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现状探析
2019-03-03张东方刘晓达
张东方 刘晓达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高校美术史课程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结合广东省高校教学特征,提出了广东省高校美术史教学发展策略:美术史教学和美术课外考察等实践活动相互结合,是今后广东高校美术史教学的方向;建立美术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是广东高校美术史教学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校;美术史;教学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校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
美术史作为一门外来的学科,其产生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欧洲在14世纪末已出现艺术史研究的端倪,有学者开始有意识地编写艺术家的传记年表,以满足收藏和教育的需要。维拉尼在1381年至1382年间撰写的《佛罗伦萨名人的起源》是其肇始。1550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人乔治·瓦萨里编写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家名人传》则是对其进一步的推动。1719年,英国画家和收藏家理查森对“艺术史”这一专门术语的首次使用,使得艺术史学科正式确立。理查森认为鉴定家必须掌握艺术史的知识,尤其是绘画史的知识;主张艺术史应当描述艺术的发展,并大致勾勒出一个艺术史的脉络。1741年,英国的特恩布尔在《古画珍藏》一书中,按编年史方式编排作品,使各个画派、各个大师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见,艺术史变得可读、可览、可学。之后,法国的凯吕斯和德国的温克尔曼又相继成为西方艺术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前者详细地讨论了艺术史研究中的几个主要概念,风格、描述、发展、鉴定,强调作品与时代、地域关系的方法即艺术的历史。温克尔曼首次将“艺术史”这一术语用作其著作的书名——《古代艺术史》(1764年),他强调对研究对象的体验和理解,认为一个时代的艺术是当时“大文化”的产物,因此要了解一个时代的艺术,就必须研究这个时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如气候、地理、人种、宗教、习俗、哲学、文学等。同时强调,研究艺术史的目的在于阐明艺术的起源、发展、演变和衰落的规律,并且要说明各个民族、时代、艺术家的风格差异。1850年,德国艺术史家施纳泽宣称艺术史的知识已经完善,许多问题业已解决,艺术史的全景图已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他采用哲学与史学结合的方法,完成了代表其艺术史观的著作《造型艺术史》。
西方艺术史的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我们现行的美术史教学和教材的编写。我国自1917年姜丹书先生首次撰写《美术史》教材以来,美术史就成为国内美术学院与各高校美术院系本科教育中重要的理论必修课。目前我国大部分本科高校都开设有美术史课程,它对于提高美术学生的文化修养与专业理论水平、推动学生的艺术观察与分析论辩能力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一、广东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目标重理论,轻实践
如何将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实现两者互动发展,这应是我国高校美术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之一。
(二)课程设置上,授课学时少,授课内容多
这样的课程设置方式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其弊端是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教学,甚至不惜采取“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方式。
(三)教材内容大而全,缺少一定的深度
目前市面上所出版的教材大都沿袭传统的撰写方法。传统的编写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史常识,但在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内容之后,最好能够结合具体的专题,帮助学生对美术史作更深层次的探究,才有利于学科的深入学习。
(四)教学方法与学生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学生更注重理论的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希望学习美术史对他们的专业学习有直接的帮助,有时甚至希望从中寻找创作实践的依据;而定编定岗后的教师人数有限,再加上每个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所以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有限的学时内,教师的重点是完成相关教学任务,相对来说教学手段单一,主要依赖课堂内的教学手段,如PPT、影视资料等,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五)教学评价方法单一
目前的教学评价主要是考試加考勤的方法,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应该依据课程性质,采用多维、灵活的评价方式。
二、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改革方向探析
