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3-02李晓青路彦斌郝铮铮王丽丹高艳霞
李晓青,文 明,路彦斌,郝铮铮,王丽丹,高艳霞
(武警河南总队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为日本开发的技术,对自由呼吸的患者进行范围性检测,据水分子弥散运动特点,获得图像,图像信号强弱与组织病理学特点存在联系,该技术在急性脑梗死疾病诊断中具有较大价值,在腹部诊断中报道不多。本次实践对肝脏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探讨此技术对腹部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纳入的病理学确诊肝脏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于2017年1月—2018年4月接受本院诊断。患者人数为80例,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42例、38例,患者年龄为35~78岁。患者主要病理学诊断为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人数分别为28例、18例、16例、18例。
1.2 方法
利用Signa HDxT3.0T双梯度磁共振成像仪器及8通道相控表面线圈对患者行平扫,T1WI参数调整为TE2ms、TR225ms。T2WI参数为TE68ms、TR3167ms。DWI参数为TE61.7ms,TR1000,b值800模式,视野400*320,相位编码方向R/L。T1WI、T2WI分别利用屏气相双回波扰相梯度回波及呼吸触发脂肪抑制快速恢复自旋回波。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前利用不同扩散系数对ASSSET序列扫描,随后利用SE-EPI序列对病灶部位最大直径进行扫描,层厚4mm、层距2mm、视野390*380mm、矩阵128*128,具备6个扩散方向[2]。
1.3 观察指标
获得图像后,对扩散系数进行分析,观察边缘及中心、整体扩散系数。图像分析层面放置患者病灶最大直径位置,对ADC指标进行观察,利用扩散成像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进一步分解。对感兴趣病灶位置进行ADC指标观察,不同病灶位置利用半径一致的圆形探索测量指标,从而获取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核磁及DWI技术扫描结果(见表1)
表1 两种方式诊断结果对比
2.2 疾病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对比
手术病理学结果作为参考,从而得出DWI诊断准确性更高,优于传统检测方式,见表2。
表2 常规检测与DWI技术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对比
2.3 不同性质肿瘤ADC指标对比
本次纳入的患者中,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人数分别为28例、18例、16例、18例。ADC指标为(1.03±0.36)*10~3mm2/s、(1.25±0.46)*10~3mm2/s、(1.95±0.66)*10~3mm2/s、(2.53±0.86)*10~3mm2/s。肝细胞癌ADC指标相比肝转移瘤指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ADC指标相比肝血管瘤不具统计学意义。肝细胞癌、肝转移癌、肝血管瘤癌ADC指标对比肝囊肿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递增,人们生活方式转变,各类疾病不断涌现,癌症成为人们生命健康的首要杀手。肝细胞癌、肝血管瘤等疾病是临床肝脏常见疾病类型,临床检测并未发现明显特异性,因此在检测过程中,不容易诊断[3]。腹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我国得以广泛应用,该检测方式能够反映水分子活动程度,对组织功能及生理状态进行探测,机体受到不同生物行为的影响,病变组织内细胞增殖及组织结构存在差异。导致水分子扩散程度存在差异,该技术能够被用于肝脏肿瘤诊断中[4]。相关报道显示,ADC值是判断肝脏病变的敏感度最高指标,但相关研究中利用b值及其他参数导致检测结果存在差异,选择科学测量参数对保障检测结果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表示,良性血管瘤及囊肿所含水分较多,恶性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内部多数组织坏死,利用DWI技术检测能够反映出腹部组织水分子运动状态。水分子扩散程度与细胞增殖及生物膜息息相关,导致水分子扩散存在一定差异,恶性肿瘤表现为特征性液化及坏死,水分在其中扩散受到明显限制,且扩散程度比良性肿瘤大。因此ADC指标表达程度低。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据信号强弱可对患者病灶组织情况进行分析,观察ADC指标,判断患者是否为良性、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