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演讲的角度看习近平的话语特点及原则
——以青岛峰会演讲为例

2019-03-04邓忠

视听 2019年2期
关键词:主讲人场合听众

□邓忠

一、引言

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成功举行。这是该会议继2001年、2006年、2012年之后第四次在中国举行,本次峰会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并出席相关活动①。在本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纵观习近平近年的演讲可以发现,他的语言贴近受众,善用名言典故,逻辑缜密,个人表达习惯鲜明。

在传播学里,口语传播是指传播者(说话人)通过口腔发声并运用特定的语词和语法结构及各种辅助手段向受传者(听话人)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②。而演讲主要是通过有声语言及副语言针对某种问题或现象阐述观点和传递情感,引起受众的共鸣。在生活当中,演讲随处可见,小到一次上台讲话,大到政治论坛等,但是完成一次好的演讲实属不易。

特殊场合的演讲是口语传播中演讲的一种,例如介绍性演讲、颁奖致辞、受奖致辞以及欢迎和纪念性演讲,这种场合的演讲相对来说会更正式,流程更加清晰明确。此外还有一般场合的演讲,例如告知性演讲、说服性演讲以及娱乐性演讲,这类演讲的氛围轻松自由,无需过于正式。本次峰会演讲偏向特殊性场合当中的欢迎和纪念性演讲,特点是语言具有欢愉性,语气亲切友好,在外交场合当中具有一定的仪式性,目的在于对来访的个人、团体、组织、上下级表示欢迎,对嘉宾表示感谢和重视。

二、习近平在青岛峰会发言的话语特点

在任何演讲之前,主讲人都会提前分析和准备材料,保证在演讲当中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在任何演讲当中都含有说服的成分,用充分的理由去开导对方,使之心服。

在说服当中,听众在接受观点时会主动对主讲人的可信度、权威性、表达能力、情感号召力等进行自我分析,当听众产生积极反应时,就会选择接受主讲人的观点。作为国家主席,习近平代表着国家的政治集团出席青岛峰会,他的话语是有政治权威性的,他的话语对国家、上合组织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组织集团的发展,听众在听取他演讲时,会对他的政治印象产生信任感,呈现出被说服的状态。他的话语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受众考虑——语言亲切,引用名言

演讲者应对演讲受众进行分析,以此来确定自己的用词用句,避免听不懂等尴尬情景的出现。出席本次峰会的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联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领导人,每位领导人都代表着他的国家出席本次峰会,共商国家大计,共谋未来发展。这些领导人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学识及宽阔的眼界,在准备演讲时,不太需要考虑听众无法听懂或者不理解等问题,因此习近平主席在他的演讲当中运用了稍有难度的名言诗句,在开头的欢迎词当中,他通过中国思想家孔子的话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既对远道而来的各位贵宾表达了诚挚的欢迎,也展现了中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社会阅历上,各国领导均为知天命之年的男性,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政坛经历,面对沧海桑田的变化,其眼界自然会更加长远。习近平主席引用了“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了各国领导人应保持登高望远的姿态,正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大方向。在态度上,领导人们出席峰会旨在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家建设与发展,互利共赢、平等协商,因此习近平在演讲当中使用的是“尊敬的各位同事”这一称呼,拉近与领导人的距离,表明彼此之间是致力于同一件事、持着同一种态度的合作伙伴,未来的构建发展要靠各国共同努力。在演讲稿的准备上,习近平准确把握了听众信息分析,在称呼上显得更加亲近,在引经据典方面,也充分了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二)场合考虑——语言正式,精炼规范

本次峰会设于青岛,不管是从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是丰富的会议经验考虑,青岛都是举办地的不二之选。会场设在寓意着“腾飞逐梦,扬帆领航”的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峰会的整体气氛是庄严正式的,现场不仅有各国领导人,还有众多的媒体记者,所言所行都是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形象,因此演讲稿中应少出现过于口语化的词语,不谈家长里短,哪怕只是致欢迎词,也需要彰显大国风范。在主体部分,书面性的词汇更常用到。不同的场合和地点,在演讲稿的字词、语句的使用上都有所区别,特殊性场合的演讲,语言会更加正式、规范、精炼,而一般性场合的演讲相对来说轻松愉悦,在稿件的撰写和表达上,可以更加随性,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更好辅助思想和观点的传播。

(三)效果考虑——逻辑缜密,善用隐喻

在准备流程当中,包括题目的拟定和结构的组织两个方面。题目的拟定是演讲稿件的思想浓缩,从题目听众可以了解本次演讲的主题。习近平本次峰会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他在发言当中也多次提到“上海精神”来着重强调主题,通过上海精神表明了大家的原则和基础,这既是上海合作组织的灵魂所在,也是峰会的总目标。

