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P术后短暂尿失禁的护理干预措施
2019-03-01柏丽莉王玉玲李金亭通信作者
柏丽莉,王玉玲,李金亭(通信作者)
天津市南开医院 (天津 300100)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是一种疗效确切、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法,临床应用广泛,至今仍是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的“金标准”[1]。尤其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TURP的优越性日益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尽管TURP在前列腺增生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大多数患者术后普遍发生暂时性尿失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命质量[2]。因此,如何预防TURP术后短暂尿失禁是临床泌尿外科研究的重点。目前,关于TURP术后短暂尿失禁预防和护理的研究较多。本研究主要就TURP术后短暂尿失禁的护理干预进展进行综述。
1 尿失禁的定义
国际尿控协会提出,尿失禁是指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并将尿失禁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3类。其中压力性尿失禁是指患者在用力、咳嗽或打喷嚏时尿液不自主流出;急迫性尿失禁是伴随尿急、尿频时出现不自主漏尿。TURP术后短暂尿失禁主要是压力性尿失禁或急迫性尿失禁[3]。
2 TURP术后尿失禁的发生原因
增生的前列腺压迫后尿道,增加闭合压力,而TURP除了能消除梗阻,还使尿道闭合压下降,缩短功能性尿道,进而造成患者术后发生尿失禁。在吴利[4]研究中,通过对398例行TURP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TURP术后尿失禁的发生原因与手术损伤尿道括约肌、尿道平滑肌及膀胱颈等有关。此外,前列腺增生患者由于受到病情、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膀胱过度收缩,且尿道括约肌处于松弛状态,导致术后括约肌恢复较慢,逼尿肌不稳定,引起尿失禁。由此可见,TURP术后短暂尿失禁的原因主要包括膀胱出口梗阻、尿道括约肌关闭失常、不稳定膀胱,其中尿道括约肌关闭失常是引起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原因,不稳定膀胱常引起急迫性尿失禁。
3 尿失禁的防治
3.1 外科设备和技术的改进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日趋发展和成熟,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治疗也有所发展。欧长伟等[5]研究中,对81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发现术后短暂性尿失禁发生率较低,同时随访3~24个月,813例患者无一例发生永久性尿失禁。由此可见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于TURP术后短暂尿失禁的发生是否与医师的技术水平有关,仍需进一步研究。
3.2 中医预防治疗
许金琴[6]选择64例TURP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提肛肌训练,观察组采用艾灸联合提肛肌训练。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较低,且持续时间较短,故艾灸联合提肛肌训练能减少或预防TURP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缩短尿失禁持续时间。有研究认为,采取中药敷脐联合穴位电针刺激,能减少TURP术后尿失禁的发生次数,具有较高的安全性[7]。鉴于此,针对行TURP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可考虑采取中医治疗方法以预防尿失禁的发生。
4 尿失禁患者的护理
4.1 心理护理
TURP术后发生尿失禁,造成患者生理状态发生变化,影响其社交生活,导致患者产生自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其术后身体恢复,故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王永红等[8]研究中,通过对实施TURP手术的1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加强TURP术后患者的心理及认知干预,能改善其负性心理,进而减轻尿失禁程度,缩短尿失禁持续时间,有益于促进患者康复。
4.2 康复护理
4.2.1盆底肌肉训练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包括尿道括约肌、肛提肌和肛门括约肌,是维持尿道位置和功能的重要组织。通过针对性功能锻炼,能增强肛提肌收缩力,增加尿道筋膜张力及后尿道关闭能力,进而提高控尿能力。潘宝环等[9]研究结果表明,对拟行TURP治疗的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实施盆底肌功能训练,不仅可明显缓解术后尿失禁症状,还能缩短持续时间,减少短暂尿失禁的发生。
4.2.2膀胱功能训练
膀胱功能训练是通过对排尿行为的干预,即记录每天液体出入量、定时排尿的方法,增加膀胱容量,延长排尿间隔时间,进而减少排尿次数,缓解异常排尿症状。陆素青等[10]研究表明,TURP术后早期实施肛提肌训练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有效降低尿失禁发生率,减轻尿失禁程度。同时该研究还指出,膀胱功能训练虽然经济有效,但由于受到患者自身心理、病情、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加之训练时间跨度较长,故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的配合,方能确保训练效果。
4.2.3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是利用现代生理仪器的行为矫治方法,通过电子仪器将人体内无法感知的生物信号转化为可以通过五官感觉的信号,从而引导患者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何玮等[11]研究证实,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护理干预,能提高TURP术后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尿失禁症状。但生物反馈治疗的经济成本较高,目前我国各医院尚未完全普及。
4.3 用药护理
目前,临床上对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短暂尿失禁患者常采用抗胆碱类药物和α受体阻滞剂治疗。(1)抗胆碱类药物是通过拮抗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以抑制逼尿肌不自主收缩,提升膀胱储尿功能;但是M受体的阻滞作用,会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口渴、胸闷、便秘等。(2)α受体阻滞药通过对前列腺及膀胱颈部平滑肌表面的肾上腺素能受体进行阻滞,起到消除膀胱出口梗阻的作用,可缓解临床症状;但服用α受体阻滞药后,患者常出现头晕、心慌、体位性低血压等[12]。因此,对TURP术后短暂尿失禁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时,应做好用药知识宣教,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异常,确保患者安全。
4.4 皮肤护理
TURP术后短暂尿失禁患者臀部皮肤长期受尿液刺激,会发生皮疹、褥疮等并发症,故应做好患者皮肤护理。张爱萍等[13]研究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即使用护理用具(减压贴、透明敷贴等)、涂抹芦荟及高粱面擦拭等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尿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减轻皮炎严重程度。
4.5 尿失禁用品的选择指导
TURP术后发生短暂尿失禁后,患者普遍面临衣服经常潮湿的困扰。因此,护士应指导患者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和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失禁用品,并注意皮肤保护,避免出现皮炎。
4.6 改进护理管理方法
TURP术后短暂尿失禁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生命质量,故针对此项问题,护理工作者也应进行探索和研究。林慧芳等[14]研究中,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提升前列腺术后患者提肛肌训练知晓率,进而减少术后尿失禁的发生。李海燕等[15]研究认为,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思维导图干预,能减少术后短暂尿失禁的发生,缩短尿失禁持续时间。由此可见,改进护理管理方法对降低TURP术后短暂尿失禁的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
5 小结
TURP术后短暂尿失禁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痛苦,降低生命质量,还不利于术后康复,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一致关注。除了加强术后尿失禁的防治措施之外,还应采用科学的护理干预,通过针对性心理护理、规范性康复训练、用药护理、皮肤护理等措施,以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提高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