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2019-03-02罗乐
罗 乐
(夹江县中医医院 四川 乐山 614100)
腹部肿瘤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良、恶性之分,良性肿瘤经手术治疗后可彻底根除,恶性肿瘤能够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腹部肿瘤主要通过影像学手段进行诊断,各种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存在差异性,早期诊断腹部肿瘤的良、恶性对患者健康有着重要意义,能够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1]。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探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来我院就诊的43例腹部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实验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全部患者均行常规平扫以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将全部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参与本实验中的43例腹部肿瘤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1例,患者的年龄在22~67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98±3.67)岁,女性患者为22例,患者的年龄在23~68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02±3.71)岁。
纳入标准:(1)患者经过检查均存在腹部肿瘤;(2)患者均存在腹痛、坠痛感等症状;(3)患者均自愿加入本实验。
排除标准:(1)排除幽闭恐惧症患者;(2)排除造影剂过敏的患者;(3)排除意识不清、不能正常交流患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使用“美国GE Optima 680”64排螺旋CT仪器检查。
常规平扫:指导患者取平卧位,设置CT仪器相关参数,横断面扫描,层厚设置为3~5mm,层距设置为3~5mm,检查过程中指导患者屏住呼吸,防止呼吸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分别获取患者的矢状面、冠状面扫描结果。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10min前应至少喝清水500ml,使患者的胃部和小肠部位均能够处于充盈状态中,患者取平卧位,调整视野,使整个视野能够包含患者整个上腹部,完成上述操作后,设置相关参数,电压设置为120kv,平扫电流为200mA,增强扫描电设置为350~400mA,层厚设置为10mm,转速设置为0.5s,螺距设置为1.75:1。注射对比剂碘海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70322,2010.9.30,生产单位: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高压注射器进行注射,注射剂量为80~100ml,注射速度控制为3~4ml/s。CT血管成像:指注射对比剂后断层扫描,经计算机重建及图像后处理等技术呈现出血管的二维或三维立体直观图像,重建方法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将重组层厚设置为1.0mm,重建间距设置为0.75mm,用于观察血管本身病变以及周围病变对血管的侵犯以及血管与病变的关系,和肿瘤供血血管情况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图像均由2名以上影响学医师进行诊断,意见不统一,由上一级领导意见为主。病理检查结果为2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18例患者为良性肿瘤。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43例腹部肿瘤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诊断准确率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式的良、恶性诊断率准确率对比
两种诊断方式的良、恶性诊断率准确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式的良、恶性诊断率准确率对比[n(%)]
2.2 两种诊断方式周围组织侵袭率对比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周围病变侵袭率显著高于常规扫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诊断方式周围组织侵袭率对比[n(%)]
3 讨论
腹部肿瘤治疗方法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由于腹部生理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使手术困难程度得以增加,应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腹部肿瘤位置,能够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2]。
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临床中得以应用,通过平面重建技术能够对平面扫描图像进行叠加,对患者的肿瘤部位各个界面进行成像,并能够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之间的结构关系,并能够有效显示肿瘤血液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3]。经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发现,恶性肿瘤的动脉血管异常增粗,部分患者的肿瘤供血动脉呈瘤样扩张,良性肿瘤供血动脉走行正常,恶性肿瘤通常含有2支以上的供血动脉,而良性肿瘤通常不含以及2支以下供血动脉[4]。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诊断中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对保证患者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