确定题目之后就是结构的组织,结构组织上需具有清晰的逻辑关系。习近平演讲的结构为开头致欢迎词,中间主体部分回顾取得的成就、目前的峰会和世界政治情况,以及下一步实现构建命运共同体,结尾部分再一次表达了感谢和发出了愿景,整体的逻辑清晰明确、步步推进,听众可以跟着主讲人的思维顺延下去。演讲最终的目的是说服听众接受演讲者的思想,当自身的逻辑过于混乱时,听众会走神、听不到重点,演讲的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在语言组织部分,“喻理”是演讲者通过语言本身的逻辑分析和因果关系令观众信服,以此完成对观众的劝说。这种逻辑上的说服论证分为例证和推理论证两种。前者类似于归纳,而后者则可根据判断者所认可的人的意见来进行判断③。习近平通过名言典故来证明自己的逻辑推理,“登泰山而小天下”说明只有登高望远才能看清国际政治形势。其次他使用了众多的修辞策略来增加语言的气势,使用排比来表现国际形势的严峻,利用历史典故来论证自我观点,美化语言,引发听众共鸣。

三、习近平在青岛峰会上的演讲原则

(一)演讲表达原则

国家主席的正式发言代表着国家,中国作为本次会议的举办者,言语一定是从大局和宏观出发。习近平的演讲准确、清晰地传达了目前国际政治的不稳定因素,在会议上,更是提出了设立300亿元人民币作为专项贷款的具体措施。大国就有大国风范,中国5000年文化文明,提出的“四个自信”等,都使得习近平在整个演讲当中有着强烈的自信,听众可以感受到习近平演讲中措施的可行性,同样每一次的演讲只有经过在台下无数次反复操练,才会有如此效果。

(二)问答原则

主讲人演讲完毕后,有提问环节,听众可以就本次演讲主题进行提问,主讲人依次回答问题。在本次演讲当中,习近平没有接受记者的提问,而是由张江汀和张汉晖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在同类型的政治性演讲当中,主讲人应提前做好以下准备:第一是有备而来,根据自己的主题提前设想听众的题目,预想听众对主讲人的观点产生相反意见,知己知彼,心中有数;第二是提防难题,在提问当中,部分观众会给主讲人设置“陷阱”,主讲人在回答时提防难题,可以做到侧面回答或者避开此类话题;第三是避免过冷或过热,主讲人回答提问应把握好答题尺度,过冷或过热都会影响到前面演讲部分所呈现的效果;第四是答复切题,问题答复之后进入到下一题。在问答环节当中把握好以上原则,可以让回答更好地辅助演讲的传播。

(三)修辞原则

青岛峰会上,习近平的态度鲜明而多有变化,致欢迎词时表明友好态度,在面对国际政治不稳定时态度坚定。在声音方面,政治性的会议谈论上,整体气氛严肃,习近平选择了适中的音高和较慢的语速。较高的音高或较快的语速既与气氛不符合,又会让听众产生不信任感;较慢的语速则可以稳定民心,也方便翻译及时传递信息给各国元首。在语音方面,主讲人应发声和语音正确,以免制造语句的歧义和破坏现场的严肃性。不管是党的十九大长达三小时的演讲,还是本次青岛峰会,习近平都以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较高水准的专业水平完成了出色的演讲。

(四)辅助原则

演讲是一个视听化的传播方式,除了语言,穿着、表情、神态、动作等副语言也能影响演讲的效果。在青岛峰会这一正式性的场合中,习近平以最正式的西装和象征着中国气概的红色领带作为他的服饰,演讲过程当中神态温和,仪态动作端正,给听众呈现大国风范。在其他的演讲当中,主讲人还可以运用辅助的道具,增加演讲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引领观众思维,拉近受众距离。辅助性的道具一般不用于正式性的场合,一般性场合演讲使用较多。

四、结语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不管是党的十九大,还是全国两会等,政治演讲在生活当中已经非常多见,会议上基本都会有政治人物进行发言。习近平演讲中精炼的语言、清晰的逻辑、鲜明的观点、自如的表达,都给了同类型发言者众多的启示。

注释:

①王远,张炜.习近平主席将主持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N].人民日报,2018-05-29(001).

②百度百科:口语传播[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F%A3%E8%AF%AD%E4%BC%A0%E6%92%AD/274060.

③柳晓,石超.修辞视角下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路”的隐喻研究[J].外国语言与文化,2018(01):136-146.

猜你喜欢

主讲人场合听众
浅谈当前党课教学的面临问题与完善建议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由一道测试题所引发的思考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开讲啦》做正能量的传播者
不同的场合
表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