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讲评
2019-03-02毛衍雷
毛衍雷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画家、诗人冬子开始在终南山小院隐居生活。29岁的他对隐居这事儿颇为得意:“这世上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近年来,一些自诩“佛系青年”的年轻人崇尚一切随缘、不苛求活法的生活方式。“佛系青年”这一词条曾经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
当一辆失控的违规大货车向战友们驶来,武警战士王成龙毫不犹豫地推开所有战友,结果,别人都活了下来,只有他付出了自己23岁的年轻生命。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90后”员工突破2400名,在北斗加紧全球组网的攻坚期,这些“90后”将人生梦想与北斗导航紧密相连,在各个岗位上绽放光彩。
鲁迅说:“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前两则材料的青年做法导向是追求自己喜欢的方式;后两则材料的导向是追求青年人生价值的奋斗与奉献;用鲁迅的话作为导向,重点把握“自然也有要前进的”,意在表明青年人应该追求奋斗的人生;结合当下,就是要弘扬当代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做追梦人,奋斗、担当、奉献、服务,把自己融入时代建设国家的潮流中,体现出立意的高境界。可以就一个角度去写,也可以综合辩证去写,都能得到一类,但有立意境界高低的区分。
[作文示例]
青春避“佛系”,奋进永为先
一考生
每一个追梦的身影都将被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奋进的汗水都将浇灌未来花开灿烂。青春之美,芳华一瞬。我们当避开“佛系”思想,奋进永为先。
习主席曾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正值青春的我们更应积极前进,只争朝夕。就像王成龙,在违规货车驶来,勇于推开战友;就像把人生梦想与北斗导航紧密相连的“90后”员工们,献芳华为集体。不畏艰险,有抢夺关爱之胆势;舍己为人,有忧国忧民之情怀。青春奋进正当时,只为那一缕留不住的芳华。
为家国奉献,给人生涂上进取拼搏的底色,奋进的人生最美好。国家是个人发展的根基,国家是我们无畏的底气。奉献担当为祖国,体现在南仁东鞠躬盡瘁、痴为天眼之梦。梦想之大,直抵苍穹;梦想之久,穿越一生。他为国付出得到人民崇敬。还体现在张黎明于高空中守望、在风雨中坚持的工作中。他用手中一串串电线串起了万家灯火,为人民服务,输来电源收获快乐。正如尼采所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青春当作为,少年心事当拿云。我们应积极进取,奋进为祖国。
为家国奋斗,给人生涂上无私勇敢的底色,付出的人生最光彩。那是吴孟超吧,鲐背之年,放弃享受天伦之乐,选择坚持在岗位上。从医七十五载,留给病人的是他春风十里的关怀,家国人民感恩他的付出,那是杜富国吧,面对血与火的考验,一声“你退后,让我来”,铁骨铮铮,为国付出舍生命,不怕自己陷入黑暗。那是马旭吧,一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为家乡捐赠千万元,他耐得住清贫,守得住高贵。于个人于家国,青春之奋进有不可置疑的作用,他们正如鲁迅所说,“中国青年只是往上走,有一分光,发一分热”。
反观当下,一些青年人以“佛系”自居,此消极之态怎担起国之未来?不忘古时仲永,不学不进终泯为众人;不似今日“杀鱼弟”,红极一时终心灵空寂。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当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拼搏书写人生华章,避开“佛系”消极思想,做只争朝夕的行动者,做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史铁生曾说:“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生活固有苦难,但这都不是我们“佛系”的理由,奋进勇为先,才是今代青春应有的气质。
[点评]
观点明确,主旨鲜明。开头整齐的句式“每一个追梦的身影都将被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奋进的汗水都将浇灌未来花开灿烂”,提出观点“青春避‘佛系,奋进永为先”。
结构严谨,论证有力。本文采用正反对比结构,先从正面论证,设两个小分论点“为家国奉献”“为家国奋斗”,列举了大量正例,并引用尼采、鲁迅的名言使论证更有力。然后从反面论证,列出反面事例,指出当代青年“佛系”的现象。正反对比,使文章结构严谨,论证有力。
青春向上,刷亮未来
一考生
有的人29岁却对自己隐居颇为得意,有的人自诩“佛系青年”一切随缘、不求苟活;但有的人为救他人付出23岁生命,有的青年人在各个岗位上绽放光彩。在我看来,后者更值得欣赏,青春向上,刷亮未来。
鲁迅说:“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诚哉斯言,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应时刻保持清醒,如鲁迅般积极向上,“有一分光发一分热”,让自己的青春“向上”,刷亮未来。