有关我国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改革,国内不少学者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989年,洪再新在《美术史教学与发现问题的能力》一文中提出,在美术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有待提高。之后,他在论文《崇尚学术与艺术创作教学——再论美院的美术史共同课改革》中谈到,现在美术史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平均、缺乏学术原创力等不足,强调美术史教学应与教师的科研相互结合。2001年,李公明在《美术史论教材中的概念、叙述方式与问题意识》一文中,从概念、叙述方式、问题意识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在中国美术史教材编撰中出现的问题,指出目前高校使用的美术史教材存在概念陈旧、叙述单一、问题意识不强等不足。2007年,郑岩在《考古学提供的仅仅是材料吗?》一文中也对中国美术史教材中出现的材料陈旧、叙述空洞等问题做了激烈的批评。2009年,杨修红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对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美术史教学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从课程定位、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了细致深入的分析。2014年,舒艳红在《艺术史在高师通识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从明确艺术史教育的教学目标与价值,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养等几个方面系统陈述了艺术史通识教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同年,舒艳红在《中外对比法在美术史教学中的思考与运用》一文中探讨了中外对比教学法对于美术史教学的积极效果。不难看出,上述的探讨都还只停留在美术学生探究意识、美术史教材规范性与学术性、美术史课堂教学等方面,虽然对传统美术史教学有一定的思考,但是依然没有跳出课堂教学的藩篱,直到近年才有学者意识到传统美术史教学应该注重与课堂实践活动的结合,如杨修红在《高师院校美术史教学形式与方法》一文中指出,美术史教学可以和美术史遗迹实地考察现场相互结合。
追寻美术史的发展历程,我们清晰地看到中西方艺术史研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对于美术史课程的学习与发展也要树立一种动态发展的观念,绝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地理论学习。目前,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从美术史教学发展史、教案设计、教学方法、教材编写、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等若干角度初步分析了美术史教学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但仍缺乏更为系统与深入地对美术史教学各个层面(如教学方案设计与教学法、教材编写、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提高、学生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评价改革等)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论述与思考。
三、广东高校美术史课程发展策略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与思想文化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各高校在学科建设、教育方法改革与教学理论拓展上理应走在全国的前列。但遗憾的是,美术史教育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与加强。这门在欧美发达国家中学阶段就已经全面普及、并作为人文类核心学科而备受重视的课程,在我国却局限在一些美术学院和综合大学的艺术学院或美术院系中,并没有发挥出它本应具有的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艺术审美能力,完善其人文历史认知的作用。这应该是中国在进行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值得反思的“缺环”与悲哀。
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首先应该是将美术史教学和美术史遗迹实地考察现场相互结合,这也是今后广东高校美术史教学的方向。目前,国内高校美术师范生经常开展的课外实践内容仅仅是写生,只有少数专业院校为美术史论专业的学生安排了遗迹考察课程,这使得高校美术史教学进入了一个怪圈——美术史论专业的本科生才安排考察,非美术史论专业的本科生只需要画好画或做好设计;美术史论专业本科生的课外实践也仅仅停留在对历史遗迹的考察上。这一认识的误区使高校美术史教学尤其是美术史课外教学实践陷入了泥沼。因此,前述种种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是:美术史课堂教学未能与课外教学实践相结合,使得教学方式单一、局限。高校传统美术史教学的重心都集中在课堂这一块,过于侧重理论的讲解与分析,而忽略了非常重要的课外教学实践,没有把实践和理论紧密联系起来,没有把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有力的补充,使学生对美术史知识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教材上、理论上,故步自封,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延续与发展,限制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其次,建立美术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沿着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向,高校美术史教学改革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依据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环境,建立高校美术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全新教学模式,是广东美术史课程教学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献】
[1]曹意强.艺术与历史[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2]杨修憬.外国美术史教学随感[J].新美术,1998(03):89-92.
[3]毛巍蓉,洪复旦.外国美术史教学改革的理论探讨.美术大观,2010(03):166.
[4]孙嫣.设计院校外国美术史公共课教学之我见——对教学思路与方法的探讨[J].济宁学院学报,2007(04):42-45.
[5]邱丽君.高校美术学专业外国美术史本科教学方法新探[J].艺术教育,2012(07):128-129.
[6]常宁生.美国高等教育中的艺术史课程说教学[J].美苑,2001(06):32-35.
[7]洪再新.美术史教学与发现问题的能力[J].美术研究,1989(02):47-49.
[8]洪再新.崇尚学术与艺术创作教学——再论美院的美术史共同课改革[J].新美术,1994(01):47-49,51.
[9]李公明.美术史论教材中的概念、叙述方式与问题意识[J].美术研究,2001(0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