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汉亡于宫廷,王莽亡于天下

2019-03-01程念祺

领导文萃 2019年1期
关键词:武帝王莽丞相

程念祺

王莽于公元8年篡位做了皇帝,建立“新朝”。王莽是想做一番大事业的人,要对社会来一番彻底的改造,而非仅仅做皇帝就心满意足了。他的政策不切实际,这是古往今来所有的人都公认的。他也做了许多表面文章,而为后人所耻笑。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对王莽是很有同情的。他认为:“在前汉之世,政治家的眼光,看了天下,认为不该就这么苟安下去的”,王莽“只是代表时代潮流,出来实行改革的人”;而王莽改制的失败,遂使后来的政治家“专求所以适合社会者,而不复思改革社会矣”,“自东汉至今二千余年,可谓误入歧途”。所以,从长时段来看,王莽的锐意改制,更具有历史的价值。

宫廷与政府权力分割

王莽之所以能够篡夺西汉的皇位,制度上的原因,就在于西汉政治的宫廷化。

那时,宫廷归宫廷,政府归政府。皇帝的家事,对国家政局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国家的领袖是皇帝,政府的领袖是丞相。陈平曾经说过,丞相的责任,就是辅佐皇帝,按照天地阴阳和四时流行的自然法则来治理国家,使万事万物都各得其所,使邻近部族畏威怀恩,使天下百姓亲近顺从,使拥有“卿”和“大夫”之爵位者获得合适的任用。陈平是何等谨慎小心的人物!丞相的权力,若非制度上的赋予,他是决不至于夸这样的海口的。那时的丞相,身为“百官之长”,凡事“无所不统”。

汉文帝和汉景帝,对于丞相权力太大的问题,一直耿耿于怀。文帝曾故意刁难丞相周勃,逼得周勃不得不主动让位于既能干又乖巧的陈平。陈平死后,周勃再次出任丞相,但不久就被文帝找借口打发回封地去了。周勃的儿子周亚夫,在景帝时也做了丞相。周亚夫总是干涉景帝行事,景帝罢了他的官不算,最终还要了他的命。文、景二帝,对丞相权力太大,都心存疑惧。

汉武帝令“宫廷政治”成型

至汉武帝在位时,开始从制度上削夺丞相的权力。武帝利用中书和尚书控制朝政。那时,中书传达政令,是国家的“枢机”所在;朝廷百官的任命,则由尚书负责。这样一来,汉朝的宫廷,倒成了政治的大本营,成为地地道道的“宫廷政治”了。

武帝雄才大略,以一人之力,运筹于宫廷,而指挥天下。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宫廷政治之下,外戚、阉宦和宫廷弄臣,反而成了政治的主角。当武帝死后,西汉的宫廷就落入了这样一群小臣手中。昭、宣、元、成、哀、平六代,基本上是外戚专政;间或亦有一些宦官和佞臣掌握了大权。宫廷政治之下,谁控制了宫廷,谁就控制了政治的机枢。就这一点而言,处心积虑要篡夺皇位的王莽,实在是一个历史的幸运儿。

但是,王莽其实是一个很不幸的历史人物。他篡奪了西汉的皇位,但那不过是一个权力的空壳。以他所处的环境而言,他其实是什么事也做不成的。那时,天下遍布豪强,与西汉的地方官勾结在一起,早就不再听命于朝廷。西汉亡于王莽,亡的不过是宫廷。这件事,也须从头说起。

宫廷政治之弊

汉初,郡的权力甚大。但郡守的选任取决于丞相;丞相对郡守亦握有监察与制裁之权。另一方面,丞相的选任既取决于皇帝,皇帝对丞相亦拥有监察与制裁之权。就总体而言,西汉在武帝之前,皇权与相权之间是有制衡的;而中央与地方之间也是有制衡的;西汉的中央集权,正是建立在这种权力制衡的基础之上的。而武帝削弱相权,则使郡一级权力,成为皇权的直接延伸。郡太守的选任出于尚书,实际是皇帝的亲自任命。故对于郡守的监察与制裁之权,从此只能由皇帝直接行使。

