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2019-03-02薛梦婷

智富时代 2019年1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因上市公司

薛梦婷

【摘 要】在当今证券市场上,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但却存在很多问题。不少上市公司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采用各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这不仅使得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而且还影响了投资者的判断,继而做出错误的决策。所以,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意义深远。对此,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入手,接着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最后从会计准则、治理结构、外部监督等方面对盈余管理的规范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因;手段;上市公司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概述

盈余管理是指在相关的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公司管理层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或者会计估计的判断等手段达到预期的盈余目标,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一种行为。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为了扩大公司利益所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修改会计数据来扩大公司利益的手段,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会计数据并不是公司的盈余情况,盈余管理的片面性會在短期内为公司带来一定的利益,但是从长期来看,对一个公司的长期发展还是存在很大弊端的,因为数据和信息的不真实会损害到很多人的合法权益。这种做法会使公司逐渐失去人心,所以对公司的未来预期发展还是相当不利的。这种做法主要是公司的管理层为了公司盈利所做出的一种决策,虽然没有违背相关法律,但是却违反了一些原则,所以加强对上市公司盈余手段的识别是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

(一)资本市场动机

一方面,我国《证券法》规定,如果一家公司想上市,一个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而那些无法达到要求的公司通常会采取盈余管理的手段来提升公司的业绩,以此来获得上市的资格。另一方面,公司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准发行股票的价格以及是否能够顺利发行。因此,管理者要想提高股价,就很有可能去调高盈余。此外,通过配股,可以使上市公司得到很多低成本资金,改善资本结构。但是只有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规定要求,公司才会取得配股的资格。因此,上市公司为了能进行配股,就会进行盈余管理,使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符合规定标准。

(二)经营管理者私人利益最大化动机

一般来说,我国公司制的企业是以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为基础设立的,大多数公司的股东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仅雇佣高级管理人员来负责。由于股东和管理层的目标有所不同,信任危机也随之而来。为了消除危机,使管理层的目标趋于股东的目标,绝大多数公司采用管理者报酬与会计利润挂钩的制度。这种管理激励机制虽然使管理层的管理活动迎合了股东的目标,但又使得管理层在任期内更积极地谋求私人利益的最大化。由此,经营管理者就有很大的动机采用盈余管理来实现自己的野心。

(三)避税动机

上市公司为了合理避税,往往采取一些会计手段尽可能地降低当期报告利润。企业所得税税额一般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根据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确定。由于我国税法体系尚未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过多,上市公司管理层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上余地太大,从而使合理避税成为可能。

三、盈余管理的手段

(一)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即在短时间内增加上市公司的资产数,而资产重组的方式也有很多,主要是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来实现公司产业结构的优化,这种盈余管理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增加公司的资产,所以近年来被很多公司用来当作是财务报表,但是这种盈余管理手段的实行过程还是比较麻烦的,还要对公司的资产进行估值,然后才能进行资产的买卖,由于具体的实行过程相对其他盈余管理手段更为复杂,所以在盈余管理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少的。

(二)将债权改为股权

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分为债权收入和股权收入。对这两种所有权进行转变,主要还是因为这两种所有权之间的利益关系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债务问题,从债券的角度来说,按照合同规定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要偿还,但是如果将债权改为股权,那么在一定期限内的还款数目按照相关规定来看,是可以不用立即偿还的,只有在公司破产或者是公司财产清算的时候才进行股权债务的清算。这样就使财务负债数大量减少,毫无疑问的是,虽然在财务负债数上的数目减小了,但是实际上所欠的债务并没有减少,只是承担债务的承担方改变了而已,这种做法也能在短时间内增加公司的利润,使公司管理层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但是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切实权益,虽然达到了经济目的,但是却丧失了人心,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三)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与其子公司或母公司之间由于存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往往不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交易。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复杂,存在大量的关联方,这为公司经营管理者提供了盈余管理的机会。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往往采用低于或者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交易,以达到调减或调增当期盈余的目的。

四、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建设

我国的会计准则虽然已经比较全面,但是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会计实务也发生了变化,相应的规章制度也需要加以修订。由于会计政策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使得很多上市公司借此进行盈余管理,所以对会计准则的完善要尽量减少其文字的模糊性和程序方法的可变性。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尽量让公司管理者可以进行的会计选择减少,特别是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明确计量准则,这样会使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降低。并且应及时对相关法律、会计准则进行补充修订。

(二)改进公司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是进行盈余管理的主体,而薄弱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其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条件。所以要想减少管理层对利润的操控,必须改进公司的治理结构,形成科学有序的管理框架。在董事会中,要增加专业性较强的独立董事的比例且董事会中的利益各方要保持均衡,这样才能保证公司事务的有效开展和运行,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盈余管理不能操纵现金流量,因此,现金流量和利润相比,反映出的信息更加真实。如果公司的现金流量长期比净利润低,这就说明公司确认的利润是不真实的,那么公司就可能进行了盈余管理。监管部门应该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不仅要对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现金流量进行披露,还应该分析一下现金流量指标,另外,上市公司还应披露其重大行为对企业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对上市公司存在的造假行为,应该加强对其的惩罚力度,对相关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

(三)加强外部监督

要想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有效的外部监督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要加强证监会的监督力度,对上市公司提供的资料、报表等内容要严格审查。另一方面,社会舆论监督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体需尽职尽责,揭露上市公司不当的利润操控行为,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和制约。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介入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参考文献】

[1]李阳蓝.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与审计识别——以辉山乳业为例[J].审计月刊,2017(6).

[2]潘虹.港股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与治理——以汉能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8(14).

[3]朱际冬.基于财务分析视角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以A公司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17(8).

[4]陈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及其动机探析[J].金融经济,2017(10):115-116.

[5]刘银国,孙慧倩,王烨,古柳.业绩型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J].中国管理科学,2017(3):49-58.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动因上市公司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舟山六横话中“官”语法化的修辞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