青春为何?青春是散落到春泥的种子,对世界散发以金色的向往;青春是初升的朝阳,对世界散发以金色的光芒。青春是人生道路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辛夷坞曾经说:“在旷阔的时间面前,青春脆弱得像一张纸。”青年人又怎能不抓住美好的青春时光,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的青年人一样将人生梦想与家国未来相连。在自己的岗位上绽放光彩,青春向上,刷亮未来。
青年人,尤其是21世纪的青年人应认识到青春的短暂与美好,应有所作为而不是不为。看,那是武大靖,在平昌冬奥会上出色发挥,夺得金牌,万千国人为其喝彩;看,那是秦钥飞,在殿堂与田垄之间他毅然选择后者,毕业于耶鲁,选择回乡村,支持国家政策;看,那是王富国,冲锋陷阵不在话下,他与王成龙一样勇为他人奉献自己,而拒绝一切随缘、不苛求活法的生活方式。他们是新时代的青年人,不骛于虚声,做朝阳的追随者,做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做舍己为人的时代楷模。青春就应如此,奋斗、努力、向上,刷亮未来。
青年人应向上走,有活力,有朝气,不碌碌无为,不无所作为。不必像何沪光一样成为秉烛者,但也一定是内心火热;青年人不必像王成龙一样付出自己的生命,但也一定要心存奉献精神。青年人不必名扬万里,却也不能像冬子一样在最美好的青春隱居,不能成为一名“佛系青年”。时代与每一位青年人有关,家国未来更是依靠青年人去创造,青年人岂能“睡”“昏”着?当下,“佛系青年”应摆脱“佛系”,以朝阳之姿面对未来,“隐居之士”应逃脱“隐居”,以鸟儿之姿飞向世界各处,青春美好,我们又怎能虚度光阴?林清玄言:“全心绽放,以花的姿态证明自己的存在。”勿忘青春向上,刷亮未来。
[点评]
本文开篇引述、概括材料,三种青年人的生活态度对比鲜明,然后顺理成章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凝练形象;接着运用材料中鲁迅的观点句再次重申观点,简要阐释;然后围绕“青春为何”的话题,进一步阐释青春的价值和意义。在语言上运用修辞,引用名家名言,增添了语言的生动典雅。在论述上运用了事实论证,援引材料,立意准确。从现实生活中选例,分析透彻,富有思辨性,对青年人提出了更客观更现实的期待。引用名句结尾,再次点题,干净利落且有意蕴。
审题立意
[作文题]
以“灯光”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导引]
“灯光”是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这则命题作文生活气息浓郁,同时又富有象征意味、充满哲思。考生如果就灯光而写灯光,或泛泛而谈灯光的明亮,立意就容易陷于平庸。
一、审题立意
本则材料的核心关键词是“灯光”,不是“灯”,也不是“光”。“灯光”必须是叙写故事的出发点或承载主题生发议论的主体,不能被随意边缘化。“灯光”可以是现实中观察到的灯光,也可以虚化成与灯光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联系人与灯光的事、情、理、趣、味、境等一个或几个方面,展示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构思立意可以先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来建立有关“灯光”的核心主题词。
首先,灯光是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或现象存在,它是各种灯所散发的光芒,能够驱散黑暗、带来光明,比如台灯光、路灯光、广告灯光、车灯光等,但是如果全文仅仅是罗列介绍各种灯光或者通篇只写一种灯光,那么行文就显得单薄或立意肤浅。从记叙文的角度而言,如果选择写实体化的“灯光”,最好是从某一灯光作为叙写故事的出发点或行文线索,通过具体的情节讲清楚这种灯光对自己的意义或影响。
其次,灯光可以具有精神层面、抽象的象征意蕴,它可以是具有某种真善美的积极价值属性,为我们带来明亮,启迪智慧,指引前行的人、事、物等。比如亲情的牵挂,友情的温暖,人情的呼唤,等等。从议论文角度而言,生发的议论必须扣住“灯光”的实体属性特征合理联想取譬,化虚为实,从道德、思想、文化、信念、生命等角度去写作。
比如有学生写道:“关于生和死,家里人从不放在嘴上当作大事谈。但我知道,他们心里特别明白生死的规律,特别是对爷爷这样的老人。人活着,灯就亮着。所有人都在害怕死亡,追求生的希望,就像追寻灯光一样。可永恒的生命是不存在的,我们逆着死亡的河流,拼命划向那生命的光,最终还是倒退回黑暗,徒劳……爷爷已经放弃了划行,他任生命的小船漂流,眼睛却依旧朝着灯光的方向……每个人,最后都将成为不系之舟。”再如“这个社会需要道德的灯光照耀众人,重建国民道德”等。
最后,文章也可以反向立意,斑斓的“灯光”也有令人迷离炫目的效果,由此可以批判都市的诱惑、俗世的喧嚣,可以探讨城市对乡村的侵袭,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侵害等,但在批判过程中一定不能脱离灯光的内涵行文。
二、几个问题
1.写作面面俱到却面面都不到,灯光种类多而杂乱,没有一条主线,没有集中的表达点。
2.材料的核心关键词被边缘化,只由灯光引出行文。比如灯光温暖引出童年的某段回忆,叙写事件中却只字不提灯光了。
3.生拉硬套贴标签,无视灯光的本质特点和象征意味。比如有同学写道“灯光照亮了心扉,子期便是伯牙之灯,伯牙亦是子期之灯”,“林清玄心中燃着一盏禅意之灯”,却没有交代这么说的理由依据。
总之,要写好这个命题作文,既要能集中写具体情境下的“灯光”,又要能紧紧围绕“灯光”的象征意义进行合理的阐发,联系人与灯光的事、情、理、趣、味、境等一个或几个方面,展示自己的观察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