另一个问题,就是选什么样的人为郡太守。按汉朝的规矩,贵戚和二千石以上官员的子弟,拥有入宫充任郎官的特权;财力雄厚人家的子弟,也可以花钱买一个郎官做。这些人,久在宫廷行走,或官至郎中、中郎,有身份有地位,却也渐渐养成了“小廉曲谨便辟侧媚”的性格。武帝时,官员的任命,既已由尚书负责,这些郎中、中郎,与皇帝最为接近,也最易于为尚书所注意,遂被大量委派到地方充任郡太守。董仲舒曾经向武帝提出,这类人不过是“小材”;委任他们做太守,会把做太守必具的品德和能力标准都颠倒混淆了。而进一步的问题,则是汉朝的郡太守,有权任命各级属官。太守若为“小材”,则其选任的各级属官,也大都不会称职。这样一来,汉朝的地方治理,就成了大问题。宫廷政治,上用“小臣”,下用“小材”。而“小臣”“小材”一旦大权在握,就会败坏国家大事。

中央监察机制的失效

对于地方豪强势力,武帝是尤为重视的。那些真正拥有权力背景的豪强,因与朝廷权贵和郡、县官吏勾结,却迅速膨胀起来。为此,武帝于酷吏之外,又设置刺史,以强化朝廷对地方的监察。解决豪强与郡太守在地方上违法乱纪和相互勾结的问题。

然而,宫廷政治之下,一切权力的设置,在本质上都具有皇权专制的性质。行政系统如此,监察系统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官员被赋予的权力越大,权力的滥用就越严重。武帝之后,问题就更严重了。到处因“多豪强”而“难治” ,或因“多贵人宗室,难治”。在一些地方,豪强甚至成为真正的领袖,地方官吏甚至宁愿得罪郡太守,也不愿得罪豪强。

在一个中央权力的空壳下发动的改革

上面说,王莽想要对社会来一番彻底改造。他推行“王田”和“五均六筦”,就是要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平均地权,真正的豪强是没有人敢动的。而“五均六筦”,也导致豪强“与郡县通奸”。这同样说明,王莽为节制资本而实行的工商业官营政策,也被豪强与郡县官吏利用为勾结牟利的工具。

地方上,官吏与豪强勾结之势已成,王莽真是什么事也做不成。为重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王莽想重新规划地方行政。他设立州牧,作为更高一级地方行政,以重振郡县,却难挽狂澜于既倒。那时,天下乱极,造反者层出不穷。用王莽自己的话说,就是天下“麻沸”,即人民造反如乱麻沸汤一般的。许多豪强都组织武装,加入造反的队伍。公元23年,昆阳之战,王莽四十余万精锐,竟不敌更始军一万多人的夹击,全军溃败。新朝之不堪一击暴露无遗,从此四面受敌。

回顾王莽“从成功走向失败”的这一段历史,当初,正是西汉的宫廷政治,为王莽提供了篡汉的条件。而这种宫廷政治,在其发展过程中,因权力无法制衡而无从监督,遂为天下豪强势力的膨胀提供了政治和经济上的可能。另一方面,强大的豪强势力,因反对王莽推行的政策,先是坐视他陷于灭顶之灾,随后又趁火打劫,与起义的农民一起将他推翻。从这一意义上说,王莽亡于豪强,亡的是天下。(摘自搜狐网)

猜你喜欢

武帝王莽丞相
王莽:皇帝家“可怕”的亲戚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宰相和丞相
大小相形,巨细反衬——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王莽岭抒怀
从猪倌到丞相——悠久的中国故事之一
梁武帝不杀侮辱自己的人
也谈王莽改地名
汉初以丞相、相国统兵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