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影响因素
2019-03-02薛凡,申玲,钱经
薛 凡, 申 玲, 钱 经
(南京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1816)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传统建筑在能耗、运营等方面的粗放逐渐难以满足时代需求,推广绿色建筑成为建筑业重要发展战略。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确定了6年内将我国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提升至50%。由于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复杂性和控制难度,目前国内较多建设方对绿色建筑仍持谨慎态度,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已成为绿色建筑推广发展的阻碍。
目前国内外对于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增量成本构成、效益分析和控制对策几个方面。增量成本构成、效益分析方面,不少国内外学者倾向于通过案例研究分析项目具体阶段或局部工程的成本效益。如Son等[1]通过问卷调查和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方法总结了绿色建筑项目策划阶段影响项目成本效益的10个重要因素。Liu等[2]建立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效益分析方程并对中国万科城市项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单独考虑绿色能源技术的成本效益时绿色建筑不具备投资价值。Dwaikat等[3]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文献进行了综述,发现目前大多数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在-0.4%~21%之间,同时提及目前相关学术研究偏少,绿色建筑增量成本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Azizi等[4]通过问卷调查总结了18项绿色建筑软增量成本组成,并将其划分为专业人才成本、体制成本和程序流程成本三类。国内曾庆林等[5~7]在增量成本构成、计算、效益分析方面也提出了各自见解。
在增量成本控制对策研究方面,国内外多位学者在增量成本影响因素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如Hwang等[8]对新加坡国内121项绿色建筑工程进行调查统计,发现绿色建筑平均增量成本范围在5%~10%之间,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项目规模和项目类型。作者提出从“税收”“项目团队建设”“政府激励”三个角度提出了控制对策。Qian等[9]通过专家访谈对香港绿色建筑交易成本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比传统建筑和绿色建筑项目的全生命期活动,识别了绿色建筑项目各阶段的额外交易成本行为,为相关利益方的交易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国内郑晓云等[10]从绿色建筑全生命期角度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进行分类,针对不同阶段增量成本的影响因素提出控制要点。谢吉勇等[11]构建了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框架并总结了增量成本的影响因素。
经以上文献研究发现,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析控制领域已经得到部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把握其关键影响因素,为政府和企业等利益相关方提供增量成本控制维度。然而目前的影响因素研究依赖案例且过于分散,缺乏对已有成果的综合以及关键因素的识别。为了简化讨论,本文以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基础上构建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影响因素体系,通过半结构问卷获得增量成本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均值,识别关键影响因素,为增量成本的控制提供参考。
1 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概念及现状
1.1 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概念
目前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并没有统一定义。总结相关文献,本文对其概念给出以下界定: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是增量成本这一经济学概念的特定场景表达。它是指企业为满足相关评价标准,在绿色建筑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引入低碳环保技术及先进管理措施,从而引起的项目全过程相对于传统项目的成本费用变化。
1.2 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的构成
按照发生阶段分类,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可分为前期增量成本、施工建造期增量成本、运营维护期增量成本和拆除回收期增量成本。具体分类及特征描述见表1。
表1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类
1.3 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现状——基于江苏省的项目案例分析
江苏省是我国绿色建筑大省,省内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市场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其绿色住宅建筑市场的发展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本文选取了江苏省2010年后新建的36个绿色住宅建筑项目作为增量成本现状分析案例,每星级选取12个项目。案例的城市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将统计的单位面积增量成本用价格指数法调整至同一评估期并排列。如图2所示,一星级到三星级的绿色住宅建筑单位面积增量成本分别为28,95,157 元/m2。
1.3.1依评价等级横向分析
经横向对比,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存在以下特点:
(1)总体而言,增量成本与星级水平成正比。
图1 绿色住宅建筑案例分布
图2 绿色住宅建筑平均增量成本统计
但数据显示高星级建筑增量成本并不绝对高于低星级建筑,这表明建筑星级并不是增量成本的唯一决定因素。
(2)根据相关文献统计,2010年前后长三角地区一星级至三星级建筑平均增量成本分别为63,131,219 元/m2[12]。本文案例数据表明相对2010年前,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下降非常明显,其原因可能是近几年绿色建筑市场环境逐步成熟。
