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针锈病发生及防治效果试验
2019-03-04魏昌艳
张 慧 魏昌艳
(陕西省镇安县木王林场 陕西 镇安 711500)
松针锈病是松类针叶重要病害,为害马尾松、油松、华山松、黑松、红松等苗木和幼树的针叶,致使针叶枯死,为防治此病,笔者进行了松针锈病发生及防治效果试验,现总结如后。
1 松针锈病的发生
1.1症状识别。针叶受害初期产生淡绿色斑点,后变暗褐色点粒状疹疱,在疹疱的反面,产生橘黄色疱囊状锈子器。囊破后散出黄粉,即锈孢子。最后在松针上残留白色膜状物,为锈孢子器的包被。病针萎黄早落,春旱时新梢生长变慢,连续发病2~3年病树即枯死。
1.2病原。此病由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鞘锈菌属的一些锈菌引起。
1.3发生规律。锈菌的冬孢子当年8月末至9月上、中旬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借风雨传播,落到油松针叶上,遇湿生芽管,由气孔侵入,以菌丝体在针叶中越冬。翌年4月末开始产生性孢子器,5月初产生锈孢子器,6月初锈孢子成熟,由风传播到叶上,萌发侵入后先产生夏孢子堆,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产生冬孢子堆。4~10月油松发病严重。病害在坡顶较坡脚发病重;迎风面较背风面发病重;树冠下部较上部病重。7~8月细雨连绵的年份病害最易流行。
2 材料和方法
2.1试验林概况。试验设置在陕西省镇安县木王林场油松幼林,试验面积1hm2,树龄10年,株行距1.2 m×1.5m,生长中等,郁闭度0.7。林内松针锈病危害较严重。
2.2试验方法
2.2.1消灭病源防治试验。清理林地:及时将病枝、病叶、枯枝落叶等集中烧毁,以消灭病源。试验设置消灭病源与未消灭病源(CK)2个处理组,做对比试验,消灭病源后调查防治效果。
2.2.2 喷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试验。在严重发病的林内,早春在针叶上喷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翌年4月末开始产生孢子器之前开始喷,以抑制冬孢子堆遇雨膨裂产生担孢子。试验设置喷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与喷清水(CK)2个处理组,喷后调查防治效果。
2.2.3 喷洒1∶2∶100倍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防治试验。3~4月喷洒1∶2∶100倍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防治,以清水为对照,喷洒后调查防治效果。
3 结果与分析
3.1 消灭病源防治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结合林地清理及时将病枝、病叶和落枝落叶等集中烧毁,以消灭病源,防治后其病株率降为6%,此法简单易行,无公害,效果好,是一项可推广的理想防治措施。
3.2 喷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效果。从表2可以看出,在发病重的林内,早春喷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后,其病株率为8%,防治效果好。
3.3 喷洒1∶2∶100倍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防治效果。从表3可以看出,3~4月喷洒1∶2∶100倍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后,其病株率为4%,防治效果明显。
表1 消灭病源防治效果
表2 早春喷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效果
表3 喷洒1∶2∶100倍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防治效果
4 小结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防治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结合林地清理及时将病枝、病叶、枯枝落叶等集中烧毁,消灭病源,防后其病株率为6%,此方法简单易行、无公害、效果好,是一项可推广的理想防治措施。在发病重的林内,早春喷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后,其病株率为8%,而对照为75%,防治效果好。3~4月喷洒1∶2∶100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防后其病株率为4%,防治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