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考

2019-03-04王奉先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发力农产品农民

王奉先

(海伦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黑龙江 海伦 152054)

农民增收问题历来是农业农村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农民收入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国家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还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近年来,虽然农民收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但农民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增收的渠道仍比较缺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在当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背景下,要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上去,只有积极谋划新形势下农民增收新思维,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保障,拓展空间,深挖潜力,才能有效提高农民增收的质量和水平。

1 在科学调优农业结构上聚焦发力

农业生产收入一直是农民收入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主线,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高效化、产业化、特色化。根据各地的资源、区位、现有农业项目及龙头企业实际,不断克服小农经济的思维定势和等待观望的畏难情绪,树立大农业、大市场观念,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在调整模式上,立足于发展一个项目,挂靠一个企业,积极探索“基地+农户”模式,形成吸引外来资本、接受产业转移、展示地方农业特色和形象的集聚效应。深入挖掘粮食生产潜能,不断提高粮食产量、质量和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稳步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采取综合配套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率和比较效益。

2 在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上聚焦发力

立足发展畜牧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构建区域化、差异化、规模化的区域发展布局;调整粮、经、饲面积比重,实现畜牧业对粮食的就地转化和过腹增值。持续推进传统的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经营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式转变,形成“以构建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和现代化示范场为引领,以建设大型养殖基地,规模养殖场为主导,以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发展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方向,全面带动普养”的全新发展格局。选择一批产业基础好、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村,采取综合措施,实施重点推进,再建设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专业村,提高畜牧业规模经营的比重和专业化生产水平。

3 在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上聚焦发力

实施好“阳光工程”、“转移就业培训”等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途径,鼓励劳务输出和农民进城就业。通过举办形成多样的实用技术培训班,不断提高农民的种养管理水平和外出务工能力。充分利用劳动力就业基地的市场和信息优势,以商会、同乡会和经纪人为中介,加强劳务品牌的宣传,提高服务质量,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努力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加大劳务市场建设力度,鼓励支持发展中介组织,培育万人劳务经纪人队伍,促进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加大劳务基地建设力度,增强基地吸纳能力和就业稳定性。鼓励农民依托城镇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创办商贸、服务、运输、建筑等实业,不断壮大劳务经济。

4 在积极推进 “三产”融合上聚焦发力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接农户的牵动作用,通过资金扶持、供销服务、科技渗透、信息引导等手段,把分散于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纳入企业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积聚效应。以农牧业资源优势做平台,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形成产权主体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运行管理现代化的现代企业模式,鼓励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开发利用农牧资源,建立大农场、大种植园、大养殖场等现代农业企业,大力实施企农、企村共建和院农、院村共建,建设与农民利益结合更加紧密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跃升到新的层次。

5 在全力提高农民素质上聚焦发力

充分发挥院校共建、科研院所、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粮食高产创建等载体作用,加大实用增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围绕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对农民广泛开展培训。建立首席专家制度,鼓励科技人员广泛参与种养业高产高效攻关。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技术服务。支持民营科技力量开展经营性技术服务。加强以品种试验示范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园区建设。通过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推广扩大,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水平。

6 在稳妥推进规模经营上聚焦发力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允许土地转让、租赁和抵押,促进土地使用权向大户有偿流转,引导农民自愿、自觉走上规模经营的道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培育土地中介组织和评估机构。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多种土地流转模式。鼓励、引导和支持各类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建立大农场、大种植园、大养殖场等现代农业企业;依托临近农场推进土地流转,充分发挥农垦资金、机械和技术等优势,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对通过流转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组织和农民,在良种补贴、大型机械配备和各项支农专项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

7 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聚焦发力

按照政府引导、自愿协作、强化服务的思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发展原则,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民参加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以龙头企业和农村大场、大户为牵动,通过村级组织和各类能人的引带,不断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特别是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健全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实行质量标准、产品品牌、生产技术、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等多方面的统一服务,并随着实力的壮大,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在合作社内部实现农产品的多次增值,使专业合作社及社员获得更多的赢利。扶植各类生产经营大户,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他们来带动各地种养业的发展。

8 在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上聚焦发力

发挥资源、气候、位置方面的优势,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发展具有地方优势的特色经济项目,坚持以特色取胜,造就精品,创建名牌,重点培育有绥化特色和优势明显的农副产品和优势产区、特色农业产业带,形成“一村一品”,逐步提升农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着眼于打造特色产业人才先进群体,重点对村负责人或致富带头人进行特色产业技术培训,培育一批政治素质好、带领农民致富能力强的队伍,确保实现“一村一名特色产业带头人”。

9 在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上聚焦发力

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的建设力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农产品生产相对集中的区域城乡建成布局合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力度,增强市场的辐射功能,落实“绿色通道”政策,优化农产品流通环境。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搭建农业部门与批发市场、营销主体的信息交流平台。进一步发育多元粮食市场主体,壮大粮食经营队伍,拓宽粮食购销渠道,搞活粮食现货及期货贸易。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以寒地黑土绿色品牌为依托,整合域内特色农产品资源,在具备条件的地方,组建成立特色农产品经销公司,搞品牌经济,直接与大型连锁超市开展“农超对接”,扩大市场份额。

猜你喜欢

发力农产品农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