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两面性

2019-03-04彭业依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19年6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大众中学

□ 彭业依

一、对中国大众音乐文化的解读

大众音乐文化通常是指以流行音乐为主流的文化,但是这种理解常常误入一个极端,即将大众音乐文化直接等同于流行音乐文化,进而忽视了大众音乐文化中其它成分的存在。在曾遂今的《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 中提出:“大众音乐文化体系中,历史性地包含了如下成分: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儿童音乐、军旅音乐、20 世纪的中国城市民间音乐——流行音乐。”这是一种客观的分析,历经沧桑步入当今这个时代,大众音乐文化应该是一个历史沉淀的产物,内涵丰富而不是由一种单一成分构成的文化。以此来概括,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具有三层内含:第一,它是一种经历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音乐文化;第二,现阶段以中国城市民间音乐——流行音乐为主流发展,同时伴随着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儿童音乐、军旅音乐等其它音乐成分的弱显现发展;第三,它涵括了所有为大众所接受的音乐文化。

一般而言,大众音乐文化的传播载体被称为“大众媒介”,通常指报纸、杂志、书籍、电影、广播、电视。这些传播载体每天都与人们朝夕相处,在“耳濡目染”之下大众音乐文化悄无声息渗透到人的行为和思想中。

二、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两面性

在影响人的行为和思想的过程中,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必然地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各种效应,就益损而言主要分为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我认为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也具有两面性:一方是消极面;另一方是积极面。

(一) 中国大众音乐文化的消极面

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具有消极面,它的传播效应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学生对于大众音乐文化的的从众性,而不利于吸收新的音乐知识,不利于构建系统的音乐知识体系。

中国大众音乐文化中的声乐领域发展最为迅速,主要由美声歌曲、民族歌曲、流行歌曲构成,而青少年较偏爱流行歌曲。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曾在2010 年-2011 年间,对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等几个省的青少年" 喜欢的歌曲种类"进行过问卷抽样调查:喜欢流行歌曲的人数为132 人,占66.7%;喜欢民族歌曲的人数为43 人,占21.7%;喜欢美声歌曲的人数为23 人,占11.6%。在2012 年,笔者对所执教的中学又进行了一次类似的简化问卷调查。题目为:“你喜欢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中的哪一种?”调查对象为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古典音乐的人数为33人,占10.7%;喜欢民族音乐的人数为2 人,占0.6%;喜欢流行音乐的人数为218 人,占71.2%。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得,中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喜爱大大超过其他音乐种类,这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已经造成一定的困扰。中学音乐课本的主要内容以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为主,同时也加入了一些宣扬民族情结、亲情、友情的优秀流行歌曲。如此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书本却对学生的吸引并不大,并且在教学时,学生反映出较为明显的排斥感。客观分析这与在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影响下早就形成于心的审美意识,必然密切相关。对中学学生而言,流行音乐更能引起共鸣,并不是因为流行音乐符合他们的年龄阶段,更多的是外在因素。首先,流行音乐拥有华丽的“外表”,常常与时尚、青春、靓丽等元素结合在一起,在眼球上能够吸引住对外界充满期待的年轻生命。其次,中学生具有不成熟、易受影响、易困惑等特点,他们很容易被这些出于商业目的经常出现的事物影响,这是“潜移默化”的负显现。

(二) 中国大众音乐文化的积极面

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具有积极面,它丰富的内容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具有促进作用,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用资源,辅助教师的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大众音乐文化中除了流行音乐之外,还有有很多的古典、民族优秀作品。当然这些作品能够顺利存留下来,绝大部分是经过改良的。譬如,“号子是受人类物质文化生态环境影响和制约最为深刻的民间歌曲。在当今社会繁重体力劳动工种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劳动工种和轻松体力劳动工种的情况下,实用性和表现性俱强的号子,其存在的社会意义已经大大削弱。”就像我们现在听到《黄河船夫曲》,也是经过后期加工才呈现出来的。另外,经常被人提及的原生态音乐,也是属于民族音乐之中的号子、山歌、小调,当其搬上舞台时,就经过一定的修改而使其更能让观众接受。民间民族歌曲很多都是符合其时代特征且表达特定情感,而对于跨过那个时代的人民大众而言,从心理上完全接受也涉及到一个时间长度的问题,即接受跨现实自身情况的音乐比接受符合现实自身情况的音乐所需的时间要长。而这点对中学生而言,更是难题。因此,对民族、古典优秀作品进行改良,使其形成多种形式新音乐,不仅为教师提供了适合当下中学生心理的同类作品,辅助了教师的教学;而且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创造了更多姿多彩的音乐世界。

三、在两面性中寻找适合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途径

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既有消极面,也有积极面。在这两面性中寻找一条合适的途径,达到完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顺利完成学生音乐知识体系的构建。总体而论,应当尽量扬长避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实施上,每个学校的情况都不相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本校进行音乐课堂教学主要需遵循以下三点。

