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的词汇化与概念化

2019-03-02文旭

外国语文 2019年1期
关键词:源点语义图形

文旭

(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715)

0 引言

走在人生路上,我们都觉得时间过得太快,过去的一切想留也留不住,未来呢,又很难把握。孔子有一次站在河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这就是时间的运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我们生活在这个运动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体验运动,都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运动。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运动在人类的思维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研究运动对于揭示语言的本质和人类认知的奥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学家自然会期望所有语言都有表达运动的方式,都有描写各种不同运动的方法。心理学家Miller和Johnson-Laird(1976:527)认为,运动动词是“所有动词中最具有动词特征的词”,是“动词中最纯、最典型的词”。这种观点的逻辑延伸就是今天所说的“方位主义”(localism)。许多语言学家如R. Langacker(1987)和R. Jackendoff(1983)等都信奉这种主义。方位主义假设,运动为其他更抽象的认知域提供了认知框架,是研究其他认知域的基础。因此,研究运动、运动动词、运动的表达方式对理解其他认知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旭,2007)。

本文将对英语运动动词进行系统研究,首先论述运动及运动的结构,然后探讨运动动词的语义、语用和认知特征,以及运动的词汇化及概念化问题。

1 运动及运动的结构

当我们谈论运动的时候,通常就是指“位移”(movement),或者是“位置的变化”,即概念上相关的位置变化,如“他从北京来到了重庆”。但并非所有的空间事件都涉及位移本身。例如,The boy sat against the wall描写的是一个半行为事件,虽然很难觉察出其中的位移,但该表达式仍然涉及一个空间事件和一个时间距离。当空间事件涉及静态和半行为事件时,其结果就是一个位置事件或方位(Gruber, 1976)。这就是为什么语义学家经常认为没有运动的静止状态,因为静止与通过空间的动态运动是不一致的。

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14中指出:“运动有六种:生成、毁灭、增加、减少、变化以及位移。”亚氏的六种运动形式既涉及位移,也涉及性质的变化。根据物理学原理,每个实体显然都处于不断的位置变化之中,但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不运动的事件。位置变化也与分析的内容有关,如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其身体在不停地晃动,我们说他是在运动,因为有伴随的位置变化。但这种情况与步行是不同的,步行需要整个人体的位置变化作为其基本特征之一。

一个运动事件最基本的结构可以抽象地表述为:位移(x)。但对于一个光杆的运动事件来说,其表达似乎并不很典型 (Frawley, 1992: 171)。例如:

(1)a. My family traveled.

b. The tiger moved.

c. Jane went.

即使在(1c)中,动词went所表达的最小运动事件都隐含着运动的方向。事实上,我们很难用Jane went来表示朝说话人方向的运动。例如:

(2)a. Jane went here.

b. Jane went to me.

c. Jane went from over there toward me.

由此可见,除了“位移”这个核心概念外,运动事件的分析还必须参照运动的其他成分(Jackendoff, 1983; Talmy, 1975, 1983)。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我们认为,除了“位移”本身之外,运动的整个语义结构还需要八个语义特征:被移位的实体(图形)、运动的出发点(源点)、运动的目的地(目标)、运动的轨迹(路径)、运动的位置(方位)、运动的工具(conveyance)、运动的方式(manner)、运动的原因(施事)。诚然,说话人在描述一个运动事件时,很少同时用语言把所有特征都表达出来。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单独表达每一个特征。下面我们将具体论述这些特征:

1.1 图形

每个运动事件都涉及一个被移位的实体,这个实体就是图形,即在概念上被突显的实体。在世界上的许多语言里,图形都可以从事件中单独表达出来,如下面例句中的ball和bird:

(3)a. A ball bounces from the wall.

b. The bird flew.

但有时,图形可以被融合在动词里。例如:

(4)It rained last night.

这里的图形rain就被融合在谓词rain中了。把图形融合在天气的表达式里,这是英语的巧合。但汉语却不一样,试比较“昨天晚上下雨了”,“雨”在汉语中仍然是图形,被单独表达出来。此外,下面的例子也可算作是融合了图形:

(5)a. Bill lectured. (移位的是“话”)

b. Ellen hinted.(移位的是“秘密”)

由于位移是体现在图形中的,所以我们有理由说图形可以单独表达出来。运动事件是由位移和被移位的实体两个基本特征组成的,它们的单独表达都是无标记的。

1.2 源点和目标

在所有语言里,都可能表达出运动的起点即源点和终点即目标。例如:

(6)他从美国来到了中国。

这里的“美国”是源点,“中国”是目标,“他”是图形。Talmy (1985)把源点和目标归于一个范畴,即“背景”(ground)。有时,在特定的语用环境里,背景(源点和目标)也可以融合在动词里:

(7)a. The passengers deplaned. (passengers displaced themselves with reference to a plane)

b. Ellen boxed the books. (displaced into a box)

c. The policed exhumed the body. (displaced from the ground)

1.3 方位

与源点和目标相关的是空间方位,或者是运动事件的固定场所。在方位里也包括运动事件发生的媒介(medium),因为媒介通常表达一个事件的一般环境。例如:

(8)a. My hat flew through the air.

b. We swam through the waves.