(3)一星级建筑增量成本相对较低且同星级内成本差异很小。由于国家标准的跟进和企业竞争需要,目前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基本与普通建筑一致。例如2014版《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已经将建筑节能的65%作为新建居住建筑的普遍标准,并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指标、暖通设计等作为保证相应节能率的技术要求。
1.3.2依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纵向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一星级建筑平均增量成本较低,而三星级建筑只占省绿色建筑总项目数的9.75%,因此选择更具代表性的二星级建筑进一步分析。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7类主要技术评价指标,将上文12个二星级绿色住宅建筑案例增量成本分项统计并进行离散程度分析,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技术措施增量成本描述统计量
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比较各类指标均值占比发现,节能、室内环境两类技术项占总增量成本的比例最高,达到58.51%。各类指标排名情况为节能>室内环境>节水>施工管理>节材>运营管理>节地。
(2)7类指标中节能项均值占比最高而平均离散系数较低。这与节能在绿色理念中的重要地位有关。节能作为低碳类建筑最重要的建设目标,相关技术被市场广泛采用和检验,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因此不同项目之间的成本差异较小。
(3)对表2各项技术措施的离散系数进行比较,发现一些措施项的离散系数较大,例如遮阳、智能系统等。这表明同类型、同星级项目,成本结构内同类技术措施其增量成本仍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是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影响因素除了技术措施成本外,还可能包含地域环境、利益主体行为、企业管理能力等其它因素。
2 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受项目全生命期行为、项目内外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若想有效控制增量成本变动风险,就应识别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建立具有完整、互斥性的维度体系。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文献研究,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识别出16项增量成本影响因素(技术措施成本可以细化为七项子技术措施成本因素)。根据项目成本管理理论对项目成本影响因素的分类, 16项增量成本影响因素可以划分为外部性因素、内部性因素和隐蔽性因素三个维度[13]。内部性维度的内涵是利益相关企业或组织的行为能力相关因素;外部性维度内涵是国家、地区的宏观和微观环境相关因素;隐蔽性维度内涵是与项目环境和相关者行为关联不大、相对固定但不易察觉的相关因素。最终,以鱼骨图(图3)形式建立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影响因素体系。本文将对每个子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确定其重要性程度。
图3 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影响因素体系
2.1 外部性因素
2.1.1地域经济环境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环境会直接影响绿色建筑全生命期各环节的增量成本[6]。地域特征是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综合性影响因素,通常经济发展水平高、绿色建筑市场发展成熟的地区增量成本相对较低。例如根据江苏省内调查情况,苏州、无锡、南京等地的绿色建筑项目数及数据透明度明显高于盐城、南通、淮安等地区,平均单位面积增量成本也相对较低。
2.1.2设计与评价标准
不同地区的设计或评价标准、同一标准内不同的星级都存在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评价规则,从而导致项目增量成本的差异[6,10,12]。目前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以国标为基础,各地根据经济水平和自然气候制定地方性标准的体系形式。为了引导绿色建筑的发展,各地区同时制定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例如江苏省根据14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了《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将适用于长三角地区气候特征的绿色低碳技术作为强制要求写入标准。这种事前控制行为会导致增量成本的地区性差异。
2.1.3政府相关政策
目前我国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应政策或管理办法激励企业的绿色建筑开发。为了推广绿色建筑,各地政府多会采取补贴的形式鼓励企业建设绿色建筑,不同地区的补贴额差异最终会影响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例如江苏省对一、二、三星级设计标识分别奖励15,25,35 元/m2,获得运营标识再奖励10元/m2。上海市对取得二星级以上标识的绿色建筑补贴60元/m2,对于取得二星级运行标识的项目补贴50元/m2,三星级运行标识100元/m2。
2.1.4技术市场情况
绿色技术措施的技术成熟度、市场化程度以及人才资源会影响绿色建筑项目的增量成本。一项绿色节能技术越成熟可靠、技术措施成本越透明、配套的人才资源越充足,采用该项技术的绿色建筑项目在建造管理、交易、维护过程中平均增量成本越低。例如对于住宅建筑,双层通风幕墙、新型保温材料这样成熟可靠、维护方便的被动节能技术已广泛用于各种节能建筑。配合建筑设计优化,采用这些技术的绿色建筑通常能以较低的增量成本取得不错的节能表现。而一些定位领先的项目会高成本采用光伏一体化、辐射供热等先进节能技术,若忽略企业战略,其成本效益表现并不出色[2,15]。
2.2 内部性因素
2.2.1项目理念
在项目策划阶段企业通常会以不同高度的定位理念作为项目建设投入的综合指导原则,从而影响项目全过程增量成本。例如,“达标型”理念只求达到一定星级标准,通常只会增加4%左右的成本;“功效型”理念则试图利用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真正实现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目标,平均增量成本为8%左右;“领先型”理念旨在追求顶尖优势或保持企业竞争力,以领先的技术措施和先进管理手段优化用户体验、实现项目的最高价值,平均增量成本为15%左右[1,5,14]。
2.2.2企业成本控制能力
对于建设单位来说,“利润=销售额-成本”这一公式直接反映了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的重要性。Qian等[9]学者通过对香港绿色建筑开发商的调查研究识别出14项绿色项目的交易成本风险(Transaction Cost Risk),并建议开发企业从团队能力出发,以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和管理手段避免绿色项目各环节的成本风险,实现企业成本最优化。
