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龙门山前带雷口坡组气藏储层特征
2019-03-02王亮国王琼仙宋晓波
王亮国,隆 轲,王琼仙,宋晓波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1 雷口坡组勘探概况
川西龙门山前带雷口坡组四段气藏(雷四气藏) 处于川西平原西缘,东南边发育彭县断裂,西北边发育关口断裂,中间夹一系列局部构造高点的背斜构造带,构造形态相对简单。该区经过多年的地震勘探,目前达到了三维地震全覆盖,经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与解释,基本查明了构造形态及断层的分布情况。在海相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储层取得了重大油气发现,其中发现井XCH1 井无阻流量达几百万m3/d。
2014 年1 月XCH1 井获得勘探发现后,后续部署的SYA1、SYN1 井都获得了高产天然气流。目前开展了一系列勘探评价与综合地质研究工作,获得了千亿方储量整装气田。
2 沉积特征
雷口坡期,四川盆地北有秦岭古陆,东有江南古陆,西有龙门山—九顶山水下隆脊与多列台缘滩体屏障,只有南边经康滇古陆与越北古陆之间,是海水进退的主通道和方向,次要方向则是龙门山、九顶山水下隆脊间有海水通道与外海相连通,为一个水体不流通的半封闭陆表海。川西地区主要为台地边缘—局限台地—蒸发台地沉积,纵向上雷口坡组主要由膏湖、澙湖、间歇性干化澙湖、潮坪等亚相组成多个沉积旋回。
雷四段沉积时,已为海退期,受西缘古岛链及浅滩等障壁影响,海水运动和循环均受到限制,生物种类单调、稀少,以蓝绿藻、介形虫及瓣鳃为主。自龙门山古岛向东沉积相带依次为台地障壁相、局限-蒸发台地。纵向上,雷四储层段沉积期属于海侵时期,以局限台地潮坪相沉积为主,早期为潮间带。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晚期演化为潮间下的灰坪沉积为主。区内雷口坡组四段储层主要发育微-粉晶白云岩、藻白云岩,横向上分布较为稳定[1],埋深在5700~6250m,厚度在128~145m。
3 储层特征
纵向上,溶蚀孔隙型储层在进入雷顶后出现[2],主要岩性为溶孔微-粉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藻砂屑藻凝块白云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晶间(溶) 孔、藻间溶孔、鸟眼-窗格孔、粒间溶孔、裂缝及溶缝[3]。储层段厚度50~80m,横向分布较稳定。
裂缝在储层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裂缝以半充填-未充填为主,充填物以有机质和方解石为主。裂缝可以沟通孔隙空间,提高储层渗透性能。溶蚀空间的扩大又为裂缝的发育提供构造应力薄弱区,为再一次构造运动产生裂缝提供条件,裂缝与溶蚀孔隙的相互作用,极大改善储层渗透性能并提高单井天然气产能[4]。
3.1 储层微观特征
1) 岩石学特征。川西龙门山前带雷口坡组气藏储层段优质溶蚀孔隙型储层岩性由微粉晶白云岩、藻砂屑藻凝块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组成。微-粉晶白云岩,孔隙非常发育,均为晶间溶孔、晶间孔。储集性能最好。(含) 藻砂屑微粉晶白云岩,颗粒含量10%~50%,孔隙较发育,以晶间溶孔、粒间溶孔为主,储集性能好。微粉晶藻砂屑藻凝块白云岩,孔隙较发育,储集性能好,颗粒成分为藻迹的白云岩储集性能比其它颗粒的白云岩要好。藻纹层白云岩,白云石含量>95%,泥晶白云石和蓝藻、藻砂屑、藻凝块组成暗层,亮层多由微-粉晶白云石为主,储集性能好。微-粉晶白云岩、 (含) 藻砂屑微粉晶白云岩、微粉晶藻砂屑藻凝块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这4 种岩石,不仅累计厚度大,而且物性好,平均孔隙度均大于5%,平均渗透率2.79~3.84mD,为优质溶蚀孔隙型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
2) 孔隙结构特征。根据储层岩心分析,主要储集空间为晶间溶孔、晶间孔、鸟眼-窗格孔等。晶间溶孔、晶间孔,主要发育在白云石化程度中等-强的岩石中,常见为微—细晶白云岩、微—细晶(含) 灰质白云岩及(含) 藻砂屑微粉晶白云岩中,晶间溶孔大小一般为0.01~0.9mm,面孔率主要集中在0.5%~10%。晶间孔、晶间溶孔越发育的样品储层物性越好,孔渗关系好。鸟眼-窗格孔,主要发育于由蓝绿藻丝体、藻迹等形成的藻纹层白云岩和少量残余结构的纹层状微粉晶白云岩中,具定向分布,孔隙大小为0.02~0.4mm,面孔率主要集中在1%~9%,鸟眼-窗格孔发育程度较高的储层段均可形成好储层。储层段为白云岩溶蚀孔隙型储层,晶间孔、鸟眼-窗格孔等早期孔隙较发育的储层,物性较好。另外,裂缝、溶孔发育程度也受岩性控制,白云石含量越高,溶孔、溶洞越发育,方解石含量越高则裂缝越发育。
3.2 物性特征
据4 口井422 个岩心实验孔隙度统计,雷四储层最大孔隙度20.21%,最小孔隙度0.07%,平均孔隙度3.97%,中值3.24%。剔除<2.0%的孔隙度物性下限样品,平均孔隙度为5.09%,孔隙度主要分布范围在2%~5%,属中孔隙度储层。据SYA1、XCH1、SYN1、XCH3 共4 口井334 个岩心实验分析渗透率数据统计,除去明显破碎样品,雷四储层岩心最大渗透率28.5mD,最小渗透 率0.001mD, 平 均 渗 透 率2.03mD, 中 值0.136mD。渗透率主要分布范围在0.01~10mD,属特低渗储层。
3.3 储层分类评价
借鉴邻区白云岩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同时,考虑到研究区岩性和孔隙类型对储层物性影响较明显的因素,储层分为白云岩类孔隙型储层、白云岩类裂缝-孔隙型储层两大类。纵向上雷四储层段以白云岩类孔隙型和白云岩类裂缝~孔隙型为主,储层综合评价以II(孔隙度5~10%,渗透率0.25~1mD) ~III(孔隙度2~5%,渗透率0.04~0.25mD) 类储层为主,夹少量I(孔隙度>10%,渗透率>1mD) 类储层。
4 结语
川西龙门山前带雷四气藏构造上处于两边断裂中间夹一系列局部构造高点的背斜构造带;沉积期属于海侵时期,以局限台地潮坪相沉积为主;储层主要发育微-粉晶白云岩、藻白云岩;储层段纵向上厚度大、横向上分布较为稳定;裂缝以半充填-未充填为主,能极大改善储层的渗透性能并提高单井天然气产能;储层物性上属于中孔特低渗储层;储集类型主要以白云岩孔隙型和白云岩裂缝-孔隙型为主。对雷四储层经过精细研究与勘探部署,发现井XCH1 井无阻流量达几百万方/日,对SYA1 井试采稳定产量达20 万m3/d,提交了千亿方储量整装气田,在勘探上获得了重大天然气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