英语通常要把方位单独表达出来,因为方位很少像图形、源点和目标那样可以融合在运动动词里。但是,如果我们限制一下语境,这样在语用上就可以预测方位,也就可能想到一些带有融合了方位的动词,如英语的orbit,其通常的方位是天空或宇宙空间。例(9)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非宇宙方位与动词orbit的内在方位相冲突了。

(9) The fly orbited my finger. (比较:The planets orbited the sun.)

相比之下,媒介似乎更容易被融合在动词里,因为媒介是一个运动事件中方位的一部分。例如,swim和fly不但是一种特殊的运动,而且也是一种表达具体媒介的运动:swim通常使我们想起“水”,而fly则使我们想起“天空”。

1.4 路径

运动事件中一个经常被编码的特征就是图形的轨迹,即语言学中所说的路径。英语能表达各种各样的路径,并带有具体的语义特征。例如:

(10)a. He went along the river.

b. He went by the river.

c. He went across the river.

这里,along表达的是运动的轨迹与背景是平行的;by表明图形只是通过背景;across标明一个有界的路径“从河的一岸到另一岸”。语言中有哪些可能的路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分析图形、背景和轨迹自身的特征就知道了(Talmy, 1983)。在所有的语言里,图形在确定路径中所起的作用最小。图形的许多特征,如“维度性”“生命性”“可数性”等,对路径的选择都不起作用。因此,在下列句子中,across可以作为线性的、非线性的、有生命、无生命、可数、不可数图形的谓语:

(11)a. The golf ball went across the road. (非线性的、无生命的、可数的图形:golf ball)

b. The alligator went across the road. (线性的、有生命的、可数的图形:alligator)

c. The gasoline went across the road. (非线性的、无生命的、不可数的图形:gasoline)

但是,背景的内在语义特征通常可以控制路径的选择,如英语在确定某些路径时,往往要区别背景是液体还是固体。例如:

(12)a. The alligator went inside the box.

b. The alligator went inside the water.

(12a)与(12b)的唯一区别就是背景的特征。显然,表达路径的词语inside只限于固体作为背景。如果使用inside作为路径,只有固体状态的解释才能接受。例如:

(13)a. The knife went inside the block of chocolate.

b. The knife went inside the pool of chocolate.

英语inside的这种限制是其重要的语义特征,而不是通过推理得来的结论。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作为容器,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呢,这只是因为英语用这样的方式来识解它们而已。但如果是汉语,似乎就没有这样的差别。

英语中,背景的可数性也影响路径的选择,如介词between:

(14)a. The ant ran between the plates. (可数)

b. The ant ran between the hamburger.(物质名词,不可数)

由此可见,背景在语义上的作用比图形更大。毕竟是背景为图形的运动提供参照点,因为可以存在没有图形的背景,但很难想象没有背景的图形。除了图形和背景的特征外,轨迹的特征也会影响路径的表达。例如,轨迹的弯曲性、有界性、内部性特征等都会影响路径的特征。例如:

(15)a. John circumnavigated the globe. (弯曲性)

b. The dog ran across the street. (有界性)

c. Tom ran in the room. (内部性)

(15a)中是一个弯曲的路径,由前缀circum-表达出来;(15b)中的路径是由街道的两边界定的,如果我们把它与The dog ran over the street和The dog ran through the street两句相比较,就看得更清楚;(15c)中的路径是在房间内部,由房间限定的。

1.5 运动的工具

运动事件不但是由图形、背景、方位、路径构成,而且也是由运动的工具所组成。通常情况下,最基本的区别是“有工具”与“无工具”的运动。例如,英语的ride就是go by vehicle(有工具),walk就是go by foot(无工具)。

