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荔核桃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9-03-02杨天顺
杨天顺
(陕西省大荔县园艺站,715100)
核桃黑斑病又名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核桃黑腐病。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一般在4—8月发病,可反复多次侵染,病菌从皮孔或伤口侵入,一般在高温高湿的多雨季节发病严重。近年来在陕西省大荔县段家镇、高明镇等主产区普遍发生,造成核桃幼果腐烂、落果。据2018年调查,大荔县核桃黑斑病受害株率在40%以上,其中以香玲品种受害为重,受害株率在70%以上,受害果率在30%以上,清香核桃受害株率在20%左右,受害果率在20%左右,造成果实变黑,出仁率和含油量降低,严重影响了核桃的产量和品质。现将陕西省大荔县核桃黑斑病的发生情况和综合防治措施简介如下。
1 发病症状
果实病斑初为黑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黑色病斑。无明显边缘,周围呈水渍状晕圈。发病时,病斑中央下陷、龟裂并变为灰白色,果实略现畸形。危害严重时,导致全果迅速变黑腐烂,提早落果。幼果发病时,因其内果皮尚未硬化,病菌向里扩展可使核仁腐烂。接近成熟的果实发病时,因核壳逐渐硬化,发病仅局限在外果皮,危害较轻。叶上病斑最先沿叶脉出现黑色小斑,后扩大成近圆形或多角形黑褐色病斑,外缘有半透明状晕圈,多呈水渍状。后期病斑中央呈灰色或穿孔状,严重时整个叶片发黑、变脆,残缺不全。叶柄、嫩梢上的病斑长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稍凹陷,病斑绕枝干1周,造成枯梢、落叶。
果实受害症状
叶片受害症状
嫩梢受害症状
2 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
核桃黑斑病细菌传染幼果的适温为5~27℃,侵染叶片的适温为4~30℃,潜育期在果实上需5~34天,在叶片上需8~18天,在田间条件下,一般只需15天。立秋前后的高温高湿天气是防治黑斑病的关键时期,否则,黑斑病易暴发,果实感病率在40%以上。
病菌在受害果实、枝梢、芽或茎的病斑上越冬,第2年细菌自病斑内溢出,借风雨和昆虫传到叶、果及嫩枝上,也可入侵花粉后借花粉传播。病菌可以从气孔、皮孔、蜜腺、柱头及各种伤口侵入。该病发生与雨水有密切的关系,在雨水多的年份发病较重,干旱年份则发病较轻,雨后蔓延迅速。
核桃树在开花期及展叶期最易感染细菌性黑斑病,由于核桃在展叶期及花期温度和湿度高或者雨水频繁,均利于黑斑病的发生和流行,同时核桃举肢蛾与核桃长足象、横沟象等害虫在果实、叶片及嫩枝上取食或产卵造成的伤口,以及灼伤、雹伤都是病菌侵入的途径。
果园内树势较弱、树冠稠密、通风不良也易发生黑斑病。
据陕西省大荔县调查,不同品种、坡向、树龄、树势发病情况也不同。香玲核桃发病重于其他品种,阴坡重于阳坡,弱树重于健康树,苗木和老树重于幼龄树。核桃举肢蛾危害严重的植株,病害也严重。一般在核桃树刚发叶和初开花时最易受害,以后抗病力逐渐增强。
3 综合防控措施
3.1 农业防治
(1)结合秋冬修剪彻底清园。落叶后及时彻底清扫果园中的落叶、杂草、烂果、僵果等,并集中带出园外烧毁或结合施基肥埋入沟内。结合修剪,剪除或锯掉病虫枝、干枯枝、干腐病枝等,带到园外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源。
(2)加强栽培管理。留枝量不宜过多,及时疏除徒长枝、过密枝、病虫枝,降低果园密度,改善树冠内的通风透光条件。
(3)选用抗病品种,如礼品2号、清香、丰辉、陕核1号、辽核等。
(4)果实采收时尽量少采用棍棒敲击法,避免损伤枝条,减少伤口,从而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
3.2 化学防治
发芽前喷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菌。生长期喷1~3次1∶0.5∶200倍半量式波尔多液、中生菌素、春雷霉素等治疗细菌性病害的药剂,在雌花前、花后及幼果期各喷1次。
5月下旬至7月上旬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施1次,可防治核桃举肢蛾,减少虫蛀果,减轻病害的发生。
5—6月发病后,甲基托布津+四霉素或春雷霉素、辛菌胺、噻菌铜等药剂交互用药,叶背、叶面、新梢、枝干一起仔细喷雾效果良好。
8—9月果实采收后,如遇连阴雨天气,雨过天晴后,用治疗细菌性病害的药剂加叶面肥消灭病菌基数,保护叶片,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