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技术的研究进展
2019-03-01张鹏
张鹏
天津市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疗养院 (天津 301600)
现阶段,脑科学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且电磁场生物效应也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大脑科学的研究,通过利用电磁场对人体的大脑神经进行刺激,可取得比传统药学法更显著的疗效,且其损伤更小[1]。对电磁场刺激的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能够在人体的大脑神经中形成不同的生物效应,并由此起到对神经活动进行干预及调控的作用。本研究针对经颅磁刺激技术,对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效果做一综述。
1 经颅磁刺激技术简析
电刺激及磁刺激是两种常见的刺激大脑神经元的方法。前者主要通过表面电极让微小的电流进入到颅腔中,利用电场作用的形式对电极部位下神经细胞膜电位产生影响,使得细胞膜电位及阈电位发生相应的改变,在正极性状态下,神经元的兴奋性会显著增加,而在负极性状态下,神经元的兴奋性则会明显减弱[2]。有报道称,利用电刺激对受损的神经元进行有效地激活,能够起到促使神经再生的作用[3]。但在神经电刺激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将电极植入,其操作烦琐,且容易引发不适。磁刺激时通过外加交变磁场的方式,于大脑内感应出交变电场,以实现刺激的一种手段。在人体的大脑中,磁场具有非常强的穿透能力,可起到深部刺激的作用。目前,磁刺激在抑郁症治疗、神经传导功能检测及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等方面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2 经颅磁刺激技术在医学治疗领域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经颅磁刺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精神科及神经外科等疾病的诊疗工作中[4]。从诊断性检查分析,经颅磁刺激技术具有结果准确度高、成本低及安全可靠等特点。从治疗性刺激分析,与电刺激技术比较,磁刺激技术具有患者接受度高、安全性高、能够反复进行,以及操作简便等特点[5]。此外,将经颅磁刺激技术和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脑电图及肌电图等检查手段联合使用,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神经元的活动情况,并能为刺激定位提供有效的指导,可进一步提高经颅磁刺激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2.1 经颅磁刺激技术在运动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2.2 经颅磁刺激技术在抑郁症中的应用
对于抑郁症患者,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可改善其病情。现代研究表明,利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不仅能够缓解抑郁症患者的不良情绪,还能显著改善其生物周期及睡眠质量,并由此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6]。利用高频经颅磁刺激技术对患者的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进行刺激,可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对于处于发病初期的抑郁症患者,积极采取经颅磁刺激疗法,可取得更好的疗效,且有助于缩短病情康复所需的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改善患者生命质量[7]。杜忠德等[8]研究选取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对观察组采用经颅磁刺激疗法进行佐治,待维持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睡眠障碍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辅以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睡眠质量,改善HAMD睡眠障碍因子水平。卢爱莲等[9]对120例抑郁症患者施以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并对其中的60例辅以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组),结果显示,联合组的HAMD评分比常规组低,生命质量评分比常规组高。提示,于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抑郁症患者施以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显著改善抑郁症状,促进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秦碧勇等[10]选取17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选择其中的98例作为对照组,其余80例纳入研究组,两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对研究组辅以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经为期4周的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HAMD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但研究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提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施以常规药物联合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抑郁症状。
2.3 经颅磁刺激技术在神经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功能康复治疗中,经颅磁刺激技术能够对神经递质的传导过程进行有效调节,并能起到修复受损神经元的作用。因此,临床将经颅磁刺激技术应用于失语症及脑卒中等疾病患者的诊治工作中。特别是对于脑卒中患者,通过应用经颅磁刺激技术,能够让人们更加充分地了解脑卒中的病理过程,通过采取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健侧大脑运动前皮质区域进行有效刺激,能够显著提升其大脑皮质的运动性、兴奋性,并有助于增强其运动功能,缓解脑卒中症状。研究表明,积极采取经颅磁刺激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脑电图及认知功能,安全可靠[11]。
2.4 经颅磁刺激技术在成瘾问题中的应用
相关资料提示,经颅磁刺激技术在帮助患者解决成瘾问题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如戒除烟瘾及毒瘾等[12]。此外,经颅磁刺激技术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性疼痛、耳鸣、外周神经系统疾病及帕金森病患者中均有比较广泛的应用。
3 经颅磁刺激技术在脑功能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经颅磁刺激技术分为单脉冲、重复刺激,以及双脉冲3种不同的刺激模式。因不同的刺激模式可形成不同的生理效应,因此,我们能够将经颅磁刺激技术应用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及神经传导功能检测等工作。经颅磁刺激技术能够改变大脑局部皮层兴奋性,通过快速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对神经元兴奋进行易化,能够显著增强运动皮质的兴奋,但低速重复经颅磁刺激则能够抑制神经元的兴奋。
研究发现,经颅磁刺激能够对大脑皮层的某一个区域进行有效刺激,并由此形成一种运动诱发电位,该电位属于肌肉运动复合电位,通过利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能够对异侧运动皮质进行刺激,并由此得到运动诱发电位,将运动诱发电位准确记录下来,便能检测到患者大脑运动皮质下行路径传导情况,而该种探测能够得到多种生理参数,包括运动诱发电位静止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以及经颅磁刺激的运动阈值等[13]。研究表明,利用经颅磁刺激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皮质运动的兴奋性,且有助于改善其运动功能[14]。为进一步提高刺激效果,现阶段已提出利用多电极、多信道及多线圈等方法强化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康复效果。
4 总结
目前,经颅磁刺激技术在我国临床上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无创及无痛等特点,能够有效调节神经元的电活动,且在治疗神经性疾病、帕金森病、精神疾病和抑郁症患者中获得了十分显著的疗效。此外,经颅磁刺激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心理学及神经康复学。经颅磁刺激技术涵盖了电气工程及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随着人们对经颅磁刺激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技术更多的特点及作用,从而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