这样的区别在汉语里也大量存在。例如,汉语的“走”字是一个会意字,诞生于周代早期的金文阶段:上部像是一个大幅度摆动着双臂迈步前行的人,下部是“止”,代表“脚”,二者合起来表示人在迅速奔跑,这是“走”的本义,即“奔跑”,与人的脚有关,是无工具的。例如,守株待兔故事中“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中的“走”就是奔跑的意思。“走”字被偏旁化后,主要作形声字的形旁,是一个类化符号,用认知语言学的话说,就是一个表示范畴化的符号,表示与行走有关,如“赶、赴、超、起、趁”等字中的偏旁部首“走”,就与“行走”密切相关。再如,汉语“跑”字是一个形声字,诞生于秦代的小篆阶段,是“足”与“包”的结合,最初表达“兽用足刨地”这样一个动作,如《广韵》:“跑,足跑地也”。但现在“跑”的基本义表示的是“用两脚或四条腿迅速向前跃进;疾走”,也是无工具的运动,如“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

1.6方式

运动事件的构成也包括运动的方式。世界上许多语言都有表达运动的不同方式,如运动的速度、强度等。在英语里,许多词汇本身就可以表达不同运动事件的执行方式。例如:

(16)a. Bill knocked on the door.

b. Bill hammered on the door.

这两个句子的区别在于运动和接触的强烈程度。许多其他成对动词也表明了运动强度的区别:close, slam; wiggle, writher; turn, wheel around等。

速度的差别也是运动事件不同表达的动因。例如:

(17)a. The truck went by the hitchhiker.

b. The truck blew by the hitchhiker.

(18)a. A suspicious character was loitering in the hall.

b. The thief bolted when he saw the policeman.

在英语里,许多成对的动词本身就具有表达运动速度的差别。例如:pick up, snap; blow (as wind), whip; toss (as “throw”), fire。

方式是运动事件里第二个最容易被编码在语言表达中的成分。如果运动的速度很快,这实际上就是轨迹的穿越速度快;如果运动的强度很大,轨迹就赋予了执行的强度。事实上,如果考虑方式与谓语如何相关,方式可以说是行为的非空间路径(Starosta,1988)。因此,从概念的角度来看,路径和方式是趋同的,它们可以解释运动事件中的相似行为。

1.7 原因

运动事件最后一个主要特征是运动的原因。运动与原因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运动是某种力量导致的结果。英语的许多动词往往是通过编码图形移位的原因而派生的,如throw(cause to be displaced through the air)、blow up(cause to be displaced into pieces)、roll(cause to be displaced in a circular motion along a surface),等等。Talmy(1985)认为,在世界的众多语言中,把运动的原因包含到运动事件的表达式里,这是普遍现象,特别是当运动的方式也包含其中的时候。如果我们认为原因本身就是一个事件,那么这个事实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两个事件“原因”和“运动”的合并就可能是它们相似的语义特征的结果。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似乎可以看出,运动事件存在一个内在编码的等级层次:路径方式/原因图形背景。当然,这个等次层次也依赖其他条件,比如特征的详细程度(背景=源点+目标)、话语的层次、语言表达的核心方式等。但总体来说,这个等级层次体现了运动事件语言编码的内在规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 运动动词的分类及特征

人类是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运动事件的呢?当然,最根本的方式就是使用运动动词了。运动动词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其中Levin的分类(1993)最具代表性。Levin将英语运动动词分为七个小类:定向类运动动词(Verbs of Inherently Directed Motion)、离开类动词(Leave Verbs)、方式类运动动词(Manner of Motion Verbs)、使用工具类的运动动词(Verbs of Motion Using a Vehicle)、华尔兹类动词(Waltz Verbs)、追赶类动词(Chase Verbs)、陪伴类动词(Accompany Verbs)。下面我们将根据Levin的分类来探讨这些动词的语义特征及使用条件。

2.1 定向类运动动词

英语中的定向类运动动词包括advance、arrive、ascend、climb、cross、depart、descend、enter、escape、exit、fall、flee、go、leave、plunge、return等。从语义角度来看,这类动词基本上都包含运动的方向,但不包含运动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动词虽然被归纳为一类范畴,但并非在所有方面都完全一致,它们在表达运动物体的目的、原因或者路径时,可能存在差别。它们同时可以搭配介词成为动词短语,或者直接带宾语。这类动词中的大多数我们都非常熟悉,其使用频率较高。我们以climb为例。climb的典型用法涉及两个重要特征:向上的运动以及用力使用肢体(手或脚):

(19) Peter climbed the tree.

当然也可以缺少其中的某个特征。例如:

(20)a. Peter climbed down the tree.

b. Peter climbed into his clothes.

c. The plane climbed to a height of ten thousand feet.