(一) 充分发挥音乐学科与非艺术学科之间的协同合作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的第一部分前言中,对“课程性质与价值”进行阐述时,提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基本理念”中的第七点“提倡学科综合”,提出“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综上所述,音乐课与人类文化密切相关,与人类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某种意义上音乐课的内容总与当时的时代、历史背景紧密相关,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情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与非艺术学科之间的协同合作,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和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

在第一周的问卷调查中,关于“你认识五线谱,还是简谱,或都不认识”的汇总结果:初一、初二的学生只有11 人认识简谱,占4.3%;1 人认识五线谱,占0.3%;241 人完全不认识,占95.2%。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基本不具备音乐基础知识。本校现阶段使用的音乐教材是花城版的《走进音乐世界》,该教材初中与小学是相继关系,小学音乐知识是初中音乐知识的奠基石。从实际情况看,学生音乐知识体系形成断层,意味着进行进一步的初中音乐教学,跨越了知识系统构建的阶段性,因此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提出不喜欢音乐教学内容是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但是,音乐学科具有直观性,即音乐可以跳跃理性思维阶段,直接感受。这一特点与非艺术学科之间的协同合作,可以达到引导学生欣赏的目的。譬如,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走进西部”,通过对青海、甘肃、宁夏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资料的解析,可以帮助学生这个单元歌曲的理解,并逐步切入到演唱方法、唱腔特点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演唱方法、唱腔特点与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之间的关系。这样在与非艺术学科之间的协同合作中,完成了学生体验音乐情绪,理性分析歌曲的任务,而且拓展了学生思维,在一点一点学习中形成主动思考习惯。

(二) 充分利用中国大众音乐文化中的音乐资源

曾有一段描绘大众音乐的文字“大众音乐如同博大精深的蓝色海洋,它能使轻舟白帆游弋其间,它能使小岛枯木逢春、绿意盎然,大众音乐更具有大海呼风唤雨的本领,也是社会气象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这段话对于大众音乐的描述直接反映出大众音乐的特点和作用,好的音乐可以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那些内容消极的作品则会对中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更甚会造成更大社会影响。中国大众音乐文化中的音乐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成批生产的音乐作品,种类繁多,内容匮乏。但是,仍然不乏有一些大胆的创新和尝试。这部分作品不仅符合学生一贯的审美习惯,而且不失文化内涵。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大众音乐文化中的音乐资源形态多样,但主要形式有:网络视频、电视插曲、比赛歌曲。网络视频可以说是最快捷的传播载体,网络视频汇聚了世界各地的音乐表演形式,包括各种音乐版本。另外,电视插曲是最好引导学生喜爱民族音乐的中介,很多古装电视剧中使用了民族音乐相关元素,都可以运用进课堂。譬如, 《美人心计》 中使用了诗经的《关雎》、《子衿》,只是和教材中的旋律不同,但是同样可以用于课堂。两个旋律不同,歌词相同的《关雎》 置于一起,学生进行对比之后,不仅了解《诗经》,而且也获得可以用其它旋律为自己喜欢的诗词谱曲的灵感。比赛歌曲更是比比皆是,很多参赛歌手都有使用改编旧曲变新曲的方式,这些歌曲中不乏优秀之作。以这些音乐资料做为辅助音乐教学的切入点,不但没有脱离音乐教材,还丰富了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

(三) 紧扣从感性体验逐步上升为理性分析的教学线路

初中学生年龄一般是11~15之间,按照皮亚杰学说,应该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虽然,皮亚杰认为形式运算思维在11~15 岁开始显现,但是该年龄段的学说事实上仍属于具体运算思维,或刚刚开始用形式运算思维进行思考。”因而,过分形式化和抽象化的课程会超过他们的认知水平。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需要紧扣从感性体验逐步上升为理性分析的教学路线,在音乐教学上尽量采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教学方式,经过一定阶段后,才能进入使用形式运算阶段青少年的教学方式。

在七年级下册音乐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听完音乐分析出以下三个方面:音乐情感是怎样的?节奏的快慢?演唱形式?而后,要求学生跟唱熟悉,再唱谱子。这种方式出于几点考虑:第一,没有钢琴,光由教师带唱,学生有疲惫感。第二,学生不认识谱子,大部分人跟唱时,不会眼睛看谱,而是靠着听觉记忆来跟唱,实质上效果甚微。第三,学生听着旋律跟唱歌曲是他们一贯学习歌曲的方式,与唱谱相反,这种跟唱反而比教师一句一句教谱的速度快很多。当学生熟悉歌曲之后,再带他们唱谱,难度会降低。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逐渐学会识谱,逐步进入音乐学习的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四、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国大众音乐文化进入了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在不断发展的电子化传播技术和日益丰富的传媒系统促进下,它迅速汲取着各种文化的营养,以惊人的速度变得形态多样,并延伸出许多新的音乐形态。这些不同的音乐形态以其特有的“声音”方式反映出人们的价值观、精神状态以及审美评价,同时也用这"声音"感染着更多人群加入自己的队伍。而未经世事的中学生能否在这片"海洋"中健康成长,更多的取决于音乐教育成功与否,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巧妙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科学的音乐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辨别音乐作品优劣的能力。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大众中学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