日常活动量,将运动健身列入家庭日程计划,每周至少有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有氧运动和阻力锻炼相结合,鼓励超重和肥胖(BMI>25)的家人减重。

四是控烟限酒。督促吸烟的家人减少吸烟量,最好能戒烟;避免过度饮酒,尤其是高度白酒,可适量饮用红酒。

五是心理调适、舒缓压力。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沟通,及时调节不良情绪。

会学照顾糖尿病患者

一是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国际糖尿病联盟的资料显示,仅不到1/4的家庭成员有机会接受糖尿病教育。照顾好糖尿病患者的前提是,家人应掌握糖尿病防治知识。家人应陪糖尿病患者去医院,掌握一些糖尿病照护技能,如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低血糖救治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糖尿病患者的需求,参与患者的居家管理。

二是关心和理解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需要繁琐而严格的日常自我管理、终身用药和监测,由此带来的压力和痛苦,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家人的情感支持、积极鼓励,对他们保持良好心态、遵循治疗、改善病情有重要作用。

三是家人共同坚持健康饮食。为糖尿病患者科学合理地安排日常饮食很重要,但这一点也比较难。因为好的做法不是单独为患者准备所谓的“糖尿病餐”,而是全家共同坚持健康饮食,以免糖尿病患者感觉被孤立。

四是陪糖尿病患者运动。规律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血糖控制,但由于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中可能有低血糖、运动损伤等危险,所以有条件时,家人可陪患者一起完成运动计划。

(摘自《北京日报》)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筛查人群
高危型HPV筛查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两癌筛查中的健康宣教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身体传送带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我走进人群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财富焦虑人群
人群中总有一个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