这三个例子是climb的非典型用法,其中(20a, b)缺少“向上运动”的特征,而(20c)则缺少“用力使用肢体”的特征。如果这两个特征都没有,climb的使用就难以接受。例如:

(21)a.*The plane climbed down to 10,000 feet.

b.*The snail climbed along the wall.

由此可见,定向类运动动词的使用,其方向性特征很重要,但根据不同的语境,有的动词的方向性是可以变化的。

2.2 离开类运动动词

离开类运动动词表达的是运动物体从源点离开,该类动词后面跟的直接宾语表示的是离开的地方,即源点。英语中这类动词有abandon、desert、leave等。相对而言,这类动词的用法比较简单,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也比较容易掌握。例如:

(22)a. He abandoned his home.

b. A soldier who deserts his post in time of war is to be shot.

2.3 方式类运动动词

方式类运动动词都包含了位移的含义,但没有内含方向的意思。这类动词中都有运动方式的概念或者意思,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是运动方式的不同。从语义角度来看,这类动词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roll为典型的滚动动词,如roll、bounce、 drift、 drop、 glide、 slide、 wing、 coil、 revolve、 rotate、 spin、 turn、 twirl、 twist、 whirl、wind等,这类动词主要描述非生命运动体以轴为中心的运动。例如:

(23) a. Bill rolled the ball down the hill.

b. The ball rolled down the hill.

c. The cart rolled its way down the hill.

另一类是以run为典型的表示“跑”的动词,如plod、prance、promenade、prowl、race、ramble、roam、romp、rove、run、rush、sashay、saunter、scamper、scoot、scram、scud、scurry、scutter、scuttle、shamble、shuffle、sidle、skedaddle、skip、skitter、skulk、sleepwalk、slide、slink、slither、slog、slouch、sneak、somersault、speed、stagger、stomp、stray、streak、stride、stroll、strut、stumble、stump、swagger、sweep、swim、tack、tear、tiptoe、toddle、totter、traipse、tramp、travel、trek、trudge、waddle等。这类动词大多是用来描述生命体的运动,当然有的动词也可以用来描述非生命体的运动。这类动词都是描述与走或者跑相关的一组特殊的运动方式,但不含方向性,除非与方向性短语搭配。其中有表示缓慢移动或行走的动词,也有表示快速行走和移动的动词。例如:

(24) a. The rain sent everyone scurrying for shelter.

b. The dogs scuttled off into the woods.

c. There jumped out of the box a little white rabbit.

d. We walked ourselves into a state of exhaustion.

这三个例句中的运动主体都是有生命的。当然有的动词也可以用非生命体作为运动的主体,例如:

(25) a. My heart jumped when I heard the news.

b. The wind scurried the snow south and east.

c. The roads were very busy, so traffic crawled along at 10 miles an hour.

2.4 使用媒介物类的运动动词

这类运动动词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由表示交通工具的名称转换而来的动词,如balloon、bicycle、bike、boat、bobsled、bus、cab、canoe、caravan、chariot、coach、cycle、dogsled、ferry、gondola、helicopter、jeep、jet、kayak、moped、motor、motorbike、motorcycle、parachute、punt、raft、rickshaw、rocket、skate、skateboard、ski、sled、sledge、sleigh、taxi等,这类动词在描述使用某种媒介物或者交通工具来做事的时候,直接把表示媒介物或者交通工具的名词作为动词来使用。例如:

(26) a. The sails ballooned out in wind.

b. The senator helicoptered to New York yesterday.

c. They skated along the canal.

另一类动词是非媒介物名称的动词,如cruise、drive、fly、oar、paddle、pedal、ride、row、sail、tack等。这些动词不是交通工具或者媒介物的名称,但是它们都用来描述使用某种交通工具或者媒介物的运动。例如:

(27) a. They paddled down the stream in a canoe.

b. Shall I row you to the shore?

2.5 华尔兹类动词

华尔兹类动词是一类零转换动词,是直接把一些表示舞蹈或者表演的名词用作动词。例如:

(28) a. They waltzed across the room.

b. They waltzed every other waltz.

c. They tangoed several times tonight.

2.6 追赶类动词

追赶类动词包括chase、follow、pursue、shadow、tail、track、trail等。这类动词是典型的及物动词,追赶者是主语,被追赶者是宾语,当然有的动词也有不及物的用法,通常用after 来引导被追赶者。例如:

(29) a. Dogs like to chase hares.

b. Jack chased after the thief.

c. The thief chased.