2.2.3技术措施成本
根据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评价指标大体可分为七个类别。为了满足技术评价要求,绿色建筑项目通常需要在传统建筑基础上增加或改造相关设备设施,这些技术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运行会产生直接增量成本[16]。不同的技术措施对增量成本的贡献率有差异。根据上文案例分析,节能和室内环境成本是技术措施增量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合理的节能技术选型可以在不降低运行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增量成本。
2.3 隐蔽性因素
隐蔽因素包括人员培训管理、外部咨询服务和绿色建筑认证、检测等可能产生成本费用的较隐蔽因素。这些因素产生的增量成本有着不易察觉但相对固定的特点。良好的项目管理应该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充分识别这些潜在影响因素,使隐蔽增量成本固定可控。
3 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数据并进行分析,最终识别出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的关键影响因素。
3.1 被调查人群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目标群体来自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咨询单位、学校及政府等机构。通过电子邮件结合纸质问卷形式进行问卷发放,最终回收257份问卷。经筛选剔除明显错误的问卷后,获得219份有效问卷。如图4所示,被调查者工作经验3年内偏多,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占到总样本的67%,工作单位以建设、施工单位和高校为主。整体来看被调查者经历兼顾项目经验和学术研究,他们对于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意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图4 被调查者分布
3.2 问卷描述
本文研究目的是识别增量成本关键影响因素,需要获得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数据,因此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等级量表进行测量。
本研究以被调查人员对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判断为问卷主要题项。问卷邀请被调查者对16项影响因素重要性程度进行选择,以获得一线工作人员对此影响因素重要性的直观感受。例如,对“地域经济环境”项的重要性判断,问卷首先在题干中介绍“地域经济环境”一词在本研究上下文中的内涵,并对此项如何影响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做出提示,再设置主要题项对该项影响程度进行询问。为了便于理解,五个等级被转义成“可以忽略/不太重要/值得关注/重要/显著”。同属影响因素体系中一个维度的题项共同决定该维度对增量成本的影响力程度。最终,获得各因素的重要性均值,并识别出关键影响因素。表3列出了绿色住宅建筑影响因素描述统计量。
表3 绿色住宅建筑影响因素描述统计量
3.3 问卷数据分析
3.3.1信度检验
对问卷数据做内部一致性检验,发现本次问卷调查的克朗巴哈α系数为0.821>0.8,问卷信度较好,适合进行进一步分析。
3.3.2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分析问卷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偏度以及峰度把握样本的整体情况。表3中各变量的偏度均在-1~1之间,峰度均在-3~3之间,这表明本次调查的样本数据基本符合正态分布,适合继续分析。
计算各维度影响因素的均值,发现外部性维度(3.22)>内部性维度(3.15)>隐蔽性因素(1.85)。这表明目前项目外部环境和企业行为基本决定了绿色建筑项目的增量成本表现。
从各影响因素的均值统计量来看,“项目理念”“室内环境质量”“节能与能源利用”“政府相关政策”四个因素被认为会对增量成本产生重要影响(均值>3.5)。 “节能与能源利用”和“室内环境质量”均值统计结果与前文的案例分析一致,且标准差相对较低,这表明两个因素对增量成本的重要影响获得了回答者广泛认同。在绿色建筑项目全生命期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应从自身角度重点关注这四个关键因素。
除了上述四个关键因素外,“地域特征”“设计与评价标准”“节水”“运营管理”“技术市场情况”“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等六项因素也对增量成本产生一定影响(2.5<均值<3.5)。相关利益主体在关注上述关键影响因素的同时也要兼顾这些重要影响因素,尽量规避影响增量成本的相关风险。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相关文献的研究,结合江苏省绿色住宅建筑的案例分析,建立了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影响因素体系,并对每一项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识别出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的4项关键影响因素:“项目定位理念”“节能与能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政府相关政策”。同时给出了6项重要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程度。这些影响因素的识别和重要性排序对于绿色住宅建筑相关利益方实现项目成本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对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控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企业应重视前期策划和可行性研究的投入与质量,在充分考虑项目功能特点和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技术措施和管理团队,避免因项目理念错位导致效益难有突破的情况下各环节增量成本增加。
(2)企业应在设计阶段重点优化节能与室内环境技术方案,优先选用技术市场情况更成熟的方案而不是一昧追求新技术新材料。设计团队要善于根据区域气候特征合理选择被动式节能和室内环境维持技术。
(3)企业制定提高自身成本控制能力的宏观战略,构建各参与方的协同成本管理体系和多方合同体系,制定有利于各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条款。当增量成本超出合同要求时,进行负反馈督促调整;增量成本符合合同要求时,各参与方获得激励。
(4)各地方部门应根据国家标准因地制宜地推出地方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同时逐步将适合当地自然气候和市场环境的绿色技术编入地方性设计标准,将常规绿色建筑推广思路由事后评价转变为事前控制。此外,政府应根据当地经济、企业条件等情况制订适宜的激励政策,综合应用金融利好、税收、财政补贴和产学研搭线等措施为企业规划建设绿色建筑扫清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