2.7 陪伴类动词

陪伴类动词包括accompany、conduct、escort、guide、lead、shepherd等。这类动词通常都是及物动词,主要表达的是两个运动体之间的关系。例如:

(30) a. He accompanied the other boys to the ball game.

b. He escorted a girl to the dance.

c. The teacher shepherded the children safely out of the burning building.

从以上实例不难发现,Levin对运动动词的分类主要依据的是其语义特征。世界上的所有语言都有描写穿越空间的运动动词,但一些学者研究发现,语言是如何表达空间及与空间相关的概念时,不同语言之间却存在系统的差别。从这些语言事实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运动概念是与许多其他概念相联系的,其中包括“位移”“路径”“运动方式”“运动体”等;第二,不同语言在表达这些概念时,具有系统的差别,即词汇融合(lexical conflation)不同。

3 虚拟运动的概念化

运动动词除了用来对实际的运动事件进行概念化外,有时某些动词还可以用来表示虚拟运动(fictive motion),也就是说对虚拟运动事件的概念化。例如:

(31) a. An ugly scar runs from his elbow to his wrist.

b. An ugly scar runs from his wrist to his elbow.

c. The fence goes from the plateau down into the valley.

Langacker(2008: 528)认为,虚拟运动是主观化的一种产物。这里的三个句子都包含了表达空间运动的基本成分:运动动词和表示路径的介词短语。(31a, b)是用来描写同一静态情景的两个不同的句子,虽然表示路径的介词短语标明了相反的方向,但情景本身并无内在的方向性。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来描写静态情景,显然是把对空间运动的认知操作运用到了静态情景,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心理上接近静态情景。Talmy(2017:63-64)认为虚拟运动可能经历的是这样一种认知步骤,即时空不是隐喻性地被映射回到时间上,而是进一步映射到空间上。也就是说,时间首先映射到空间上,从而对沿着某一路径运动的不可捉摸的实体进行概念化;该实体进一步被概念化为某种几何图形,如一个点,具有某个特征,如成为某个人注意的焦点,等等。随着过程的继续,这个时空路径同时被映射到空间中的某个物体或区域上。

我们认为,虚拟运动的确是主观化的某种产物,是人们在视觉和心理上对静态事件进行动态识解的认知结果,也是运动动词的一种隐喻用法。虚拟运动就是从物理运动(具体)向心理运动或主观运动(抽象)的一种结构映射。在这个映射过程中,运动的主要基本特征都得到了保留,而运动动词的语义特征也得以显现。唯一不同的是,在虚拟运动中,位移本身是一种主观位置移动,所以有学者也称虚拟运动为主观运动(subjective motion)。例如,“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这里的“飞”就是我们心中的主观运动,它把“武汉长江大桥”描绘得活灵活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长江天险变成了畅通大道。

如果我们再考察运动动词的隐喻用法,也许会更清楚地认识和理解虚拟运动。汉语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蜿蜒”一词,其本义是“蛇类爬行的样子”。例如:

(32) 如青龙蜿蜒,冰澈射人。(刘禹锡 《〈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引》)

但该词后来产生了隐喻用法,意指“(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例如:

(33) 故乡的山路蜿蜒似蛇。

英语中的某些运动动词在与其他词语一起搭配使用时,也有非常形象的隐喻用法。例如,skate over thin ice这个短语看似与汉语的“如履薄冰”相似,但语义大相径庭,其意思是“巧妙地论述困难问题”。paddle one’s own canoe的意思是“依赖自己,独自为之”,如They told him that he could expect no more help and would have to paddle his own canoe。to sail near/close the wind的意思是“几乎犯规,几乎违法”。在这些隐喻用法中,运动动词的语义特征仍然存在,运动事件被隐喻性地用来指其他事件。

4 结语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我们生活在这个运动的世界里,每天都在体验运动,也在用语言去表达运动。许多语言学家认为,运动在人类的思维中具有特殊意义,研究运动对于揭示语言的本质和人类认知的奥秘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论述了运动及运动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根据Levin对英语动词的分类,讨论了运动动词的一些语义、语用和认知特征。运动的词汇化主要是通过运动动词来实现的,运动的各种特征和方式可能是词汇化的,也有可能是用其他句法或词汇手段来实现的。虚拟运动是主观化的一种产物,也是运动动词的一种隐喻用法,是人们在心理和视觉上对静态事件进行动态识解的认知结果,它可以产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认知效果。

猜你喜欢

源点语义图形
语言与语义
隐喻的语篇衔接模式
城市空间中纪念性雕塑的发展探析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分图形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找图形
把握“源”点以读导写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